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下第三行書——蘇軾《寒食帖》

天下第三行書——蘇軾《寒食帖》

天下第三行書——蘇軾《寒食帖》

——詩人抹不去的傷

人生孤旅人的內心獨白

「自從我來到黃州,

已經度過三次寒食節了。

每年都惋惜著春天殘落,

卻無奈春光離去並不需要人的悼惜。

今年的春雨綿綿不絕,

接連兩個月如同秋天蕭瑟的春寒,

天氣令人鬱悶。

在愁卧中聽說海棠花謝了,

雨後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顯得殘紅狼藉。

美麗的花經過雨水摧殘凋謝,

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負而去,

叫人無力可施。

這和患病的少年,

病後起來頭髮已經衰白又有何異呢?

春天江水高漲將要浸入門內,

雨勢襲來沒有停止的跡象,

小屋子像一葉漁舟,

飄流在蒼茫煙水中廚房裡空蕩蕩的。

只好煮些蔬菜,

在破灶里用濕蘆葦燒著,

本來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時候,

看見烏鴉銜著紙錢,

才想到今天是寒食節。

想回去報效朝廷,

無奈國君門深九重,

可望而不可及;

想回故鄉,

但是祖墳卻遠隔萬里,

本來也想學阮籍作途窮之哭,

但心卻如死灰不能復燃

……」

說起清明,

大家想到的就是掃墓祭祖,

其實在清明之前還有一個節日,

名為「寒食」,

「寒食」早而「清明」後,

到後世就逐漸合二為一了。

古代寒食這一天不允許生火,

其中還藏著個悲傷的故事。

據說當年晉文公為了逼

自己的救命恩人介子推

出來接受封賞,

便急匆匆的下令放火燒山,

最終導致介子推與其母慘死。

而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

就是大文人蘇東坡在自己

人生最落寞時的寒食節里,

寫下的心靈自白。

45歲這年,

蘇軾仕途極為不順,

被貶黃州後,生活日漸窘迫,

每天過著自耕自食的生活,

雖無人打擾,

但掩不住無比寂寞。

這天恰好碰上

謫居第三年的寒食,

那天愁雲滿布,雨打殘花,

抬頭看看窗外的烏鴉銜著

別家燒的紙錢飛過,

眼中所見的每樣事物

都滲入了一種潛在的死亡。

多情的蘇子便不由地想起了

不久前才過世的

跟隨自己從小到大的乳娘。

低頭看看自己如今的落魄樣兒,

蘇軾心中頓時生起悲涼!

提筆寫就了

讓後人都為之唏噓的《寒食帖》。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

或《黃州寒食帖》,這首遣興的詩作,

是蘇軾所發的人生之嘆。

詩寫得蒼涼多情,

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

他也曾有過報效國家的願望,

可如今自己與世界似乎

已經產生了難以調和的裂縫,

在這無法得以圓滿的人生境地,

他能做的只剩克制與放空。

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寒食帖》正是在這種

複雜的心情和境況下,

有感而出的。

詩里的住著的寒冷荒涼與孤獨的影子,

就算被時間塵封了這麼多年,

還依舊是那麼深刻,那麼動人!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詩中陰霾的意象如小屋、

空庖、烏銜紙、 墳墓……

渲染出一種沉鬱、凄愴的意境。

表達出了作者時運不濟謫居

黃州的灰暗煩悶的心境。

從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可以想見他窘迫的生活。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寒食二詩在蘇軾三千多首詩詞中,

並非是其上乘之作。

而當作者換用另一種藝術形式

——書法

表達出來的時候,

那淋漓多姿、意蘊豐厚的書法意象,

釀造出來的悲涼意境,

遂使《黃州寒食詩帖》成為千古名作。

《寒食帖》雖是遣興創作所得

但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觀蘇子通篇作品

起伏跌宕,光彩照人,

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其中的細節也叫人尋味兒!

《寒食帖》蘊含的玄機解讀:

「雨」寫錯了,便在旁邊著了四點,

可見蘇子之大氣直爽,

錯了就錯了,毫不掩飾。

一個「破」字,

半邊都沒有包實,

字都如此破了,

心自然也是傷痕纍纍的!

第二個「年」字,

雖被一點替代,

但點所含的力度與重量,

也讓人腦海中浮現了,

蘇東坡當年落下此筆時,

驀然回首,竟驚覺

年年如此蕭條後,

眉頭生起的悲哀。

一個「苦」字,

看得人也是滿心泛苦,

筆畫纏綿糾結,

似乎這苦很深,

也很難消解。

加了個「病」字以作強調,

可見病痛難捱。

一個寒字,

鋒芒畢露,令人生寒!

一個君字,小的卑微,

君字越小,蘇軾對於

君王寄予的希望也越小,

對於群臣之樂的憧憬,

也越來越渺茫。

品其詩,蒼勁沉鬱,飽含

生活凄苦,心境悲涼的感傷,

富有強烈的感染力;

論其書,筆酣墨飽,

神充氣足,恣肆跌宕,飛揚飄灑,

巧妙地將詩情、畫意、書境三者融為一體,

畢現蘇軾「我書意造本無法,

點畫信手煩推求」、

「自出新意,不踐古人」的精髓。

如今,《寒食帖》的真跡

已默默地躺在了台北故宮博物院中。

泛黃的紙卷滿載了

無數失意人的心酸悲苦。

我們常說國家不幸詩家幸,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

他正因經歷了如此多的磨難,

才成就了一代大文宗的一世芳華。

時間就是一個輪迴,

大詩人的寂寥在這個時代,

很多人依然要面對。

而這位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用自己一生悲事大悲、

樂事大樂的一貫作風,

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

「回首向來蕭瑟處,

也無風雨也無晴」的

生活之道!

《寒食帖》高清長卷,請將手機橫置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友志 的精彩文章:

這樣梳頭,幫你「梳」走一半病!

TAG:老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