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追加1000億?中國不懼特朗普的「關稅暴力」

追加1000億?中國不懼特朗普的「關稅暴力」

4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聲明稱,已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考慮在「301條款」下對1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是否合適。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結果,已於3日宣布擬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建議清單,涉及每年從中國進口價值約500億美元商品。對此,中國第一時間對自美國進口的部分產品加征關稅,採取同等規模、同等金額、同等強度的反制舉措。這表明,中美貿易摩擦已急劇升級為衝突,中美貿易戰會一觸即發。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特朗普口出狂言之後,白宮官員急忙「滅火」,先是幫忙解釋特朗普的1000億美元指的應該是進口商品價值而不是徵稅總額。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也立即發表個人聲明稱,追加關稅「沒有任何一項會立即生效」。實際上,在過去兩天中,特朗普新上任的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及其他美國政府官員都在努力降低美國國內對貿易戰的恐懼,稱美國仍然可能與中國達成協議。從中可以看出,就連特朗普的執政團隊內部都底氣不足,自相矛盾,難以自圓其說。

相互「制裁」等於相互傷害。眾所周知,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形式的貿易戰都會從根本上違背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違背國際間共同追求的貿易自由化原則和國際經濟的基本規律。

尤其是在信息化、網路化高速發展的當今世界,國際貿易基本是在發揮各國相對優勢或要素稟賦進行相互交易和發展。美國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服務業早就在其發展中佔比70%以上,而中國作為工業化起步時間不長的國家,加工貿易是出口的主要形式,利用廉價勞動力生產低附加價值產品是中國對外貿易的特點。在一定時間裡,形成貿易失衡主要是國際分工不同、產業結構差異和全球價值鏈位置不同,以及中美統計方法各異(據有關部門測算,美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基本被高估20%上下)等原因所致,大可不必「拳腳相加」來解決這一問題。

「制裁」無法改變別國發展戰略。從美國對華限制產品清單中可以看出,美國主要目標不僅僅是為解決貿易失衡問題,核心是要打擊中國著眼未來正在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

特朗普政府此舉只能是痴人說夢、竹籃打水。歷史上,在日本戰後經濟高速發展過程里,日美貿易摩擦始終伴隨其中。日美貿易戰從上個世紀60年代一直打到90年代初,從紡織品到鋼鐵,從彩電到汽車,從半導體到電信,六大行業基本上打了個遍。讓美國政府想不到的是,日本沒有一個行業在美日貿易戰中被擊退,除日本某些產品實現了「自主限制」,日本不僅大大促進了有些行業的結構調整,更加速了「華麗轉身」。如家電行業,日本各大廠商已經紛紛從面向消費者轉向面向企業客戶端;汽車行業則越戰越勇,至今仍然佔據全球家用轎車的重要出口國位置。所謂日本跌入「失去的20年」低谷絕非日美貿易摩擦所致,而是日本自身宏觀調控政策失誤帶來的結果。

歷史上美國多次高舉「301」大棒,但當今中國的決心和實力註定這場爭端將不同於美國以往挑起的任何一場貿易衝突。中國與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是,中國國土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中國不是單純像日本一樣的「出口主導型」國家,而是內需正在成為經濟發展主要驅動力的經濟體。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不會因為美國引發貿易戰而中斷,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目標絕不會因為貿易戰而終結。相反,中國政府和人民會因外部壓力而更加審時度勢、群策群力,讓中國經濟的大船在風浪中走的更穩、更好。

針對美方聲明,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已表示,中方將奉陪到底,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必定予以堅決回擊。可以說,中方的回應不僅體現了中國在中美貿易衝突中的自信和底氣,也是在用東方文化告誡特朗普政府,如果硬要把中國推到對立面的話,中國不懼任何威脅,更不用說「關稅暴力」。(作者:姜躍春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國輪椅冰壺隊平昌奪冠 取得中國冬季殘奧會歷史首枚獎牌
歐盟及其成員國呼籲美國永久性豁免對歐盟鋼鋁關稅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