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糖尿病人群可以開車嗎?可以!但要警惕這四點

糖尿病人群可以開車嗎?可以!但要警惕這四點

GIF

糖尿病已成為當前嚴重的世界性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昔日的「富貴病」已日漸成為普通百姓的常見病,而且還有不斷年輕化的趨勢,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為9.7%,有1.2億以上的糖尿病病人。汽車也越來越這普及,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糖尿病人群究竟能不能開車呢?能開車,但是一定要特別慎重。國外近期調查顯示,約有1/3的交通事故發生在糖尿病司機身上。

一、糖尿病人群開車,一定要警惕這四點:

1.發生低血糖,影響開車甚至導致交通事故

血糖低於3.9mmol/L會導致反應遲鈍,影響人們的判斷力。患有糖尿病的司機,尤其是長途汽車或計程車司機,在開車時思想必須高度集中,要消耗大量精力、體力,而且很容易生活不規律,不能按時進餐,特別是計程車司機,有時為了載客,僅少量飲食少量喝水如不及時進餐,就容易發生低血糖,出現頭暈、無力、手抖、冒汗等癥狀,從而影響開車安全,倘若低血糖沒被及時發現和糾正,則會發展為嚴重低血糖,導致神志恍惚乃至意識喪失,行動完全失控,從而影響開車甚至導致交通事故。

2.患有糖尿病的人易引發眼病,因視物不清而引發車禍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有一個最常見的併發症——眼病,如角膜病變、眼肌麻痹、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其中最主要的有糖尿病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後果常常導致視力減退,而司機則可能因視物不清而引發車禍。

3.糖尿病神經病變可累及神經,影響正常操作和判斷能力

糖尿病神經病變可累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和植物神經,表現為肢體疼痛、麻木、發涼,間歇性或持續性發作,同時存在蟻走感、觸電感等感覺異常,會影響踩離合器和剎車,應該在治療好轉後再開車。

4.糖尿病性冠心病可發生猝死

糖尿病性冠心病常因癥狀不典型,有時就連心絞痛也是「無痛性」的。這常讓一些司機誤認為「沒事」,但一旦遇緊急情況,極易誘發胸前疼痛、呼吸困難、嘴唇發紺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猝死。這樣,司機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均會受到威脅。

二、糖尿病人群想要開車更安全,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開車前:

1.開車前最好測一下血糖,如駕車時間超過一小時,也應該停下車測量血糖。一旦出現低血糖,也就是血糖低於3.9mmol/L,最簡單的方法是立即進餐,喝糖水或吃糖果。

2.糖尿病患者在駕車出行前要做好相應準備,至少帶齊以下幾樣東西:血糖儀、平常吃的藥物以及食品(如含糖飲料、糖果、甜點等等),一旦覺得肚子特餓、心跳加快、手抖和視力模糊、控制不住方向盤,就是低血糖的癥狀,要立即停車,拿出血糖儀檢測,然後補充食物和飲料。待癥狀緩解、血糖恢復正常後方可繼續駕車。

開車中:

1.司機若有手腳感覺異常、眼瞼下垂、眼球麻痹、排尿困難、經常便秘等癥狀,一定要到醫院內分泌專科就診,待癥狀好轉再駕車。

2.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應立即請朋友、路人撥打120,及時到就近的醫院治療。

平時:

1.定期檢查身體,對視力、眼底、神經感覺系統、血糖、血壓、血脂等項目進行定期監測,確保行車安全。

2.糖尿病人群患糖尿病性冠心病出現危險癥狀的概率是未患糖尿病人士的2~4倍。因此,糖尿病人群應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避免情緒激動,每2~3個月做一次心電圖檢查,進行合理治療,少駕車或不駕車。

3.交通管理部門也要定期對司機進行身體檢查,在做糖尿病篩查時,一旦發現患有糖尿病的司機,可根據病情輕重進行必要的糖尿病知識教育。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患糖尿病的司機是可以繼續開車的,但有一些司機處於糖尿病的某些階段:

如血糖尚未控制穩定,有急性併發症(酮症、感染等),為了安全應暫時放棄駕駛;

有視網膜病變或白內障視力下降、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足、心肌梗死、腦中風則應該禁止駕駛;

糖尿病人駕車出行之前最好是制定好行車的計劃,尤其是路途比較遙遠的,何時出發、何時吃藥、何時休息等都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並很好地執行。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病極易影響正常生活,尤其是併發症,更容易引發嚴重後果,所以最好徹底擺脫糖尿病束縛。徹底擺脫糖尿病束縛,除了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可以同步利用健康博士首席科學家邱小益博士提出的1S常監測、2S補充非醫藥的植物營養素、3S膳食管理管住嘴、4S多運動邁開腿、5S睡眠管理、6S心理管理心態好、7S家居管理自然社會環境宜居、8S健康教育多了解「8S健康管方案」進行調理和修復

本文為「健康博士」頭條號精心,未經授權禁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2型糖尿病患者堅持運動就會痊癒了嗎?
醫生給糖尿病患者的忠告:飲食記住4句話,能有效控制血糖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