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進化至今,真的不是為了吃素

人類進化至今,真的不是為了吃素

人類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吃肉的?

150萬前的一塊2歲幼兒的頭骨,已經幫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

骨碎片所代表的營養不良現象與飲食中缺乏肉食有關

在這塊頭骨的研究中,美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人類學副教授查爾斯·慕斯巴發現這個孩子死於肉類缺乏,這足以證明當時的人類已經習慣於食肉,並且靠它生存。

在歷史上,由於政治、宗教等等原因,肉食的確有過或多或少的反對。

但如今,越來越多的養生學派提倡所謂的「素食主義」,提出純吃素有利健康,這卻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01-

遠古時代的吃肉習慣

那麼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把肉當做主食?

這要從500萬年前說起,地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原來茂密的熱帶雨林變成了一片大草原,食草動物的繁衍,人類可以吃的樹葉、花朵、果實越來越少。這個時候我們的祖先就把心思打在這些食草動物之上。

石器時代的人類

根據化石記錄,340萬年以前的南猿時代,我們的老祖宗們就已經會用石器餐具吃肉了。大約在250萬年前,石頭工具即被用於宰殺獵物,一些動物骨骼上也都殘留著相應的痕迹。

人類開始吃肉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味道,更是人類進化的需要。根據《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上發布的研究,我們的祖先之所以能進化,繁衍更多的後代,主要因為他們是「肉食動物」。

-02-

中國人的吃肉習慣

在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能夠熟練馴養六畜,而新鮮的蔬菜種類偏少,比起肉類更加珍貴,所以吃肉就成了中國古代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了農業社會,牛作為耕田犁地的重要勞動力,受到異常保護。《禮記·王制》中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但天子諸侯仍然擁有特權。

《國語·楚語下》記載了當時的食肉規矩:天子可以吃被稱為「太牢」的祭祀用牛羊豬三種牲口,諸侯吃牛肉,卿吃羊肉,大夫吃豬肉,士吃魚肉,只有在五穀豐登的時節,普通百姓才能在飽腹沒有危機時開葷吃肉。

到了秦漢時期,牛更是得到了司法保護秦朝法律里有「盜牛者加(枷)」,偷盜耕牛的人會被施以枷刑。到了漢代,私自屠牛吃肉的人會被判死刑。

秦漢時期的耕牛

唐宋時期,法令規定老死或病死的耕牛可以剝皮買賣或自己吃肉。北宋殺牛需要向官府報告,私自殺牛得判一年半拘押,南宋刑罰翻倍。

在宋代,肉類飲食上最有發言權的當屬蘇東坡。

他在京城做官時「十年京國厭肥羜」,吃膩了羊肉;而想當官的讀書人中間卻傳頌著「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意思是學到蘇文技巧,就能做官吃羊。

當時,宋神宗的開封御膳房一年消耗羊肉434463斤4兩,常支羊羔19口,豬肉4131斤。

關於豬肉,蘇東坡在《仇池筆記》中也有記載:「黃豕賤如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不僅富人不屑食用,連窮人都懶得吃。

但當他被貶杭州後,沒有了吃羊肉的特權,也愛上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紅燒肉, 更發明了「東坡肉」這一形式的做法,一舉改變了豬肉「貧賤」的地位。

元朝之後,牛肉飛進尋常百姓家,而豬肉則被皇室貴族接受。明朝皇帝過年也吃起豬灌腸、豬肉包子和燒豬肉。

到清朝,豬肉更成為了漢族民間的主要肉食,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里寫道:「豬用最多,可稱『廣大教主』。」

-03-

不吃肉的日本人

很多人對日本的神戶牛肉津津樂道,但他們肯定想不到日本有長達1200年之久的拒絕肉食的習慣。

大約在五世紀,中國佛教的傳入,征服了日本貴族階層,他們接受《涅槃經》等佛教教諭,認為殺生、吃肉是罪孽。

在天武天皇統治期間(675年),日本發布了最初的禁止食肉敕令。禁食肉的對象主要為獸類,不包括魚類和禽類,另外兔肉也被視為禽類,可以食用。禁止食用和狩獵的動物是牛、馬、猿、犬、雞,而鹿與豬則不在此列。

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從禦敵炮艦到洋襪袖扣,全國上下的每一個毛孔都渴盼「脫亞入歐」。

但是由於長期不食用肉類,當時日本16.7%的役男身高都不足151.5厘米,根本無法服役,也無法遠駕馭西洋高大的炮艦。

後來在西方考察團參透洋人身材健壯的原因後,明治天皇在1872年解除了「禁肉令」,儘管他討厭吃肉,仍然強忍不適給國民帶頭示範吃牛肉。

在這長達1200多年的素食歷史裡,直接導致了日本國人身高和體重的嚴重偏低。就拿日本戰國時期來說,「天下布武」的織田信長只有166cm(在當時已經算高),後來的繼承人豐成秀吉更只有144cm,最後吃了大餅的德川家康也只有159cm。

日本戰國時期

若非明治維新時,日本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向天皇大力倡導吃肉,改變日本人的飲食結構,增強國民健康體質,可能之後日本與周邊國家的戰爭結果都要重新改寫。

到了現在,一個半世紀的過去,日本人的吃肉量有了大幅的上升。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調查統計結果,日本每年人均吃肉量為45公斤,排名全世界第73位,處於中等水平。

在大量吃肉的影響下,日本人的整體身高也有了明顯的上升,男性平均身高達到170左右,女性則有158左右, 一舉擺脫了矮小瘦弱的尷尬局面。

-04-

人類——雜食動物

首先,從我們的牙齒結構來看,人類既不同於草食性動物的牙齒扁平,也不同於肉食性動物的牙齒鋒利,更多的是二者兼而有之。

人類上下左右各有切齒2顆,犬齒1顆,磨齒5顆,共有32顆。也就是說,既有草食性動物的切齒和磨齒,又有食肉動物的犬齒。

切齒像刀子,適於切斷食物,用來切蔬菜水果;磨齒像磨盤,適於磨碎食物,磨五穀雜糧;鋒利的犬齒用於撕裂食物,是吃肉用的。這就很形象的說明了——人是雜食性動物。

其次,從消化系統解剖也能證明人類是雜食性動物。

食性動物的小腸長度比肉食性動物長得多,約為身體(軀幹)長度的8~10倍,而且腸道道壁多紋路皺褶,盤在腹中,以減緩食物在腸道中的通過速度。

與此同時,草食性動物的唾液中一般都含有一種叫做唾液澱粉酶的消化液,用於消化食物,所以,其食物的消化過程在口腔中就已經開始了。

植物性食物的特點是體積龐大蓬鬆,含有大量的粗纖維,不易腐爛,需要較長時間的消化吸收。

也就是緣於此,草食性動物攝取食物時,需要先在口腔中將食物細細嚼碎,並與唾液澱粉酶充分混和後,才能送入腸胃中進一步消化吸收。

食草動物的生理結構

肉食性動物,如獅子,狗,狼,貓等,都有著非常「簡短」的消化系統。肉食性動物的小腸長度大約只相當於身體(指軀幹,不計頭部和四肢)長度的3倍,而且沒有更多皺褶。這種解剖結構,十分有利於肉類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及時排出體外。

而我們人類的腸道長度是身高的4~5倍,如果從門齒算起,包括口腔、咽、食管,一直到胃的賁門,大約0.4米;由胃的賁門到胃的幽門,也就是胃的全長約0.3米;小腸長約3.5米,大腸約1.5米;直腸到肛門約0.15米,總長度大約為6米左右。

介於草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之間。

另外人類之所以能進化到現在這樣,最主要的還是來自大腦的進化,大腦的進化使我們能夠思考、學習、創造。

而從純素食到開始吃肉,這個轉變對於大腦的進化提高能量攝入有著重要的作用。

如果沒有肉食這種高能量飲食的供給,我們的大腦絕不會如此快速的進化和運轉。

-05-

飲食的天道

縱觀人類的進化史以及解剖生理結構來看,人類既不適合純素食,也不適合純肉食,我們是一種雜食動物。

那麼我們在飲食在該如何正確應對呢?

飲食其實需要順應四時,順應一天的時辰,要達到溫度的平衡,營養的平衡,消化代謝的平衡,過偏於某一種食物都是不對的。

我們要吃多樣的食物,但不能同時吃,要分開吃,一次吃太雜或太多都對消化吸收不好。

中華民族講究中庸之道,在飲食上我們同樣如此,不能過急、過激,也不能太消極。比如說像美國人的飲食,大寒大熱。他們吃油炸、高熱量食物,為了中和熱性,再飲用冰水,哪怕在冬天或是大寒的時候依舊照飲不誤,最後的結果,一個個都患有肥胖、高血糖等各類疾病。

總之飲食需要順應循環系統的規律、體液變化的規律,這就是飲食的天道。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一瑞博 的精彩文章:

《星球大戰》與《黃帝內經》

TAG:太一瑞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