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論文造假還甩鍋給博士後,這個台灣學者震動了美國學術圈

論文造假還甩鍋給博士後,這個台灣學者震動了美國學術圈

你好毒

 走過1999

張學友 

00:00/03:55

近日,台灣島內發生了一件震驚學術圈的大事——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SU)3月30日宣布,台灣抗癌藥物專家、台灣「中研院」生物化學所前所長陳慶士,經OSU調查認定8篇論文造假,他已辭去OSU癌症治療研究中心講座教授、藥學院醫藥化學教授等職。

證據確鑿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台灣「中研院」學術諮詢總會執秘孫以瀚坦言,該案是台灣「中研院」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學術倫理爭議。

陳慶士被曝有8篇論文造假。

OSU指出,調查結果已呈美國聯邦當局,若聯邦學術倫理審查當局認定論文造假,將發布聯邦調查結果並祭出制裁措施。

OSU發布的75頁報告指出,該校調查委員會認定,陳慶士2006年至2014年間發表的8篇論文中,共14項「偏離公認的圖像處理與圖表生成方式,且蓄意偽造數據」。委員會建議報告作者與共同作者及期刊合作「立即撤回」8篇造假論文。

調查結果也促使OSU暫停陳慶士研發抗癌複合物相關研究。此前,校方在2017年6月中止陳慶士研發的抗癌藥物臨床試驗。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官網

陳慶士於2001年加入OSU癌症研究工作,年薪逾20萬美元。在美研究期間,陳慶士共曾獲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挹注逾800萬美元研究經費,且刊出近200篇研究論文。而據調查,其中590萬美元用於涉足論文造假相關研究。此外,已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等6機構和組織曾引用或出版陳慶士的研究論文。

OSU表示,陳慶士的案例「證據確鑿有力」且研究者承認造假。

處分嚴厲

其實陳慶士任教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在2017年2月15日便已成立調查委員會,起因是2016年初的一個匿名檢舉稱,該校的醫藥化學暨生藥學教授陳慶士論文造假,隨著校方調查深入,發現潛在的問題就愈多,最後調查小組做出若干建議,包括醫藥化學系立刻停止聘僱、要求陳慶士撤回8篇期刊論文、要求陳慶士對有問題的論文提出更正等。這也是目前台灣學者遭到的最嚴厲國際處分。

調查過程中還發現,在某些情況下,陳慶士的實驗室研究員沒有根據州法與聯邦法規定撰寫實驗室日誌記錄每日實驗,只有每周進度報告。

俄亥俄州立大學發布陳慶士辭職的消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網站)

根據調查,陳慶士經常將數據問題歸咎於博士後研究員或實驗室其他工作人員,但調查結果證明,其中14篇研究出現造假與篡改的不當行為,陳慶士需負完全責任,至於與他合作的共同作者則未發現有任何蓄意、知情、魯莽作為等不當之舉。

由於造假的證據確鑿,OSU的3人調查小組最後做出3項建議——

一、立刻停止聘僱陳慶士;

二、陳慶士立即聯繫論文的共同作者與期刊公司,撤回2006年至2014年間發表的這8篇數據造假論文;

三、立即聯繫論文的共同作者與期刊公司,對2004-2014年發表的3篇論文提出更正。

OSU暫時停止陳慶士之前主導的新葯臨床試驗,以免危及病患健康。報告指出,陳慶士的一些不當行為可能會讓應用他研究的各種臨床試驗受到影響,並影響癌症患者。他篡改用於人體的化合物數據,是「極要不得的危險行為」。

自毀形象

此外,據台灣聯合新聞網4月1日報道,陳慶士論文造假醜聞登上著名的《科學》期刊。台灣「中研院」院士、台灣教育事務主管部門前負責人曾志朗感慨,此事接在台大生化所教授郭明良團隊論文造假案之後,「對台灣形象雪上加霜」。

曾志朗說,從報告中可知道,造假案爆發後,俄亥俄州立大學第一時間封鎖實驗室、查扣計算機等證物,相關藥廠也一併檢驗調查。報告出爐後於網站上公告並要求當事人「立即撤稿」,校方也要求追回研究經費。對比喧騰一時的台大論文案,「台灣做了哪些?」

資料圖片:郭明良向社會致歉。(台灣「中央社」)

俄亥俄州立大學公布調查報告後要求「立即撤稿」,但郭明良案官方調查報告一年前出爐,11篇造假論文迄今只有兩篇撤稿。宜蘭大學生化系教授、《科學月刊》前總編輯蔡孟利形容台灣這種調查方式如同「黑心產品被踢爆了,產品還能繼續販賣」。

曾志朗說,兩案對比發現,台灣論文造假等學術倫理問題「不夠專業」,既缺乏調查權,也沒有撤稿的懲處機制,對涉案學者缺乏「警告」效果。曾志朗認為,經過這兩次論文丑聞,台灣須重建起「台灣學者是可信任的研究者」形象,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專業的學術倫理調查制度。

本文摘編於4月2日《參考消息》第1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先驅導報 的精彩文章:

她出身模特,29歲成最年輕白宮高官,如今把特朗普「炒」了
這本未經授權的傳記說:查爾斯王子是個任性的男人

TAG: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