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康漢陰一老廠長口述蒲溪曾經的罐罐窯

安康漢陰一老廠長口述蒲溪曾經的罐罐窯

在漢陰蒲溪鎮子,我們幾經尋找終於來到罐罐窯(蒲溪村),當地知情者告訴我們:廠子曾經很紅火,2011年已停產,大部分工人退休,還有4個沒有到年齡。

"廠子建於1958年大鍊鋼鐵時代,前身叫耐火材料廠"段廠長告訴我們。那時候縣上沒有工業,這裡很火爆。

過去,農戶家庭使用的器物多以陶器為主,大到能裝糧盛水的大缸,小到喝酒的小酒盅,從灶台上的食具器皿到夜間用的便器,甚至於一些把玩之物,都與陶器有關。

我們來到早已熄火的燒窯生產間,爐窯在斜坡上空無一人,四周雜草叢生,爐窯裸露在外面,風吹雨淋已經破爛不堪。

過去,陶器的製作,都是家庭式的,一家一個作坊。人們都遵循著傳子不傳女的古訓,製作手藝也是口傳心授,父子相承。但一窯貨,卻是幾家合在一起,出柴出工,按照入窯貨物的多少而定,燒好後,個人取走自家的陶器,放在院子里等待買家買走。

漢陰蒲溪陶器不像景德鎮的瓷器那樣細膩精緻,但是卻體現了器物的實用性,缸、罐、盆、碗、壺,大大小小,一應具有。 「當時廠子一出爐就一搶而空,除了本地市場,還遠銷湖北,漢中。」

四月的油菜花還是掩飾不住罐罐窯的破敗命運。 「閑置了這麼多年,有點可惜」附近的村民這樣說、

這位曾經在罐罐窯做過銷售的老人說:1996年到1999年我在這個廠子搞過銷售。一年可以銷售1萬多件,總產值十萬多元,在當時千值錢算是大收入了。

我們還了解到,王文寶、謝代均是廠里老工人,已經退休多年。

當年廠區配電房依然存在,可以看到工廠當年的輝煌。

佔地15畝的陶瓷廠因為年久失修,許多廠房已經垮塌成為危房。

很少有人光顧的廠房裡,還稀稀拉拉有盆盆罐罐散落在地上。

段廠長取出營業執照讓我們看後說「縣、鎮今年準備改制企業,估計與旅遊有關。近期要開職工大會確定怎麼辦。最大的工人符勝銀已經87歲,現在西安兒子家居住。」 「當時旬陽縣蜀河陶瓷廠和流水鎮窯頭都比我們規模小,蜀河陶瓷廠還是我們派人建起了的。最後他希望把老祖先留下來的陶瓷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段廠長指著一堆過去留下來的盆盆罐罐說:停產後一直在處理,還有人喜歡這些老生活用品。最貴是水缸賣380元,便壺賣20元。

工廠現在圍牆垮塌,附近村民可以自由出入。看到我們的造訪顯得很詫異。

曾經爐火旺盛的窯爐已經被一堆廢磚代替。

用當地黃土燒制的陶瓷品灰塵很厚,但是侵透著工匠精神的陶器永遠留著一段值得回憶的歷史。

陝西民俗攝影協會安康分會一直根扎本土,認真記錄挖掘當地民俗遺存,以增強文化自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定安印象安康 的精彩文章:

迄今百餘年神河站龍鬧紅正月當地老百姓盼申遺

TAG:潘定安印象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