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則天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兒子而不是武家人?

武則天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兒子而不是武家人?

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廢了李旦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也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代女皇。但是作為女皇自己也很尷尬,自己百年之後到底要把皇位傳給李家人還是武家人呢?

武則天

剛開始的時候,武則天讓李旦當皇嗣,這個名字一聽就是相當於太子了。後來讓他當了相王,自己在李武兩家之間不斷權衡。狄仁傑就藉機說了一句話:「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由此決定讓李家人當接班人。不過作為一個政治經驗豐富的人,武則天不會想不到這個問題,狄仁傑的這番話也只是一個順水推舟而已。或許武則天早就有打算了。

眾所周知,武則天改唐為周本身就有很大的阻力。朝廷中的大臣心中頗為不滿,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暗中反對自己的人太多了,武則天不能屠戮殆盡,否則無人來維持帝國的正常運轉。後來武則天對這些李唐分子說:「卿輩有受遺老臣,倔強難制過裴炎者乎?有將門貴種,能糾合亡命過徐敬業者乎?握兵宿將,攻戰必勝過程務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於朕,朕能戮之。卿等有過此三者,當即為之;不然,須革心事朕,無為天下笑!」群臣頓首,不能仰視,曰:「為太后所使。」

應該說,這時的舊臣們都被震懾住了。不過還好,畢竟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已經67歲了。那個年代,人活七十古來稀,只要這麼熬著就行,把武則天熬死,剩下來的人沒什麼根基也就容易除掉了。所以這些李唐重臣都是抱著這種心態等待著武則天的駕崩。

但是作為領導,必須要讓下面的員工互相制約才能形成一個政治平衡,保住自己的地位。武則天也是如此,在李唐舊臣的力量如此強大的時候就必須讓自己娘家人出來平衡政治勢力。就這樣,武家人才粉墨登場。

武家兄弟很賣力,把李氏諸王殺得很乾凈,而那些支持李唐的臣子被殺的被殺,靠邊站的靠邊站。武氏兄弟還拚命的收集李顯和李旦的罪證,企圖殺了他們好讓武家人入嗣大統,可是武則天就是不殺李顯和李旦。因為武則天心裡雪亮,知道武家兄弟的小算盤。武則天要的只是兩派勢力的平衡,這樣她的皇位才能坐穩當。

內部剛剛安穩下來,又出現了外部的動蕩。這時北方的默啜可汗以光復大唐為口號造反。武則天讓武家兄弟平叛,結果無奈,自己娘家這幫人都是窩囊廢,好久才招了幾千士兵。武則天一看這肯定不行,所以又派李顯去平叛,幾天便招募了五萬士兵,直嚇得默啜可汗立即退兵。朝中的狄仁傑看準時機,說了這樣一段話:「臣觀天人未厭唐德。比匈奴犯邊,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廬陵王代之,不浹日,輒五萬。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

武則天只好於699年立了廬陵王李顯當太子,這樣一來李唐王朝的根算是保住了。為了保住武家人富貴,武則天又讓武家和李家聯姻,成為一體。還讓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和武三思等人在宗廟昭告天地,發誓和睦共處,還把發的誓刻在丹書鐵卷上。這一番安排之後,武則天算是了卻了一樁心事。

705年,張柬之發動了神龍革命,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復辟,將國號重新改為唐。立足未穩的李顯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還需要藉助武則天的名號,就去巴結武則天,給她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想了想,現在都是唐朝了,我這個篡位的皇帝還不成叛賊啊?於是告訴李顯「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這樣一來她從篡唐的罪人變成了唐朝的皇后、皇太后,不僅在生前,而且在死後都受到了唐朝的承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擷英 的精彩文章:

大唐王朝陰山之戰活捉頡利可汗
濟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嗎?

TAG:史海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