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貿易戰下的美國農民:特朗普總統,還記得要維護我們的權益嗎?

貿易戰下的美國農民:特朗普總統,還記得要維護我們的權益嗎?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文揚恐慌的情緒在一些美國農民心頭再次來襲。

「那些創造水果新品種的人創造不出一種制度,讓人們吃到他們的水果……於是梅子鋪了一地,山野里到處是爛果子的氣味,引來成群的蒼蠅。」在美國現代小說家約翰·斯坦貝克所著的《憤怒的葡萄》一書中,描寫了美國三十年代經濟恐慌期間大批農民走投無路、面臨困境的故事。而八十多年後的今天,恐慌的情緒在一些美國農民心頭再次來襲。

2018年4月4日,愛荷華州的養豬戶蘇珊·米勒決定在6月之前賣掉一些農場豬。為了預測市場價格,她近期在關注相關貿易政策的消息。2天前,隨著中國對美國豬肉類產品25%的徵稅,她擔憂此舉將導致美國豬肉對中國出口下降,使得美國豬肉出現供大於求、壓低豬肉價格的局面。

比起她來,約翰·布雷斯就沒那麼幸運了。在加利福尼亞種植柑橘類水果的他對經濟觀察報苦笑道:「總不能把樹砍掉吧?」他同樣也擔憂自己幾千畝的水果會賣不出好價格,尤其是在北京與華盛頓之間貿易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的時刻。

還有一種隱隱約約的擔憂,即中國會對美國大豆、棉花等農產品徵收關稅。中國是美大豆第一大、棉花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據中國海關統計,2016年美國出口的62%大豆、14%棉花均銷往中國。

北京時間4月4日下午,中國商務部對原產自美國的大豆、棉花等農產品、汽車、化工品、飛機等500億美元的106項進口商品採取加征25%關稅措施後,這些擔憂情緒攀至高峰。這一行為是對美東時間4月3日,美貿易代表公布對華301 調查徵稅建議清單的「對等回擊」。據美貿易代表辦公室信息,此次徵稅涉及中國約500億美元出口的1300個稅號產品,建議稅率為25%。

此前,中國已於4月2日針對美國的肉類、水果、葡萄酒等128種商品加征15%或25%的關稅,以此作為對美對中鋼鐵和鋁232調查的反制措施。而4月4日對大豆、棉花等農產品的加征關稅,讓美國農民徹底陷入擔憂。

對於廣袤的美國大地及生活在其上的農民來說,上述擔憂真實而嚴肅。除了關於自身利益的直接擔憂以外,另一種擔憂也瀰漫在美國農田、果園以及農場主的心頭——當初在歡呼聲中選出的總統,還記得要維護農民們的權益嗎?

艱難時刻

「我們沒法輕易地放棄中國市場,因為沒有其他市場能有這樣的採購量了。」美國西北園藝協會(Northwest Horticultural Council)會長馬克·鮑沃斯(Mark Powers)說。據中國海關數據,2017年,中國進口美國大櫻桃300萬箱,進口華盛頓州蘋果2.9萬噸,平均每噸價格為1539美元,均列進口額第一。

大豆、棉花、肉類、水果、葡萄酒等農產品被接連徵稅,對美國農民來說是一個艱難時刻。無論是不是特朗普的支持者、無論所處的州是否將這位總統送上寶座,15%或25%的稅負一分不落地壓在農民的肩頭。

肉類產品正在經歷定價上的窘境。國家農業局(state farm bureau)高級大宗商品主管塔瑪拉·內森(Tamara Nelsen)表示,從全國範圍來看,去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豬肉超過6.6億美元,其中包括「各種肉類」,如耳朵、蹄和器官肉。尼爾森說,由於這些產品被賣給了預算較少、對價格敏感的中國消費者,關稅可能會損害需求。根據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U.S. meat Export Federa-tion)的數據,在豬腳和尾巴等副產品市場,中國是其最大的買家。

果農遭受的直接影響和損失將是最大的。目前在國內流通的美國鮮果已經囊括了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愛達荷州、德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等多個區域在內的車厘子、蘋果、紅提、芒果、葡萄、草莓等數十種水果。這些大都出現在徵稅名單中。

社科院農發所副研究員胡冰川對經濟觀察報說:「我們此前對美國徵稅的這些水果類產品,對於中國來說,總貨值不是很大,影響較小;但對當地農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見效快、影響大。」他分析道,首先,車厘子等生鮮水果即將上市,水果不像大豆可以庫存,而是具有保鮮期;其次,碧根果等堅果類產品在美國屬於全年出口,這意味著此次徵稅對這些行業影響是全年的;最後,果樹的轉型需要2-3年,調整起來比較困難,短期難見成效。上述種種給美國果農帶來壓力。

4月份本是美國大豆播種的季節,農民們卻在面臨嚴冬。「面對已經下跌40%的價格及縮水50%的農場收入,關稅如同雪上加霜,我們將無法承受。」美國大豆協會(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主席海斯多費爾在聲明中稱,特朗普將矛頭指向美國大豆業最大貿易夥伴,令人「極度沮喪」。

這也意味著,中期選舉前,作為特朗普競選的重要票倉的農業州們亟需「安撫」。而截止到目前,特朗普並沒有拿出什麼政策來維護自己選民的利益。「在這個問題上,中西部地區可能是最脆弱的。」眾議員唐·培根(Don Bacon)說。

更多扇門

淘寶賣家王濤的店鋪售賣碧根果、核桃仁、開心果、果乾等產品,上面大多標著「美國進口」的字樣。雖然目前還沒有漲價,但是等庫存清完、下一批貨來的時候,他也不得不考慮漲價的問題了。王濤當然也有別的辦法。他正在計劃推出「墨西哥進口」的碧根果,國內一些碧根果產品也不錯。

「隨著消費升級,我們不再盲目崇拜外國人的東西了。」宋會靈的朋友曾去美國引進西瓜新品種,回來之後的反饋是「品種太少了」。小樂西瓜創始人宋會靈感受到的是,當國家的經濟和消費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國外的東西也沒那麼大的吸引力了。宋會靈介紹道,目前,中國的西瓜市場不依賴進口,針對西瓜的關稅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幾乎沒有影響。中國的西瓜從南到北都有,品種繁多,產量在1500億斤/年,佔全球70%。

「近期不會考慮進口美國的葡萄酒了。」王艷說。這位山東的葡萄酒商正準備進口一批國外葡萄酒以擴大業務。她對經濟觀察報介紹道,年後本來進口一些物美價廉的國外葡萄酒,美國曾經是選擇之一。但是,25%的稅負壓榨了盈利空間,而王艷所面對的消費者主要在二三線城市,對於價格的變動很敏感。

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一扇門的關閉也許意味著更多扇門的打開。在葡萄酒行業,同等價位的替代品並不少見。王艷將目光投向了法國、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葡萄酒。

胡冰川認為,雖然對於美國的徵稅意味著中國消費者的選擇餘地稍微變小了,但從中國消費者的福利影響上來說,反制措施所帶來的影響十分有限。比如在大豆方面,中國可以從巴西進口,以代替美國的份額。

根據美國農業局的數據,貿易限制甚至還可能對玉米和大豆產生連鎖反應,因為這兩種作物都被用於豬肉生產。美國的大豆產業和種植戶當然不願意放棄中國市場。「由於城市化的發展和收入的增加,中國市場有很大的增長潛力。美國大豆產業的觀點是反對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戰。」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The United States Soybean Export Council)北亞區域主任Paul Burke對經濟觀察報說。

2016年,中國對美進口大豆3366萬噸,金額138億美元。據彭博社報道,美國今年將種植大豆9069萬英畝。農民們擔憂的是,誰能消耗掉這些大豆?依靠大豆種植謀生的農民淪落為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的犧牲品——諷刺的是,大豆出口最高的8個州都是特朗普的支持州。

特朗普似乎沒有把農民選民的利益放在心上。美東時間4月3日,即使知道中國會推出對等的反制措施,美貿易代表依然公布了對華301調查徵稅的建議清單,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行業。

美國大中華實業有限公司老闆Ben Zhang對經濟觀察報說:「我不支持貿易戰,關稅也不能平衡貿易差。這些關稅不是中國工廠來付,而是美國的進口商來付的。」Ben Zhang的公司從事工藝禮品、紙制工藝品等傳統加工業,在美國工作了24年。據他了解,此次美方301調查所針對的中國高科技產品、藥品等,大部分還沒有出口到美國來,對中國產業影響不大;中國的高鐵技術雖然比美國發展快,但是美國至今也還未引進,難以對此發力。

Ben Zhang認為,美國真正的目的恐怕是要「縮減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但是,這個目的在短時間內也難以達到,因為有很多中國工廠其實早已搬到了越南。

北京4月4日的回應是,對原產自美國的大豆、棉花等農產品、汽車、化工品、飛機等500億美元的106項進口商品採取加征25%關稅。據中國海關2016年數據,美國出口的62%的大豆、17%的汽車、15%的集成電路、14%的棉花,以及約25%的波音飛機都銷往中國。

問題在於,特朗普關心的究竟是誰的利益?所謂美國人的利益只包括232措施所袒護的鋼鐵和鋁業,而不包括農民們和出口商們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億航回應美國分公司破產傳聞:未退出過消費級無人機市場
K12熱潮B面:民辦教育公司扎堆海外上市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