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雨打梨花深閉門」說起

從「雨打梨花深閉門」說起

前晚天氣大幅降溫,果斷不去桃花島遛達,也不與鄰家牌友相約在露天石桌上打「慣蛋」,趁機呆在家裡。四更時分,被霹雷電閃驚醒。想起農諺曰:「梨花開杏花敗,桃花開梨花敗。」正值清明桃花盛開之際,即使不經風瀟瀟、雨紛紛,梨花也該敗了。卻恰逢雷陣雨,躲在被窩裡臆想窗外料是梨花墜落無數,想起了一句詞「雨打梨花深閉門」。

寶玉:《紅豆曲》酒宴起令

雪芹先生在《石頭記》中引用過這一句。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薛寶釵羞籠紅麝串」中,寶玉參加馮紫英的宴會,提議行酒令。原文道:「寶玉拿起海來一氣飲干,說道:『如今要說悲、愁、喜、樂四字,卻要說出女兒來,還要註明這四字原故。說完了,飲門杯。酒面要唱一個新鮮時樣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風一樣東西,或古詩、舊對、《四書》、《五經》、成語。』」於是,寶玉先說道:

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

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

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

女兒樂,鞦韆架上春衫薄。

寶玉又唱了一首《紅豆曲》: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滿喉,

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最後:「寶玉飲了門杯,便拈起一片梨來,說道:『雨打梨花深閉門』完了令。」

秦觀:《鷓鵠天·枝上流鶯和淚聞》

這句詞,最早出自北宋秦觀(1049-1100)的詞《鷓鵠天·枝上流鶯和淚聞》,主題是春愁閨怨。原文是:

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

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

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

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此詞上片寫思婦凌晨在夢中被鶯聲喚醒,遠憶徵人,淚流不止。後兩句寫致夢之因,前兩局寫致夢之果。過片三句,寫女子在白天的思念,她哭乾眼淚,默默無語,借酒消愁,直到黃昏時分。結尾兩句,融情入景---剛剛把燈油熬幹了,又聽著一葉葉、一聲聲雨打梨花的聲音,一直睜著眼輾轉反側到天明。

這首詞,因聲傳情,聲情並茂。詞人一開頭就抓住鳥鳴鶯囀的旋律,巧妙地溶入詞調,通篇婉轉流暢,環環相扣,起伏跌宕。細細玩味,韻味悠然。

李重元:《憶王孫·春詞》

宋詞中,意境的體現主要表現在一些慣用辭彙的應用上,如柳外高樓、芳草斜陽、梨花帶雨、黃昏杜鵑、軒窗亭榭等等。就像古人用「宮商角徵羽」五律和現代作曲家「倒軟咪發騷拉稀」七個音符的不同組合就能構成美妙的樂章一樣,一些膾炙人口的詞句也往往被後人重複使用或直接引用。

公元1122年左右在世的李重元,在《憶王孫·春詞》中引用了這句:

萋萋芳草憶王孫。

柳外高樓空斷魂。

杜宇聲聲不忍聞。

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這首詞的特點,是通過寫景傳達出一種傷春懷人的思緒。那份香緲深微的情思是通過景色的轉換逐漸加深加濃。場景從大到小,先是開闊的傷心碧色想起曾經的遊人、行人(還是戀人?情人?),然後收束于田頭楊柳、柳外高樓。繼而,在杜鵑聲聲中,時光到黃昏,場景收束到小院梨花帶春雨,其實也是收束到常日緊閉的心扉內。

讀這樣的詞,應當是回味大于思索,聯想重於分析。許多意象巧妙組合在一起時,就形成了具有更加啟發性的畫面。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明四大才子之首唐寅(1470-1523),也在《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引用了這句: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

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這首詞的佳處不只在於詞語之清圓流轉,其於自然明暢的吟哦中所表現的空間阻隔,灼痛著痴戀女子的幽婉心態更加動人。唐寅輕捷地抒述了一種被時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篇交差互補、迴環往複,將一位淚痕難拭的痴女形象靈動地顯現於筆端。

世間女子,性格多含蓄。有才的女子表達感情如若不要意思直白,不妨借用古詩詞來表達。如本詞最後一句:「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如果給心上人發半句:「曉看天色暮看雲……」他若有意,定會心有靈犀。類似的詩詞很多,關鍵為是否有心。這便是宋詞之美的玄妙。

佳句的引用和化用

其實,佳句的直接引用並不多見,畢竟有抄襲之嫌。詩詞的化用倒是尋常事,或者演化為用典。如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有兩處明顯的化用。一處是李太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另一處是謝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對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今天也不贅言。李義山的詩詞最大的特點是用典,讀者如果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或者沒有注釋,讀他的詩詞往往看不懂。

我猜測,絕大多數名家還是喜歡自創佳句。但不管是直接引用還是自創,就如上文說到的音律,只要組合的好,自然能流傳千古。如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毛澤東詞《念奴嬌·崑崙》有「飛起玉龍三百萬」一句,北宋張元有「戰罷玉龍三百萬」。《七律·人民解放據佔領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直接引用唐朝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原句。《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一唱雄雞天下白」, 引用唐朝詩人李賀《致酒行》「雄雞一聲天下白」,稍作改動。《水調歌頭·游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來自《論語·子罕》。

可見,直接引用並不稀奇,但凡人用有口舌之爭,聖人用則很堂皇。

詩詞的體例、平仄和韻律

古人寫詩詞講究體例、平仄和韻律。體例,如「古風」,即古體詩,每篇句數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題,有李白《古風五十九首》;如四言詩,每篇每句為四字或四句為主,如《詩經》;此外還有《樂府》、《歌行》、《賦得》、《絕句》、《律詩》等。

平仄是古人對聲調的區分,平仄有固定格式如公式一般,古人寫詩、寫詞在格式中而彙集佳句遂成佳作,廣為流傳。不過近體詩對平仄的要求則比較靈活。古人對詩詞很講究押韻,遠的不說,就拿清朝來講,一般套用的韻表是康熙年間修訂《佩文詩韻》,這是清朝科舉用的官方韻書;此外還有道光元年刊印的《詞林正韻》等。

意境方面,以宋初李商隱為代表的詩詞流派,後人謂為「西昆體」值得一提,此體崇尚雕章麗句、組織工緻、堆砌典故,但往往給讀者「注重形式、缺乏內容」的印象,宛如近年來流行的「美文」。這種詩詞頗受年輕人欣賞,因為可以給讀者帶來文字上的享受,適合於憑軒倚窗,煮酒品茗,默享高山流水、琴瑟共鳴之韻味。

而蘇軾的詩詞在藝術上則不大追求法度規則,他為文、寫詩、填詞、作畫、揮墨只強調個人心境的自然流露,「我以我手寫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快也。」此所謂,真正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制定規則的人,而不是遵從規則的人。所以說,詩詞歌賦在形式上創新,用情放膽,葷素雅俗不避,才有生命力,才能源遠流長。

寶釵與黛玉的詩詞觀

《石頭記》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寶釵的詩詞觀也值得借鑒。原文「寶釵道,不過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見了才作。古人的詩賦,也不過都是寄興寫情耳。若都是等見了作,如今也沒這些詩了。」南宋尤袤《全唐詩話》記載,唐昭宗相國鄭綮,善詩。有人遇到打趣問他:「相國近為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何以得之?」所以說,寫詩有時候是觸景生情、乘興而作,有時候是命題而作,有時候是後思而作,不可能隨時隨地出口成章、信手拈來。而且,如果要做到情景交融、意境升華,好多佳作是需要後期仔細「推敲」的。

寶釵還有「我平生最不喜限韻的,分明有好詩,何苦為韻所縛。咱們別學那小家派,只出題不拘韻。原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樂,並不為此而難人。」這句話說的不錯,不知曹公寫這段時是不是受蘇子瞻的影響,抑或是自己的創作感悟。朋友中有幾位喜歡即興而作的詩詞,有對仗工整的詩詞,也有隨景隨境的順口溜,有「下里巴人」的融俗於雅,也有「陽春白雪」的雅中浥俗。但總的說來皆文由心出,細細玩味,都可品出一番情趣。

黛玉對寫詩也有她的見解。在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中,她說:「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這是對詩詞平仄的見解。黛玉不光寫詩很有水平,教香菱做詩也有一套。

首先,給香菱圈定閱讀篇目教給閱讀的方法。 王摩詰的五律一百首,杜工部的七律一二百首,李太白的一二百首要細心揣摩透熟。這是現在教學裡常見的一種方法——精讀;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作品泛讀一下,積累。其次,在香菱閱讀的基礎上,引導香菱談出對詩的領悟,提升。黛玉說:「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最後,手把手現場指導練習。

香菱興緻勃勃地先後寫了三首詠月詩。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第一首很幼稚,用語毫無含蓄,思路又窄,只好堆砌辭藻,湊泊成句,內容空洞。黛玉評價說「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簾看。

第二首成熟不少,能以花香、夜露來烘托,膽子放開了,但「過於穿鑿」,也就是說過多地喜歡拿別的東西來比附。詠物詩,不能「寄情寓興」,則讀之無味。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在黛玉等眾人點撥下,香菱的第三首詩水平大漲。首句有勢頭,將自己的自信心含蓄的傳出,第二句就像自己身世的寫照,顧影自憐,吐露出自己精神上的寂寞。頷聯用修辭上的特殊句式抒發內心幽怨,筆法勁健老練。頸聯拓展境界,情景並處。結句的感喟,本是作者自己的,卻推給處境相同寂寞的嫦娥,詩意曲折,又緊扣詠月主題;「團圓」二字,將月、人合詠,自然雙關,餘韻悠長。所以,眾人贊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結尾

其實,我從書上、網上搜羅來上面的這些資料,無非是為我之前或以後沒事寫的那些歪詩,借用、套用、引用、化用,不合音韻、不合平仄,找一些理由。咱讀詩、寫詩,就像看花、養花,就像看牌、打牌,無非圖個樂趣。如果真的認真起來,反給自己平添個思想累贅,倒沒意思了。那不如約人賽酒,然後睡到天昏地暗。

好在,圈內朋友都理解,沒當回事。有個別的,甚至能和上幾句,大家會心一笑,其樂融融。啰哩啰嗦這麼多,全憑思維以馬為夢,東扯瞎啦,反正也沒幾個人有興趣看-------畢竟好看的皮囊太多,道合的靈魂太少。哈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陽光燦爛,美麗時尚與你為伴
零基礎學PS,帶你認識PS基本操作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