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有邊界感嗎?

你有邊界感嗎?

Y姓小姑娘一家,媽媽全職太太,前年生了二胎男孩,奶奶從外地過來長期幫助照看弟弟。媽媽賢淑奶奶樸實。在她一年級期末考試後老師約談家長那天,她媽媽向我訴說了奶奶是如何影響她管教孩子的無奈。

Z姓小妞和我兒子一樣,打小姥姥帶,媽媽工作清閑,甚至可以為了輔導作業提前下班。和姥姥接觸較多,有一天和我說,怎麼她媽媽每天沒完沒了地讓孩子寫作業。

每種關係,就會有它彆扭的點,事實上,也不是子不孝兒不順的事,只是邊界,在現代社會,尤其是二胎開放後的2-2-2家庭中,越來越不清晰。

「你和親媽住一起,當然沒有問題!"自從我有了第一個孩子,七年了,和親爹親媽一起生活,無數次被這樣話裡帶酸地說過。

每當這個時候,我欲言又止的難受勁兒,如鯁在喉。我怕我和對方說不清,像我在辯解,又像是得了便宜賣乖。

事實上,母女、婆媳都是家庭關係中比較微妙的那一個部分,可以說是年輕人和老年人的關係問題,也可以說是兩個女人之間的戰爭。

我的爹媽,退休多年,典型的中國普通老百姓,節約自己奉獻孩子,一門心思地照顧著女兒、女婿以及兩個外孫。多年善言的習慣,讓我借他們之力認識不了不少小區的男女老少,我時常想,密閉的高樓,不熟悉的鄰舍,老年人比年輕人更想逃離。還好,我爹媽豁達。

我兒子入園前後那幾年,也可能是我的原生家庭和我的小家庭進入瓶頸期,一邊,好像這個孩子和我沒多大關係,吃喝拉撒完全用不到我,一邊,孩子爹時不時地懟我一句,你不管你的孩子嗎?那時起,我開始揣摩這個家裡的每個人,他們想讓我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我到底在媽媽和丈夫、媽媽和孩子之間扮演什麼角色,我應該是喜笑顏開的和事佬?還是兩邊訴苦的怨婦?沒出息地暗自流淚,像進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洞,不知道燈的開關在哪裡?

於是,一場自我救贖在心裡萌生,而今的風平浪靜,和諧局面,我怎能容你說我是輕易得來呢?妥善經營的過程,我有妥協、忍讓、委屈,可是這一切換來的是我有原則的堅持,以及堅持帶來的美好。概括下來,「自我承擔」和」用心溝通」是我在救贖的路上最寶貴的經驗。

在複合型家庭里,原生家庭和小家庭並存,越界,讓這個家過成一鍋漿糊。L姓小姑娘的媽媽,和我說,沒辦法啊,離不開婆婆照顧這個家,所以什麼事都得聽人家的,甚至在孩子的問題上,我都沒有發言權。事實上,這個婆婆可能有句潛台詞,你管不好孩子還不允許我幫你嗎?親媽或者是婆婆, 不少老年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橫在閨女(兒媳)和外孫(孫子)中間,他們認為,我幾十年的養育經驗,不用盡不甘心哪!我把所有奉獻給了你們,替你管教孩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我媽也是這樣一個心好嘴快的姥姥,一不留神就扮演起了我。偏偏我是一個抓大放小的主,偶爾的怒火都在我體內燃燒,轉為淡定卻難看的表情。後來,我想,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我沒有自覺承擔起我的責任,導致在管教孩子上,讓老人先我一步,讓我總處於措手不及的尷尬境地。長此下去,孩子不是我的孩子,老媽也會埋怨我,孩子爹更會心生怨氣。

於是,「自我承擔」意識讓我迅速地在孩子面前、老人面前樹立起威嚴的形象,落實到具體的事情,邊界感越來越清晰。我也不再逃避媽媽說,這是你家,你的孩子,你說了算。酸得我渾身難受我也微笑接受,承認邊界,明確責任範圍,家庭才能進入良性運作。姥姥常常微笑,因為看到女兒在生活上的成長。接下來,就是用心溝通。

「用心溝通」重在溝通的語言和肢體接觸。

要說學生餐,我只服我們家的姥姥。五天上學日,午餐不重樣,天天營養搭配,精緻。我常常和孩子說,你好幸福!讚美一定是良好溝通的開始,甚至是決勝之舉。我發自內心地感恩爹媽,換來的是他們對我更大的理解和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自我承擔」和「用心溝通」都是源於我對邊界的意識,我期望我的家,有我原生家庭的影子,更有我自主創造和諧小家庭的痕迹。我身邊的年輕人,要麼是「完全撒手給老人型」,要麼是「左顧右盼沒有原則型」,還有「寧可不工作也不要公婆型」......我慶幸自己在不是很晚的時候,選擇去尋找其他的可能。

邊界感,不僅是家庭關係,在現代社會,各種關係處理都需要守住邊界。下期,我想談談朋友間的邊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拉拉的小江湖 的精彩文章:

TAG:張拉拉的小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