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減肥遇到厭食症

當減肥遇到厭食症

最近南京的天氣讓大家體會到了什麼是「春如四季」。只是春天到了,夏天還會遠嗎?

「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這十個字又雙叒叕出現在了朋友圈。如今減肥的方式五花八門,但效果嘛……

GIF

先把減肥放在一邊,今天我想給你介紹一部有關厭食症的電影。

To The Bone——《骨瘦如柴》

導演:馬蒂·諾克森

主演:莉莉·柯林斯

影片講述了一個患有厭食症的20歲女孩Ellen的故事。

Ellen是個有著藝術天賦的女孩,有著獨特的家庭經歷,母親在婚後發現自己是同性戀,父母離婚,父親再婚後也很少與她溝通,唯一一個對她上心的人是父親的第二任妻子。Ellen從青少年時期開始飽受厭食症的折磨,被送往各種康復治療中心,在厭食症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她會帶著驕傲的神色,準確地說出每種食物的卡路里,會將大拇指與食指彎成環狀,仔細地測量自己胳膊的粗細,確保它不會超出某一範圍。

回家不久後,Ellen被送往有一個由一個非傳統醫師領導的厭食症治療中心,和與她一樣遭受厭食症折磨的同伴們住在一起,其中也包括一位患有暴食症的女孩。

在一個房子里,有帶著英國口音的芭蕾舞者,有鍾愛獨角獸的不安女孩,有迷戀花生醬的暴食症者。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生活著:那個慌忙將自己的嘔吐物藏在床底的女孩擦拭著自己的手臂稱自己「剛從電影院跑回來,渾身是汗」,那個為了肚子里孩子的女人努力說服自己愛上食物……

某個夜晚,大家談論著自己孩童時期熱愛的巧克力派,不約而同地展現了回想當年的笑容。而當實物呈現在眼前時,卻都只是聞了聞包裝紙又丟在一旁。

食物不再代表美味、快樂、愉悅,而是具體的卡路里。

治療過程中,大家都面對同一條規則:「你不一定得吃,但你必須要坐在桌旁。」最常看到的情景就是每個人擺弄著面前餐盤裡的食物,彼此沉默無言,餐後偶爾交流催吐的經驗,每周都要稱體重進行檢查。

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直到作為領導者的醫師 Dr.Beckham 再次出現,平淡無奇的生活又出現了一絲絲轉機。

片中的女治療師有段話讓人印象深刻:

「我猜你在擔心要怎麼樣把熱量消耗掉」

「某種程度上你上癮了」

「體重成為思維主導,挨餓讓你覺得興奮」

「重點不是夠不夠瘦,對吧」

「因為多瘦都不夠,不存在所謂的夠瘦」

「你渴望的是對你不想有感覺的事感到麻木」

從電影的一句話聯想到與女孩們都在乎的「體重」有關。影片中某個女孩坦誠地說:「剛開始我只是覺得自己不夠瘦。」 減肥的初衷當然美好,想要變瘦,因為瘦可以穿自己想穿的衣服,不用再在店員異樣的眼光下挑選,瘦不再成為一種體態的描述,而成為了某一種資本。

我們又怎麼定義自己的胖瘦呢?若從最直觀、最單純的數字來反映,站在體重秤上的時刻,可以是最崩潰、最失望的時刻,也可以是最美妙、最有成就感的時刻;「減脂」與「增重」似乎是最難消解的矛盾。

生活中多數聽到的減肥目的都是「我想要變瘦」而非「我想變得健康」,可正如影片所說「你永遠不會夠瘦」。我們常聽的老話「管住嘴,邁開腿」中前半句似乎更容易實行,從適當飲食變成了節食,一種讓人擁有快感的方式,一種似乎是見效最快的方式,卻也是最傷害身體的方式。

你或許聽說過BMI,即Body Mass Index,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的平方,這個數字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你的體重是否正常,同樣也有體重秤上有所變化的數字給我們帶來愉悅感,但只用前兩個數據去衡量自己的胖瘦並不科學,要結合另一種數據——體脂率,才能全面科學地了解自身體重的情況。

無論你是在減脂,還是增重,都要愛惜自己的身體。胖瘦標準各有定論,適當的飲食、健康的鍛煉方式才是長久之道。

影片當然不只是與厭食有關,涉及到對自身生活的認知與期許,對家庭環境與成長相關的思考,而我今天只選了其中一個微小的方面講。電影的其他方面也大有值得挖掘之處,我想說什麼,你懂!

博雅紛紜 第4期

主講|A.S.排版|王寶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大博雅 的精彩文章:

TAG:師大博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