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家長提高警惕,這種病將進入高發季!強度或高於2017年!小心孩子這些癥狀
隨著氣溫回暖,
細菌、病毒也蠢蠢欲動,
又到了手足口病野蠻發展的季節,
各位家長速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前發布手足口病防控信息顯示,根據既往流行規律,自3月起,我國手足口病疫情將逐步上升,進入春夏季流行季節。
關於手足口病
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以嬰幼兒發病為主。主要通過接觸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皰疹液、糞便,以及接觸被污染的玩具、餐飲等物品傳播。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一周左右可自愈。少數患者可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可發生死亡。
國家疾控中心發布的2017年全國手足口病發病數據表
根據隔年高發的特徵,
預計今年手足口病,
整體流行強度將高於2017年,
今年的情況將不容樂觀!
全國多地疾控部門,
相繼都發布了預警!
廈門
浙江
深圳
陝西
其實,
從今年3月份開始,
不少孩子就已相繼「中招」,
一直持續發燒,
讓家長們心疼不已。
請記住!
手足口病在學齡前兒童發病率最高,
傳染性很強!
孩子出現這些癥狀,
家長須多觀察早送醫!
感染表現
手足口病有1-10天的潛伏期,大部分家長只有當孩子的手心、腳心、口腔出現皰疹了才會意識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其實,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號的,家長可以注意一下——
手足口病最大特點,跟它疾病的名字相輔相成,就是孩子的手、腳、口腔出現一些皰疹。
皰疹的特點:
疹子不疼、不癢、不紅、不破潰,也不會留疤。
手部:皰疹集中在孩子的手心,不會出現在手背,手背的皰疹不是手足口。
腳部:皰疹也是這樣的,都是出現在孩子的足底,也不會出現在足背。
口腔:口腔的頰黏膜、唇黏膜會出現小的潰瘍、小的皰疹,有痛感。
肛周:小一些的孩子,肛周的皮膚也有可能出現皰疹。
該如何處理?
輕度癥狀怎麼處理?
>>>>
輕症的表現:
輕症的手足口典型的表現就是手、腳、口腔處出現有特點的皰疹,患兒發病時,出現發熱的癥狀,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癥狀。
>>>>
輕症如何處理?
如患兒感染輕症的手足口病,無需太繁瑣的處理,因為本身它是一個病毒性疾病,有自限性,是可以自愈的。
此時,家長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護理,比如孩子出現發燒癥狀,應儘快進行退燒處理;孩子不吃東西,需注意補充電解質液;出現咳嗽了,應該對症吃一些止咳藥。5~7天左右,孩子的癥狀逐漸減輕,皰疹消失問題就不大了。
重度癥狀怎麼處理?
>>>>
重症的表現:
1、確診手足口病以後,高燒3天以上,孩子體溫沒有下降的趨勢;
2、確診手足口病以後,孩子出現很明顯的、很嚴重的呼吸道癥狀,如咳嗽、氣喘、喘憋、呼吸困難等;
3、確診手足口病以後,孩子出現精神反應不好、打蔫兒、叫不醒,甚至異常的興奮;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說頭疼,頭暈,不舒服,有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
>>>>
重症如何處理?
一旦孩子確診手足口病後,出現以上重症的表現,一定要馬上送到醫院,及時進行專業醫療處理,以免貽誤病情。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傳染性,其傳播方式主要有:
1、人群密切接觸是重要的傳播方式,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故與生病的患兒近距離接觸可造成感染。
3、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發生感染。
預防手足口病,這麼做
1、注意隔離患病幼兒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進行傳播,因此,預防「病從口入「,加強日常用具消毒和隔離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2、注意衛生:勤洗手、傢具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節,應注意幼兒的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只要掌握好個人衛生,掌握好洗手、消毒、通風、運動,病毒自然就會遠離你。小兒的玩具應勤清洗,並在陽光充足處晾曬後才可給小兒玩弄。
3、盡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盡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如電影院、公園、商場等,避免交叉感染。
4、預防手足口15字訣
「勤洗手、常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晒衣被」。
手足口病疫苗要不要打?
醫生建議:在手足口病高發季節來臨之前,及時地給位於高發年齡段的孩子接種疫苗。 疫苗接種後,會有一個產生抗體的時間,一般是2周到1個月,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種。
需要說明:
疫苗只是針對於重症手足口的預防,不是打了疫苗,就不得手足口了,很有可能接種了疫苗以後,還會感染手足口病,但只是預防了重症的發生。
一旦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以觀察重症的情況為主,其它一些輕症的孩子,只需要進行居家的有效的護理,就可以了。
來源:福建健康微信綜合海峽導報、國家疾控中心、健康時報、福建疾控等
覺得贊,你就點


※沒想到!鼓山湧泉寺居然和這家航空公司有關係!
※春暖花開的季節,來永泰跑一場馬拉松吧!
TAG:福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