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說苑》:願為親負米

讀《說苑》:願為親負米

原文

子路曰:「負重道遠者,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者,不擇祿而仕。昔者由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而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沒之後,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願食藜藿負米之時,不可復得也。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草木欲長,霜露不使;賢者欲養,二親不待。故曰:家貧親老,不擇祿而仕也。(《說苑·建本》)

①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弟子。②負:背負。重:指重物。涉:去到。遠:指距離遙遠的地方。擇:挑選,選擇。不擇地而休,意思是累的時候隨便找個地方休息。③親:指關係密切、感情濃厚的人。這裡指父母。祿:俸祿。仕:做官。不擇祿而仕,意思是因急於掙到俸祿來奉養雙親,便不再考慮俸祿的多少和職位的高低。④昔者:從前。由:子路自稱其名。事:侍奉。二親:指父母。⑤食:動詞,吃。藜(lí):一種野菜,嫩葉可以吃。藿(huò):豆葉。實:果實,這裡指採摘的藜藿。按:「藜藿」是古代窮苦人家吃的食物,「藜藿之實」指粗劣的飯菜。⑥為(wèi):介詞,替,給。⑦沒(mò):去世。⑧南:向南。游:出遊。這裡「游於楚」是到楚國去的意思,或以為子路是顯達之後奉命出使楚國,但由下文「積粟」「列鼎」之事而言,都不應該是對出使過程的描述。或以為「游於楚」之「游」是指「游仕」,子路到楚國擔任了要職,所以有此等富貴。然而,這事於史無征。⑨從車:扈從之車;隨從的車子。乘(shèng):車輛的單位。⑩積粟:指貯存的穀物。鍾:古代的容量單位,一鍾合六斛四斗。?累(lěi):重疊。茵:本指車箱里鋪設的供坐卧的草墊。這裡泛指墊子。按:古人席地而坐,身下鋪設草編的墊子。累茵:重疊鋪設若干層草墊。按:這是為了坐著舒適。?列:排列。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器皿。按:「列鼎」是陳列盛著美食嘉肴的食鼎。古代貴族按爵位的品級配置鼎數。「列鼎而食」是極言生活之豪奢。?願:思念,懷念。復:再,重新。得:實現。?枯魚:乾魚。銜索:用繩子串乾魚時,通常是穿進魚嘴從魚鰓拉出來,看上去彷彿魚銜著繩子。幾何:多少。這裡指多久,多少時日。蠹:蛀蝕,敗壞。按:《荀子·勸學》:「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拿繩索穿著的乾魚會很快生蟲腐壞。古人以此比喻風燭殘年的老人時日無多。?壽:壽命。忽:迅速。若:好像。過隙:指從牆壁的裂縫中看飛速駛過的車馬,眨眼即逝。比喻時間短暫,光陰易逝。《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若駟之過隙。」?長(zhǎng):成長。使:縱任,允許。?待:等待。按:《韓詩外傳》:「賢士欲成其名,二親不待。」「二親不待」指父母在賢士功成名就之前便過早離世。

譯文

子路說:「背負重物到距離遙遠的地方去的人,不會選擇地方再休息;家裡貧困而父母雙親已經老邁的人,就不能選擇俸祿的多少去做官。從前我侍奉父母的時候,經常吃野菜豆葉煮成的粗劣飯菜,替父母到百里之外去買米再背回來。父母去世之後,我向南到了楚國。這時我出門時身後隨從的車子有上百輛,家裡貯存的糧食有上百萬斗;日常坐卧的草墊要重疊鋪設若干層,吃飯時要擺出一排盛著美食嘉肴的食鼎。可我此時渴望回到從前的日子,每天吃野菜豆葉煮成的粗劣飯菜,替父母買米背回來,然而卻不可能再實現了。拿繩索穿著的乾魚,能持續多久不生蟲腐壞呢?父母雙親的壽命,迅速消逝就像白駒過隙。草木要生長,可是嚴霜寒露卻加以摧殘;賢德之士要奉養父母,然而雙親卻不等到兒子功成名就的時候就先離世。所以說:家裡貧困而父母雙親已經老邁的人,就不能選擇俸祿的多少去做官。」

讀後感

《說苑》是漢代劉向輯錄皇室和民間藏書中的說部材料,經過選擇分類和加工而成的一部書。劉勰《文心雕龍·諸子》評論此書:「彼皆蔓延雜說,故入諸子之流。」全書共二十卷,各有標目,作為一卷之主旨。每卷圍繞主題彙編先秦至漢初的若干則相關語錄和故事。

子路對父母的情感真摯深切。他說,父母在世時,雖然生活貧困,卻有機會盡心儘力地照顧關愛父母。父母去世後,自己雖盡享榮華富貴,然而只要想到再沒有機會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內心便無法自抑地湧起錐心刺骨的惆悵和哀傷。

「二親之壽,忽如過隙」「草木欲長,霜露不使」,自然規律使生命有許多不能承受的無奈。《孔子家語·致思》中記載了一位叫丘吾子的人在路上痛哭,聲音中帶著充滿絕望的悲怨。孔子詢問緣由,他告訴孔子,自己「少時好學」,於是周遊天下;等他功成返家,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他深切感受到「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終於領悟了「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的道理。這個道理其實並不難想明白,只是人生如迷局,身在其中往往會忽視極簡單的道理。

《孔子家語·致思》也收錄了這則故事,在結尾部分有孔子的評論:「由也事親,可謂生事儘力,死事盡思者也。」大意是說,仲由事奉父母,可稱得上在父母生前竭心儘力,父母去世後在喪祭上竭盡哀思想念。孔子認為,父母在世的時候,不可因忙於功名利祿而顧不上奉養雙親。即使「啜菽飲水」(吃豆類粗糧喝白開水,語見《禮記·檀弓下》),只要能「盡其歡」,讓父母順心愉悅,那便是孝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古人書 的精彩文章:

讀《新序》:孤獨的聖君

TAG:讀古人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