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該不該施捨乞丐?從這本19年前出版的書中你或許能找到答案

該不該施捨乞丐?從這本19年前出版的書中你或許能找到答案

?

以往,在大家的印象里,城市乞討者是生活凄慘無助的弱勢群體,他們身份卑微、灰頭土腦、衣著破舊,依靠他人的施捨勉強度日。人們看到之後,出於同情心、大都會伸出援助之手。

可是近年來,隨著「乞丐『工作之餘』逛商店、下館子」、「乞丐每月到郵局至少匯款上萬元回家」、「乞丐『下班後』用著高端手機,在地鐵站的角落裡數著『勞動成果』等事件被媒體平平曝光後,這不禁讓人們對乞討者這一特殊群體有了新的認知,繼而引發了社會一片熱議。

因職業型乞丐的泛濫,我們已經難以分清自己碰到的乞討者到底是真的由於生存所迫,還是利用他人的憐憫心不勞而獲,這往往也讓很多樂善好施的人感到糾結。

索達吉堪布曾在《做才是得到》曾言:佛教中並沒有要求作布施時,連是不是騙子都不必觀察,就一定要把財物都給他們。一般而言,布施的時候,需要用智慧來抉擇被施者是否真的貧困。假如遇到的是騙子,你也可以不給。

但有些人,因為自己比較吝嗇,便把所有的可憐人都看成騙子,這不太合理。有些乞丐是真是假,基本上也看得出來。倘若實在看不出來,就以自己當時有沒有慈悲心為準。

當然,索達吉堪布只是站在佛教去看待這件事情,至於到底施不施捨,現如今仍還沒有個標準答案。

今天,土豆推薦的書,與乞丐有關。當乞丐這一職業還未成熱門話題時,當大多數人對乞丐這個群體還未像今天這般了解時,於秀——這個外形纖弱的女性,於1999年就已跑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滄州等幾個城市。

早在十九年前,於秀通過調查就已發現,那時的乞丐已逐漸成為一種職業化,幫派化的集體,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已經成為了一種職業。她用了近大半年時間對大約五十餘名乞丐做了現場或追蹤採訪,並將她所了解的一切撰寫成文,整理出了一部 《中國乞丐調查》。

《中國乞丐調查》這本書當年出版後並沒有引起市場和讀著們的太多重視,然而如今回看,任然覺得書中的很多身影很熟悉,就如發生在我們身邊一般。

於秀經過這次調查採訪,除了對乞丐背後各種不同背景的了解,同時也形象的向讀者描繪出了乞討者這個特殊群體的生存方式以及做為個體,乞討者們內心深處的抉擇以及自己的故事;

就如於秀在書中所寫「一邊是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房價衝天直上,一邊是城裡的乞丐群體形成群體……有的人因享受乞討的自由生活而選擇乞討;有的人因生活所迫而選擇乞討;有的人因可以增加家庭收入而選擇乞討……」。

雖然這個群體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是顯而易見,譬如說,治安、市容、社會秩序乃至城市環境,但乞丐是城市的附屬品,它隨著城市的繁華而膨脹,隨著城市的萎縮而消聲匿跡。

我們常說結果不同往往是因為遭遇不同,看完《中國乞丐調查》這本書,對於乞丐,或許我們也會同於秀認為那般——人們既不需要同情,也不必心存偏見與歧視,一個平常心足矣。

對於乞丐而言,行乞只是選擇與被選擇的問題;對於我們而言,施捨只是願意與否的問題。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土豆大學士 的精彩文章:

TAG:土豆大學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