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糧草官」如何打贏「舌尖上的戰爭」

現代「糧草官」如何打贏「舌尖上的戰爭」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在人類數千年的戰爭史上,軍隊的糧食保障與戰爭勝負息息相關。現代戰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打後勤、打保障,確保官兵吃飽吃好是一個大課題。請關注今日《中國國防報》的報道——

現代「糧草官」如何應對改革新情況

——對瀋陽、鄭州、桂林3個聯勤保障中心創新軍糧供應管理工作的調查

近日,瀋陽聯勤保障中心駐瀋陽鐵路局軍代處聯合蘇家屯軍用飲食供應站,把軍供保障隊伍拉動到某地,進行跨區保障。馬樂

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打通應急供應保障鏈

軍糧就近上「戰場」

汪學潮 陳永林 中國國防報記者 郭晨

現代戰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打後勤、打保障,確保官兵吃飽吃好是一個大課題。瀋陽聯勤保障中心緊緊圍繞強軍目標要求,立足研究「平時供、戰時保、平戰轉」,制定了《駐北部五省(區)軍糧聯勤供應管理辦法》,在全軍首次召開軍地軍糧供應管理座談會,開創了軍糧供應工作新局面。

捨近求遠引思考

某部一次千里機動到科爾沁瀚海演兵場駐訓,一次性攜帶了整個演訓期間的糧秣,不僅增加了訓練成本,還減緩了部隊開進的速度。

為啥不能就近採購?瀋陽聯勤保障中心領導告訴記者:「問題出在制度上。長期以來,軍糧供應沿用『三系統分管,三條線並行』的模式,即由地區聯保中心和各級保障部門負責購糧指標撥付,地方軍供系統負責轄區內部隊所需軍糧等實物供應,各省(區)中儲糧分公司負責特儲糧籌措與管理。這種模式對軍糧供應質量的穩定性起到較好效果,但不可避免地出現『捨近求遠』的現象。」

平時如此,戰時怎能高效?該中心成立後,決定打破地域藩籬,真正形成聯保聯供的體制,鍛造出一支「平時能應訓、災時能應急、戰時能應戰」的軍糧供應保障力量。

聯管聯供建機制

為適應部隊體制編製調整帶來的新任務新要求,該中心聯合保障區內省級糧食部門,對軍糧應急供應等情況進行深入調研,集中探討「平時供、戰時保、平戰轉」措施辦法。

2017年11月,該中心通過為期半年的持續調研後,組織召開軍糧工作軍地聯席會議,研究制定了地區「軍糧保障軍地聯管、平時保障軍地聯供、平戰轉換軍地聯動、戰時保障軍地聯保、軍糧供應軍地聯查」5項機制,為打通地區內軍糧應急供應保障鏈提供製度保障。

在這次會議上,該中心還牽頭成立了軍糧聯管聯供領導小組,針對部隊階段性離開原供應區或暫無購糧指標情況,實行「地方先供應、部隊後結算」的辦法;部隊執行軍事行動和重大非軍事行動時,可由聯勤保障中心統籌調配地區內各省(區)軍糧供應中心保障任務部隊,實現就近就便保障。

2月,該中心和北部五省(區)又制定下發了《駐北部五省(區)軍糧聯勤供應管理辦法》,將十餘項解決軍糧供應問題的措施辦法用文件形式固定下來。中心供應處助理員賀玉龍告訴記者,以前部隊需要通過層層請示,拿到審批糧票後去供應站領糧,《辦法》下發後,部隊遇有緊急情況可直接去軍供站借糧,中心核實指標履行手續後再還糧,軍糧應急保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延伸服務到軍營

年初,駐山東某部開赴北疆林海雪原進行冬訓。部隊剛到達演訓地域第3天,當地軍供站就根據《駐北部五省(區)軍糧聯勤供應管理辦法》的規定,就近為駐訓部隊提供了所需軍糧。

把軍糧供應延伸到「戰場」是形勢所需。該中心供應處處長張峰告訴記者,結合軍事演習、非戰爭軍事任務、作戰行動方案和後勤保障預案,該中心研究建立了軍糧應急保障平戰轉換制度,根據事件態勢制定了三級響應機制。他們還協調戰區牽頭,將地方軍供系統軍糧應急保障演練納入部隊實戰化演練當中,要求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軍糧應急保障演練。同時,成立軍糧供管軍地聯查機制,不僅規定了例行性檢查的要求,還對保障演練開展情況進行全程監督。

記者獲悉,該中心將繼續探索軍民融合的新路子,在山區林區等人煙稀少地域開設供應站,將地方糧食、運輸企業納入軍糧供應保障力量。

鄭州聯勤保障中心建立軍糧供應「三聯」機制

供應緊跟演訓快節奏

中國國防報記者 郭 晨 通訊員 王均波

3月上旬,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湖北、陝西七省(市)糧食局、財政廳及中部戰區、戰區各軍種、七省(市)武警部隊職能部門的百名與會人員,齊聚天津某培訓基地,圍繞加強和改進軍糧供應工作建言獻策。這是部隊編製體制調整以來,鄭州聯勤保障中心首次組織召開軍糧工作軍地聯席會議。

保障鏈條日益牢固

去年秋天,幾場大規模對抗演習在河南境內接茬展開,當時部隊伙食點多且分散,兵力機動又頻繁,加之陰雨綿綿,當地軍供部門依然準時將60多個品種10多萬公斤的主副食配送到伙食點,並協調熱食供應廠家實行伴隨保障。

部隊開進到哪裡,軍糧供應就跟進到哪裡。這是鄭州聯勤保障中心對軍糧供應的基本要求,也逐漸成為域內軍供系統的工作準則。前不久,空軍某部受命緊急外出執行任務,需要攜帶一定給養。河北省軍糧供應部門考慮目標地域海拔較高,戰士體能消耗很大,便連續加班2晝夜,將原有25公斤裝的近2000公斤米面全部換裝成5公斤的小包裝,方便官兵攜帶。

即便對於不屬於保障範圍內的任務,該中心也積極協調、全力完成。2017年9月,陸軍某旅演練途經該中心保障區域,請求給予軍糧保障,中心供應處處長俞仕清一邊請示報告,一邊指派3座倉庫組織力量快速機動至該旅指定地域,開設飲食點,分批次提供飲食保障近300人次。

供需對接常態化

改革中,許多部隊撤併轉隸、移防換防,由於保密需要,軍糧供應部門一時難以掌握駐軍情況,部隊遇到保障問題時,也不清楚該找哪一家來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中心及時叩開部隊大門,破解保障難題。他們根據部隊布防情況,優化網點布局,制定了「上門對接供應關係、主動了解保障需求、預先調撥軍糧指標、公開供應熱線電話、制定急事辦理程序」5項應急措施。

中心的協調和努力得到了地方糧食部門的積極響應。河南省糧食局主動與駐軍溝通對接,研究解決突出問題。河北省軍供部門通過修訂完善《軍供糧油集中統籌管理辦法》《軍糧質量巡視制度》等制度規定,探索建立了經營品牌化、布局風格化、功能平台化、保障應急化的軍糧保障體系。僅2017年,中心就協調所屬軍糧供應部門提供軍糧近10萬噸,做到了保障有溫度、服務有態度、供應有力度,部隊滿意度持續攀升。

協作平台及時搭建

購糧手續不完善、錢款結算不及時……儘管軍糧供應工作成績不小,但在3月上旬召開的軍地聯席會上,中心領導還是一口氣點出多個問題。

問題是薄弱環節,也是潛在的增長點。與會代表針對問題,提出了不少具體實在的意見。比如,對伙食點分散單位,採取先供應、後結算的特殊政策;通過開展糧油科技進軍營活動,提陞官兵業務技能;拓展軍糧供應網點職能,增加豆、油和副食的供應,方便駐軍選購……

這次會議還確定了軍糧供應保障「三聯」機制。即聯指揮,建立軍地聯合領導管理協調機構,統一組織協調區域軍糧工作;聯建設,在制度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方法手段創新、應急應戰準備、人才隊伍培養等方面,軍地聯合組織實施;聯監管,以領導管理協調機構為主體,對制度落實、軍糧質量、供應保障、業務管理等情況,進行軍地聯合檢查督查。

中心主任賈全林介紹說,他們將及時匯總「糧草官」的意見建議,研究制定《駐中部戰區五省兩市部隊軍糧供應管理暫行辦法》,從組織機構及職責、軍糧品種等級等8個方面釐清各級權責,確保軍糧供應跟上部隊演訓的快節奏。

桂林聯勤保障中心

建立軍糧聯供聯管新機制放心糧擺上官兵餐桌

黃翊 林鐸 中國國防報記者 郭晨

前不久,桂林聯勤保障中心聯合廣西糧食局到崇左、龍州等地,隨機抽查了6個軍糧供應站點和部隊伙食單位,送檢的34個糧油樣品各項指標全部達標,抽樣檢測合格率達100%。

軍糧質量,事關軍心士氣和官兵身體健康,更與部隊戰鬥力密切相關。去年以來,該中心探索建立軍糧聯供聯管新機制,聯合地方糧食部門為軍糧質量把關,確保走上官兵餐桌的糧食安全可靠。

專家監管軍糧質量

以往的軍糧供應管理工作,糧食部門和部隊各自負責本系統內軍糧質量檢查,部隊不清楚糧食加工轉運過程,軍供部門不了解糧食的後續保管情況,如果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追查起來存在一定難度。

2017年,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軍委後勤保障部聯合下發《關於加強新形勢下軍糧供應管理工作的通知》,對加強軍糧軍地聯合監督檢查提出了明確要求。該中心嚴格貫徹落實要求,組織協調六省(區)糧食部門召開會議,研究制定軍糧質量軍地聯合監管機制。會議上,他們設立軍糧質量管理專家庫,併當場為36名專家發放聘書。按照要求,省級糧食部門和地區聯勤保障機構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聯合檢查,檢查組成員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同時,南部六省(區)糧食局副局長在軍供糧油質量安全承諾書上簽字。

嚴把軍糧儲備入口

2月,陸軍某部從千里外換防到廣西,當地軍糧配送中心在官兵入駐的當天,就送來20車大米。「都是今年新產的大米,配送速度還如此快,這是我沒想到的。」該部二營司務長劉克感慨萬分。

該中心供應處處長柏紅川告訴記者,質量高、配送快主要得益於兩點:一是駐地糧食部門堅持軍供糧全部採用當年生產的優等新鮮糧食;二是去年以來,軍糧配送中心擴容了4條糧食生產線,日生產加工效能提高了一倍多。

記者跟隨軍地聯合檢查組在廣西憑祥軍糧供應站看到,倉庫內糧食堆放整齊,貨位卡登記詳細,屋內濕度、溫度等各項參數均達標,送檢樣品也合格。據悉,除了定期檢查之外,該中心還開展「星級糧庫」評比活動,提高糧油倉儲企業的積極性。

指導部隊如何存糧

「要保持大米的新鮮品質和食用可口性,應注意減少儲存時間,保持陰涼乾燥。」去年11月,在南國邊陲陸軍邊防某旅會議室,雲南省糧食局工作人員趙卿講授的一堂課讓台下的官兵長了知識。

糧食部門為何送課進軍營?事情的起因還要從一次誤會說起。2017年,駐滇某部官兵發現,不管如何烹飪,食用的米飯口感都偏硬、黏度也有所下降,一開始炊事班懷疑是軍供大米質量有問題。後來經過層層篩查,發現是存儲糧食的房間透風性差、濕度偏高,導致大米發生霉變。誤會化解後,當地糧食局專門派出專家現場指導改善軍糧儲存環境。

這次事情後,該中心專門組織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邊防部隊糧油存儲條件不達標的問題比較普遍。

中心供應處迅速協調雲南省糧食局等單位成立工作組,開展軍供糧油質量抽檢、糧油科技進軍營講座、指導部隊改善存糧條件等活動。半年內,工作組行程5000餘公里,深入一線邊關哨所了解軍糧供應保管情況,講解存糧用糧和健康營養知識,確保擺上官兵餐桌的是「放心糧」。

該中心領導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工作組共舉辦了5場科普講座,培訓官兵1900餘人次。這樣的活動不僅會繼續開展下去,下一步他們還將聯合地方糧食部門提高軍糧管理的精細化水平,用實際行動助力改革強軍和部隊戰鬥力提升。

打贏「舌尖上的戰爭」

余遠來

在人類數千年的戰爭史上,軍隊的糧食保障與戰爭勝負息息相關。《孫子兵法》云:「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毛澤東也曾指出:「人民軍隊總得先有飯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則,雖有槍炮,無所用之。」

世易時移,「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保障規律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舌尖上的較量仍然是軍隊戰鬥力比拼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前,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新時代,軍糧供應面臨不少新挑戰——

過去,部隊大多住在營區,糧食直接從軍供站發到營區。現在,部隊每年有三分之一時間處於流動中,糧食如何保障到位?部隊新建、轉隸、移防,如何迅速接供?

過去,地方糧食局直接對接省軍區。現在一個聯勤保障中心分管數個省區的後勤保障,軍地如何對接?

搶險救援任務繁重,複雜艱險,節奏加快,飲食供應如何跟上?在高原缺氧地區、濕度較大的海上執行任務,飲食如何更健康……

部隊這個「家」日新月異,聯勤保障部隊作為現代「糧草官」,必須積極適應軍隊改革需要,堅持聚焦戰場、以戰為先,著力解決軍地對接、軍民融合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加快軍糧供應體系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軍糧供應保障現代化水平。各地方、各部門要落實好國家規劃任務,使之既能夠保障部隊建設的日常需要,又能夠保證部隊應急應戰的需求,達成國防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打贏「舌尖上的戰爭」,人民永遠是靠山。提升軍糧保障能力,必須堅持弘揚軍政團結、軍民一體的優良傳統,把好軍民融合發展主攻方向,全面推進「軍民融合軍糧供應工程」。要堅持軍糧供應聯席會議制度,理順供求關係,健全保障機制,完善應急體制,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貫徹「軍糧供應、應急供應、成品糧儲備、放心糧油、主食產業化」的融合發展要求,籌劃建好軍糧保障後備力量,強化軍糧保障全天候支撐部隊任務需求的能力。

提高軍糧保障水平,還有賴於科技創新驅動。要加快推進軍糧供應保障的信息化建設,在信息管理、物流配送、戰場保障等方面實現集約集成、精準精細,使部隊無論投放多遠、官兵無論身處何地,都不至於餓肚皮。同時,還要加大對軍需食品的科研投入和研發力度,積極改善軍糧品質。當前,世界軍需食品研究領域的一個共識是:打仗,不必吃得很好,但一定要吃得很快、很簡便、很有營養。我軍要始終著眼未來作戰需求,積極改善軍糧品種類型,下大力解決高原高寒、熱帶叢林、遠洋藍水、航空航天等飲食保障難題,以科技進步之力,保障打贏「舌尖上的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曾名震國際競賽場的他,如何看待尊崇軍人
請橫屏!看空軍場站官兵如何用準備打仗的方式致敬青春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