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淞滬會戰保護了十多萬中國人的法租界 裝甲車成洋妞拍照背景

淞滬會戰保護了十多萬中國人的法租界 裝甲車成洋妞拍照背景

1937年8月13日,抗戰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淞滬會戰爆發。在當時的上海存在著兩塊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租界一詞最早出現於1876年的中英《煙台條約》,租界並不是殖民地,它在法律上依然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不是由外國進行軍事佔領,只不過是由外國人在這裡實行獨立的行政管理。

上海的法租界是由1849年4月6日由法國駐上海領事DE Montigny與上海道員麟桂劃定,隨後經過數次擴張,最終面積達到了1.5萬畝,是最初時的15倍。

淞滬會戰時,法租界成為了十多萬中國人逃避戰火的藏身之所。

為了防禦日軍進入法租界,法國租界當局在租界外圍不但設置了鐵絲網,還派出裝甲車在主要路口進行封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中巾幗不讓鬚眉的廣西女兵 周總理都曾為她們點贊
公主病真的害死人 英國婦人沒能成為婚姻里的公主連殺三任丈夫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