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雙相障礙的表象與心理機制

解讀雙相障礙的表象與心理機制

GIF

這是『安住他方』的第59條原創

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 讀文必聽

Starry Starry Night

 Loving Vincent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Lianne La Havas 

00:00/04:43

今年北方的春季氣候比較奇怪,一個月之類讓人們體驗了四個季節的感覺。與此同時,人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遭受著考驗。有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是春季高發,相比「抑鬱症」來說,還有很多人知之甚少,那就是「雙相情感障礙」。

最近前來諮詢的來訪者多了這樣的情況,身邊有朋友也出現這樣的癥狀。如果你身邊有親人朋友也存在這樣的狀態,請用正確的方式幫助、關懷他們!

1、少有人知的雙相障礙

案例一:小A,今年28歲。最近兩周有了辭職創業的想法,於是每天從早上忙碌到晚上十二點,從前容易疲乏的她,這樣連軸轉竟然也不覺得累。周末也給自己安排很多事務,精神振奮,非常焦慮。找工作、面試、參加講座、不停地寫東西、與不同人交談甚多。一輪結束又趕去下一輪。第二周的時候開始早醒、睡不踏實,即使忙碌一天心裡還是亢奮。感覺自己需要閱讀更多的內容激發靈感,又一下子買了很多書。

這種狀態並沒有給她帶來什麼困擾,因為行動力和效率超強,身體也不覺得疲憊,看起來倒是件好事,但是要警惕,她似乎進入了「輕躁狂」的心境障礙中。

案例二:一位大姐今年42歲,從前生活比較樸素,三月份開始衝動消費,進商場連買好多衣服、家居用品,回家後不停地打掃家務,把柜子里的衣物都重新清洗一番。又見話多,跟過路的鄰居談笑風生。這種狀態下過了一周,突然又開始每天憂傷起來,她的愛人看見她經常坐在家裡發獃,或是晚上在房間里痛哭,說一些非常悲觀消極又自責的話。

一些有心理衛生常識的朋友可能以為這是抑鬱症,但這位大姐去了專科醫院診斷是躁鬱症。也就是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是指臨床上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在全球發病率約為1%-2%,最高可達5%,是排名第六的精神類疾病。

自殺是雙相障礙最大的威脅之一。據國外研究發現,雙相障礙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雙相障礙患者中25-50%曾有過自殺行為,而11-19%自殺身亡。

約有37%的雙相障礙被誤診為抑鬱症,患者平均從首次發病到確診大概要10年左右。因為絕大多數雙相障礙患者首發是抑鬱狀態,70%的發作時間都表現為抑鬱,真正處於躁狂的時間很短。

而且患者如果處在輕躁狂狀態下會覺得情緒較高,思維敏捷,精力充沛,所以一般不會主動就醫。而一旦被誤診為抑鬱症,使用抗抑鬱藥物又會誘發躁狂快速循環發作,加重病情。

雙相障礙患者的生活就像"陰晴不定"的天氣,他們的人生呈現"雙面性",兩種極端的狀態交替出現或糾纏在一起,讓患者身心俱疲。

2、癥狀背後的人生瑰寶

這類患者不同於精神分裂症,因為他們尚有自知力,並且沒有幻覺。(少部分嚴重雙相障礙者有幻聽、幻視。)非但如此,躁鬱症可以說是一種「藝術家病」。

剛剛過去的3月30日是著名的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的生日,這天又被定為「世界雙相障礙日」。因為梵高死後被診斷出可能患有雙相障礙。

梵高創作高峰期正是精神嚴重失常的時候,其實他貧困潦倒,又跟畫家好友高更鬧翻,在他到妓院去時,又付不起錢,妓女戲謔對他說把你的耳朵割下來給我,不久梵高真的把自己耳朵割了下來,那幅著名的自畫像就是失去耳朵後畫的。

豐子愷在《梵高的生活》中感慨說:他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比你我的日子更加的難熬,當他的精神接近崩潰的時候,他甚至用剃鬚刀割下了自己的一隻耳朵,為的只是來制止自己內心越來越強烈的瘋狂,他又是多麼悲哀的一個人啊。他鑄造了不朽的傳奇,卻也成就了自己悲劇色彩的一生,同樣的,藝術家多是短命鬼,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僅僅活了37歲,或許這就是成為天才的悲哀吧!

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患有雙相情感障礙,比如畫家畢加索,作曲家舒曼、大作家巴爾扎克、海明威、伍爾夫,詩人拜倫、雪萊、柯勒律治,政治家丘吉爾等等。

詩人藝術家多受精神疾患困擾但是拒絕治療,理由是隨著癥狀的消失,他們的創造力也會宣告了結。例如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亨德爾,就是在躁狂症發作最厲害的24天內完成了震撼人心的清唱劇《彌塞亞》。

網路節目《奇葩大會》上,一個叫劉可樂的90後女孩,講述了自己「躁鬱症」的經歷。劉可樂自己是這樣描述的:抑鬱的一面是,每天都很想自殺,然後狂躁的時候呢,就會感覺自己站在世界之巔,靈感突發,可以幾天幾夜不睡覺。

這個古靈精怪的小女孩苦于思考人生的意義,曾經無法接受「人生本就虛空」這件事情。最終她告訴觀眾: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沒有意義。就算找出意義又如何呢。這句話幫助她放下對自己的糾纏,接受「存在」的狀態。

這些例子讓我們看到,躁鬱症不是一個非常負面的信息,有時候病症也會給人帶來藝術的瑰寶。我們可以這麼理解——躁鬱症患者可能是一個自我要求高、對世界有敏感覺知的人,是個浪漫主義者,或是有哲學和文藝頭腦的人。

某個角度講,他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紛繁美麗。如果你仔細傾聽他們在這個時候表達的內心感受,也許你會對這個人肅然起敬——噢!原來這個人有這麼高遠的理想。噢!原來這個人是這麼理解世界的。

你的傾聽本身,就是幫助他在混亂的精神大海中找到一塊浮木。

3.躁鬱症的心理機制

躁鬱症和任何一種社會貼在我們身上的標籤一樣,比如剩女、工作狂、女強人、直男等等,越注重標籤本身的內容,就越容易讓自己成為這個標籤本身。但是人的一生並不能用一個標籤概括所有。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理解這癥狀背後想要表達的意義。

英國學派的客體關係學者(Winnicott 1935,Klein 1940,Guntrip 1962)提供了一種理解躁狂狀態的方法,了解內在的心智機轉如何被用來重組自體和客體經驗。自體影像的分裂,牽涉到自體的強壯麵以及任何虛弱和依賴的面被經驗為完全互相分離的。而相關的投射性認同機轉,則牽涉到把被分裂開的殘缺感投射到別人身上。個案於是借著滿足這些其它人的需求,試圖去控制和消滅他自己的依賴需求。這些個案有情感的擺盪,也在理想化和貶抑之間擺盪。

他根據好/壞的劃分,把自體世界和客體世界給分裂開來。自體被經驗成是被怱略和需要照顧(壞的);客體則被當成是巨大而滿有可用的資源(好的)。然後他用所有可用的力氣來翻轉這個理想化——貶抑的兩極。

透過人際間投射認同,他誘發周遭的人產生了無助感。藉由貶抑那些努力要幫助他的人而使自己覺得得到勝利,由此否認自己的渺小和孤獨,並把這些感覺轉成權威和獨立。嫉妒和躁型防衛(manic defense)有關,而躁型防衛是將絕望轉成得意洋洋並且不需要任何人幫忙的一種防衛。

雙極性疾患的個案,(或更普遍但較不嚴重的躁型防衛),表現出許多實踐期孩童的人際特質。他們否認他們的弱小並建立起一種全能感。他們試圖要自己做所有的事,且很難接受幫助。當挫折時,他們就馬上發脾氣或是惡罵。

《人我之間》格雷戈里.漢默頓

簡單來說,躁狂與抑鬱的背後,是一個人內心對自我極端化評價的體現。如同它的癥狀一樣,一會兒穿入雲霄感覺自己能夠做成大事,一會兒跌落泥土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基於對自我評價的失整合、不客觀性,對人際關係不信任,對依賴糾結與恐懼,呈現為反依賴(躁狂)+憂鬱的癥狀。

他們往往存在依戀糾結或依戀紊亂的問題,與伴侶的關係比較容易出現問題。對另一半要求細緻,一個小小的狀況對他們來說都可以被解讀為對自己的不關心、不愛護。

因此而想要擺脫與對方的親密關係,但實際上內心又非常渴望一個強有力的穩定的、無條件的愛。對於愛人一會兒近、一會兒遠,一會兒非常需要,一會兒非常排斥。

令人感覺無力,想要離開他。但如果伴侶真的這麼做,便會加重他們對人際的不信任感。以此循環往複。

如果閱讀本篇文章的你存在這樣的人格特質,除了到精神專科醫院進行藥物治療以外,你還需要輔助心理治療。

在中長程的治療中,諮詢師會幫助你不斷澄清內心世界的兩極化,整合自體感受;幫助你接受和直面曾經的那種無助感,並且敢於將這種無助依賴於特定的人或信仰上邊。

輔助你整合這種極端化感受,減小在躁狂與抑鬱之間的擺盪幅度。追溯這種不安感的來源事件,釋放當時事件中卡住的情緒感受,以逐漸調整極端的認知。

4、病人的朋友和家屬應該怎麼做?

我相信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大致了解這個疾病。如果你身邊有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該怎麼幫助他呢?

(圖:電影《一念無明》里男主人公(余文樂飾演)躁鬱症恢復出院後,照顧同是嚴重躁鬱症的母親)

1、告訴他:你現在的狀態是生病了,就像腿疼缺鈣需要吃鈣片,也許你的大腦中某種物質有點缺少了,致使你很多時候無法控制情緒。你需要找精神科醫生去吃藥調整一下。(理論上嚴格來說不是這樣,但是這樣解釋會讓病人比較好接受。)

2、如果病人正在躁狂/輕躁狂/焦慮狀態下,詢問他近期生活上遇到的實際問題,抓住問題重點來傾聽和理解他的憂慮,試圖從現實層面幫他理清思路或者嘗試分析、建議。(只是簡單的分析和建議,讓病人感受到你希望幫他分擔一下,就好。而不要過多插手他的想法,否則會適得其反。)

3、幫助他創造一個輕鬆的生活氛圍。可能是減少壓力源(高壓工作、人際關係的張力、分手後的孤獨感),可能是增加平靜又溫馨的環境。都可以幫助他在兩極中找到一個平衡。

4、更多的睡眠、靜養,建議他同時進行專業的一對一心理諮詢,或是找到一份信仰會對他有益處。比如在基督信仰里,學會把自己生命的主權交給愛世人的上帝。減少了過高的自我控制,無力和挫折就會少的多。

最後,祝願在春天裡理想復活的人們,能夠將未來交給上帝,將自己交給自己,不偏左,不偏右。

以海子生命結束前的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作為文章結束。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春天,十個海子低低地怒吼

圍著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亂你的黑頭髮,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

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

在春天,野蠻而復仇的海子

就剩這一個,最後一個

這是黑夜的兒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

那裡的穀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們一半用於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於農業,他們自己繁殖

大風從東吹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和黎明

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

1989.3.14.凌晨3點--4點

【本文章內容不作為診斷依據,

具體情況必須由精神科醫生診斷】

-The End-

作者簡介:安之,獨立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專欄作者,心理講師,催眠治療師,中科院心理所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研究生。7G關愛熱線心理輔導員。

GIF

?

沒被世俗同化的,

願意思考更多的。

都會來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住他方 的精彩文章:

TAG:安住他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