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在想捨棄身份的事情

今天在想捨棄身份的事情

我是藍領。今早買早餐的時候,常光顧的一家早餐店,老闆娘對我說:」還是你們技術人員好啊。「其實我沒覺得有多好,雖然也不壞。我說:」也不是啦,行行出狀元。」

「敲電腦那些沒用的。」

我笑笑,沒有說話。敲電腦其實也很有用,櫃檯前那張二維碼不敲電腦真出不來。也不是說貶低藍領身份之意,只是現在的我還是會覺得,敲電腦真的很高大上,甚至有些敲電腦的地方,比起辛苦熬到滿身汗水的工人,收入不知要高上多少。

當然有些文職說著好聽,實則內容枯燥乏味,技巧性很低。如果還想著能高於藍領收入,那真的大概就沒人會搞生產業了。我的意思是,終究文職的收入範圍很大,有技術性強的,需要靈活變通和創造,也有工作死板,生搬硬套度日的。前者是我現階段的嚮往,畢竟沒有試過,不知苦難,就是收入豐厚實在令人眼饞,後者大概是偏向防禦性的類型,不需要想爆頭的創意,被動處理日常事務,反正能不多幹活就不多幹活,能偷懶就偷懶,只是錢少,反倒有點安逸,遺憾是爆發性的收入極低。

對職業的看待其中又有一點是關於自身能力與工種需求的平衡。或許很多人會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看著別人那般輕鬆,想著自己也行。實則到了自己上的時候,或者也是幹得那麼普通,甚至是吃力的階段。我自問好像沒什麼能力可以搬上來,徒有一副空軀殼,多年來的失敗打擊總算令我稍微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無力與頹廢。

說是取長補短,實則還是欠缺勇氣去嘗試,生怕又錯了一次,那回不了頭,就什麼都沒了。所幸畢業了剛好當上藍領,起碼能滿足生活需求,就是好像熬得有點亂七八糟,上限也設得很低,是無法跨越的屏障。一說出來,別人的苦水分分鐘比自己還多。

我還記得之前那個師傅說的,我也寫過——今天聽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前輩說了一段話,就是那個師傅,之後也有一篇另一個師傅的,那是後話。他說沒出去看過,不知道別人的階段是怎樣的。一起稱兄道弟的人,本來有說有說,漸漸別人開始談車談表,就發現自己跟不上了。給你一年三十萬,別人周薪的稅就要十萬。多的是沒見識過的東西,漸行漸遠也沒辦法。

人又會說,那是別人幸運,比不了。那不和別人比收入和生活了,比精神食糧吧,生活艱苦,始終需要調劑品,比如精神寄託。想起大半年前剛開始學理財,定了一個夢想清單。買一間市內的房屋,藍領就別想了,永遠跟不上漲幅;想學鋼琴,覺得現在不是時候,焦慮大於享受;想拍部電影,能留存下去的那種,也就說說了;寫本書,這個現階段還是能做的,可惜還沒做,三月份還說要寫的,結果又說要一樣樣來,先學好投資了;直播吧,我口才好,說話娛樂,一到錄的時候,就開始尷尬;滿世界旅遊,更是笑話了;也就有一個夢想在奮鬥著,實現財務自由。但這算精神寄託嗎?我不知道了。

不是心情低落的意思,我本是想說一下關於自己藍領身份相關的問題,不知怎的就扯到了夢想精神之類的東西。今天下班注意到一種現象,其實之前一直都有,就是不少人下班了會換上自己的衣服,有的甚至是下班直接回家也會換衣服,好像很看不起這份職業一樣的。然後又因為工資所以妥協了。是不是他們下班之後就想和這份工作劃清界線了。我不知道。我還以為職業不分貴賤呢,但穿著這身衣服出去吃飯逛街,的確不受招待,也有人試過被服務員提醒下午茶低消三十的事,不過貌似管理層也不把我們工人當人看,也是無可奈何。

最後說兩個小故事,說完就完結關於工作職業身份的話題了。

一個師傅和我說,下班去宵夜,那裡通常聚了很多各路人馬,一坐下旁邊一個司機問今天好不好做。我師傅都懵了,但我們的制服的確很像司機制服沒錯,淺藍色。他馬上笑道差不多,然後有一句沒一句搭理著的哥司機。的確很令人誤會的制服,有時和幾個同事下班出去吃飯,他們都喜歡當著服務員交流公交車司機的事,當然是暗喻了工廠內的事。

第二個是我有一個同事,下班喜歡背著個背囊。回小區發現沒帶小區卡,又懶得簽名寫資料。機靈一抖,走上前。保安問幹什麼的?答道,修空調的。然後就被放行了。嗯,的確這制服背上背囊也很想修空調的。大概是很抹殺年輕人個性的一種制服。不過誰管它的,都是為了錢的事兒。

……

再澄清一下現在我的內心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失落,前一段時間都失落過量了,該是奮鬥的時候了。世界就是這麼殘酷,想不習慣也沒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往上爬了吧。

回顧一下大半年前的七月份,我開始閱讀了第一本理財書籍,從一個連銀行理財都懶得去辦的人,想著一年多0.x%的收益,隨便存銀行不就好了嗎的人,還對著業務經理大言不慚地說其實我覺得辦這些真的很麻煩,現在想起來真是尷尬。當然現在學了之後,這一階段,起碼我更不會去辦銀行理財了,感覺條件苛刻得不行。那時候不認識,沒辦法。

複利是一樣很神奇的東西,而存銀行定期等貶值反而又顯得有點愚蠢。自己去理財真的恰當多了,最好還能分散一下投資,實業的證券的地產的,都涉及一下,起碼不會被一鍋端。當然現階段我也沒這能力分散投資。總括來說,讓錢去找錢就是理財的意義,也是我看得理財書籍裡面的第一階段的書所說的東西。

其實我已經忘得七七八八了,因為看了很多本書,就是那麼知道一下點意識,也沒教什麼方法,只有理財觀念罷了。然後我真的屁顛屁顛看完了,如果現在回頭看一下,可能覺得很少兒科吧。這是一種成長了的成就感,就像是初中生了看著小學生的那種感覺。

如果比喻成一個關於成長變強的熱血冒險故事,第一階段就是第一大篇章了,懂了點皮毛,擊敗了些看似很強其實弱得不行的對手。第二階段是紀實文學,隨便翻了下,反而沒看下去,因為太長了,感覺會很拖。

第三階段的書有很多,看過基金的,看過投資意識的,與理財意識不同。理財意識是告訴你,要留下錢來投資,錢滾錢;投資意識則是在操作和應對上,你該要有怎樣的心態,怎樣的投資哲學來應對每一次投資上的挑戰。

這一階段就像大長篇了,前面是小試牛刀,一步一步把人提上去,越來越深入,越來越覺得自己好像可以操作了,其實才不是。自己也才懂點皮毛,拿著一大堆武器工具,沒能揮出什麼絕技來,就是僵硬式地在學著絕技,什麼時候才能使出來不知道,就是人變得有點會看了,起碼會看別人的流派了。我還有五本書才能結束這階段的學習,但不知怎的,不想看這類型了,想看乾貨。

結果就跳到階段四的技能篇了。就像是一個新篇章,感覺仿似踏入了一個更強的領域,心態和觀念習得差不多,是追求力量的時候了。

《股市真規則》是第四階段的第一本書,我打算一邊看這個,一邊補回第三階段剩下的書。真的很有正能量,不知怎的今天在班車上突然就覺得休息夠了,自從上次完成了《如何選擇成長股》的高專註學習之後,k完一個大Boss,中間隔了一本《餘罪》第一卷放鬆一下,新的Boss出現了。

《股市真規則》是一本絕版書,所幸kindle有電子書,這是我開會員的很大一個原因。再查了下《餘罪》8卷只有前3卷免費,今天迅速看完第一卷,就不想看得這麼急了。慢慢提速學新東西吧。

整體下來寫了好多,反而覺得像是為了【書架】欄目新作而充滿期待的預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年我21歲 的精彩文章:

紅酒 yellow tail

TAG:今年我21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