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朝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卻因時運不濟,戰死沙場

大明朝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卻因時運不濟,戰死沙場

原標題:大明朝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卻因時運不濟,戰死沙場


縱觀有明一朝,似乎自始至終都是在戰爭中度過的,從建國初期的對蒙元作戰,到中期的東南倭寇,再到後來的萬曆援朝、滿清入關。


而在這兩百多年時間裡,又湧現出了大批的英雄人物,比如初期的常遇春、徐達,中期的戚繼光、俞大猷,後來的李如松、袁崇煥等等。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大明的200多年江山,或許可能只是一紙空談。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可以說是大明朝末世之年最後的希望。


此人儒生出道,本應該用文墨來指點江山,但卻礙於世事不安,被群臣推上了戰線,成為了一名流傳千古的武將英才。他就是《明史》中稱「傳庭死,而明亡矣」的孫傳庭。


說起孫傳庭,有些朋友估計不太熟悉,但只要您看過《大明劫》,想必就一定會知道。有朋友會說了,末世之年的大明不應該是名將輩出的嘛,為何只剩下孫傳庭一人苦苦支撐著江山社稷了?其實很簡單,因為那些像他一樣可以撐起大明一片天的人,比如袁崇煥、盧象升,都已經不在了。


當時在東北戰線上,吳三桂率領著最後的關寧鐵騎在對抗著崛起的滿清鐵騎,根本無力抽身。而在西部呢?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陝西官員根本無力鎮壓,反而放任其壯大。眼瞅著形勢日趨嚴峻,再不出現一位能擔大任的武將,大明兩百多年的基業怕是就要灰飛煙滅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滿腹韜略,且又易於言表的孫傳庭被推上了火線,大臣們都一致認為,此時也只有他才是救國的首選了。而事實證明,文官出生的孫傳庭確實具有救世之才。


當孫傳庭趕到西北剿匪第一線之後,立馬就顯現出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當時叛軍已經一路殺紅了眼,打敗了很多地方的軍隊,自然也不把孫傳庭的軍隊放在眼裡。可他臨危不懼,鎮定指揮,沒多久就剿滅了陝西的寇匪,覆滅了當地自立謀反的「闖王」高迎祥。



此戰過後,孫傳庭很快便功名遠播了,甚至就連崇禎皇帝都認為自己能夠就此扭轉乾坤。然而大家沒想到的是,高迎祥的外甥李自成,在叛軍的擁戴下,成了新一任的「闖王」。八年後,正是此人,斷送了大明的統治。

李自成當上闖王之後,關中、河南等地也開始陸續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叛軍所到之處,戰火延綿,民不聊生,一切景象似乎都在表明,大明氣數已盡。可大明這邊呢?崇禎皇帝居然還在想著如何打壓功臣。他一邊重賞在外的將士,一邊又壓制他們的勢力,即便是孫傳庭這樣的忠臣,也被他打壓得進退兩難。


可即便在這樣的境遇中,孫傳庭依舊剿滅了多處的叛軍,將李自成打得無處容身。然而就在此時,東北方面的清軍突然攻破了長城,京師告急,崇禎皇帝趕忙命剿匪軍進京勤王。於是乎,孫傳庭只好奉命北上,而這正好給了李自成喘息的機會。



如果說此時長城方面的守軍能夠再堅持一段時間,指不定孫傳庭就能滅了李自成。到時候再進京勤王,或許大明的危機就可解除。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如果。


入京之後的孫傳庭,由於和主和派官員矛盾頗深,沒多久就被誣陷入了大獄,再加上此時的名將盧象升也已經戰死在巨鹿。憂鬱重重的孫傳庭一氣之下竟然兩耳一「嗡」,就此耳聾了。可嘆時運不濟,朝廷不明,一代名臣,竟在國家危難之際落得如此境地。

所幸的是,大明朝並沒有忘記他,三年後,在明臣的舉薦下,孫傳庭終於被釋放出獄了。可是,在他入獄的這短短三年時間裡,李自成的大軍卻已經從被他殺得無處躲藏發展到了10萬之眾。而趕到前線的孫傳庭,接收的卻是一支剛剛大敗,傷痕纍纍的軍隊。


此時已經是1642年了,距離大明的滅亡僅僅只剩下兩年時間。



在了解完前線的戰況後,孫傳庭打算息兵蓄銳,可崇禎皇帝卻一再催他趕緊出關剿匪。無奈之下,孫傳庭只好經過短暫的發展後就率軍出關了,但由於準備倉促,再加上前來馳援的其他記錄明軍都被李自成殲滅,孫傳庭也接連遭遇敗北,再也無力回天。

後兵敗,在陝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年約51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亂談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的這個奇葩制度,活生生將自己拖入了死亡的深淵

TAG:媛媛亂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