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明節的由來: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的由來: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節日。在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清明」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清明節氣的含義是氣候暖和,草木萌發,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思就是到了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氣溫升高,喜歡陰涼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彩虹的出現,就是從清明開始的。清明過後,就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 之說。

這是節氣中的清明。那麼「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以來我們都不太重視「清明節」這個節日。因為清明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掃墓」遭遇了封建迷信的指控,於是古代歷史上曾非常隆重的「清明節」變得簡陋了。自從韓國人「註冊」中秋節之後,國家開始重視傳統節日,出台了一些政策,其中「清明放假」便是其中一項。並且今年清明期間高速路免收過路費。人們才漸漸感受到,原來還有這麼個節日。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由於「清明節氣」與寒食節的日子非常接近,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天長日久,寒食演變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即從此來。

關於寒食節,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時,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躲避禍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間,原來跟著他的臣子見他大勢已去,就陸陸續續地離開了他,各奔出路去了。最後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還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也稱介之推)。有一次,重耳肚子餓得暈過去。介子推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

十九年後,重耳回晉國做了君王,這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可是介子推拒絕接受晉文公的封賞。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到了介子推家,只見大門緊閉,進去一看,人早走了。原來介子推不願見他,提前背著老母親躲進了家後面的深山中。晉文公便差人上山搜索,結果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一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介子推見山上起火,一定會出來的。於是晉文公下令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希望介子推出來。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不見人出來。大火熄滅後,晉文公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放聲痛哭。清理屍體時候,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洞,洞里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那座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下了一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他主政的時期,晉國國力強盛,晉文公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清明節的活動

1、掃墓

清明節內容豐富,掃墓是最重要的一項。所謂掃墓,實際上就是祭祀祖先,出於祖先崇拜的心理,也是慎終追遠的一種表達。掃墓活動興於秦,成於漢,盛於唐。唐政府會在清明節放假,令其官員掃墓,若家在外州外府或外縣的,還可奏請返鄉掃墓。掃墓的習慣一直沿襲到明清。

2、打鞦韆

清明節還打鞦韆,這是北方山戎之戲,春秋時代傳入中原。唐玄宗執政,曾經在宮中立木以打鞦韆,盪嬪妃於空中,升高落低,宮女嬉笑,他也喜悅。打鞦韆遂翻越宮牆,進入坊間鄉里,風傳為俗。

3、拔河

拔河在古代有祈禱豐收之意,清明節恰恰宜於春播,遂拔河大行。唐中宗有一年幸梨園,巧是清明節,便命大臣分組拔河,宰相、將軍,甚至皇親,都脫然加入。贏者一組必然拉倒輸者一組,逗得唐中宗笑。

4、放風箏

清明節也是放風箏的絕妙時候。若天開透藍,風吹送熏,便當盡松其線,放風箏於萬里雲霄,以應人的縱情之性。

清明詩詞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寒食

(唐)韓 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儘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採桑子

(宋)歐陽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南歌子·晚春

(宋)蘇 軾

日薄花房綻,風和麥浪輕。

夜來微雨洗郊坰。

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已改煎茶火,猶調入粥餳。

使君高會有餘清。

此樂無聲無味最難名。

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王 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相面師給李淵和李世民父子看相,道出驚天秘密,李淵竟要殺掉他
南唐只有三個皇帝,但兩個是著名詞人,李煜作品名垂青史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