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捂」的分寸如何把握?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捂」的分寸如何把握?

一、總說要「春捂秋凍」,「春捂秋凍」到底咋回事?

春天慢慢地減衣服,是不降低機體的抵抗力。秋天慢慢地增加衣服,是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所以我們說,「春捂秋凍」是為了提高人的抵抗力。

二、「春捂秋凍」,為什麼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

春天的氣溫變化很大,乍冷乍熱,所以倒春寒的天氣還是非常多的。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過早地、過快地脫了衣服,就容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得一些傳染病,還有流行性感冒等病。

所以我們提倡春天要適當地捂一點。那麼秋凍,秋天是由熱轉冷,寒冷的空氣刺激,增強對寒冷的耐受性,以便應付更為殘酷的嚴冬。

三、春捂,捂的是哪裡?

老話說「春捂秋凍,不生病」,是很有道理的,但「捂」的位置很有講究,絕不是「不減衣服」這麼簡單。早春時節,肚臍、腰眼、手腕,背部和小腿。這五個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肚臍:養陽氣,助長壽

腰眼:腎好一切都會好

手腕:守住全身血脈

背部:陽脈之海

小腿:聚陽氣,一年少疼痛

1、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穴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胃部怕冷、經常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可經常熱敷此部位。神闕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1)揉中法

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2)聚氣法

端坐,放鬆,微閉眼,用右手對著神闕空轉,意念將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向臍中聚集,以感覺溫熱為度。

(3)意守法

放鬆,盤坐,閉目,去除雜念,意念注於神闕,每次半小時以上,久之則凝神入氣穴,穴中真氣發生,胎息則慢慢啟動。

2、腰眼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睏倦疲乏。按摩腰部腎俞穴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

(1)位

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該穴,可溫暖腎陽。

(2)方法

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該穴,可溫暖腎陽。

3、手腕

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即神門穴。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能夠強化臟腑。

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而原穴主管各臟腑元氣,能夠強化該臟腑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

(1)位置

神門穴在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里側。

(2)主治病症

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平常沒事的時候用拇指指端反覆點按神門穴30次,可以去除煩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4、背部

人的背部關係到人的脊椎以及背部經絡,與心肺相通,如不保護好,容易讓風寒之邪透過背部侵入,引發疾病。

其實,多穿一件背心就能很好地起到保護背部的作用。保護背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腰腹部位的保暖。

5、小腿

很多老人在寒冷天氣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有噁心嘔吐、眼睛痛等表現。

中醫認為,這種表現屬於肝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位置

足臨泣穴就在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

陽輔穴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

四、春天捂對三原則:時間、溫度、有度

1、「捂」對時間

雨水節氣過後,雖然氣溫回升,但是偶爾冷空氣會殺個回馬槍,提醒著人們「倒春寒」的存在。在這個時候,養生保健最關鍵的就是保護好脾胃,注意春捂。

如果過早脫掉棉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為不適應而受寒,從而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一般到陽曆5月中旬,白晝氣溫超過15攝氏度且較穩定時,這時穿得稍單薄些,就不至於感冒或染病了。

2、 「捂」對溫度

是否春捂,必須根據天氣而定。一般來說,春季氣溫日夜溫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便可適當減衣。這幾年,天氣異常的幾率明顯增多。

春季氣候就可能出現兩種極端現象:一是「春寒」和「倒春寒」;二是「暖春」。對於前者,當然要注意保暖,恪守「春捂」之道;對於後者,當天氣連續幾天都是艷陽高照(日最高氣溫常常在20℃以上),這時就不能「捂」了。

氣溫15℃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

3、 「捂」要有度

很多人在此時穿衣,都會參考「春捂」這個原則,天本來已經暖和了,還捂著呢,結果一走動,出了一身的汗,可是身體有捂不住的地方啊,比如額頭,全是汗,風一吹,就感冒了。

這點對孩子尤其要注意,很多人給孩子穿的太多了,孩子一動彈,都是汗,容易感冒。所以「春捂」要有度,「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以不出汗為宜。

在春季,蓄積於體內的陽氣會隨著春暖而外發,若藏陽氣過多,會化成熱邪外攻,誘發鼻腔、牙齦、呼吸道、皮膚等器官部位出血,以及頭暈目眩等癥狀,所以「春捂」務必有度。

五、不同的人,不同的「捂」

1、關節疾病患者

有的患者冬季總穿露肩裝,得了肩周炎。此外,膝關節疾病和頸椎病的諸多發病原因中,也都有保暖不當的影子。

春捂季節,要注意保護好肩膀、膝蓋、腰椎、頸椎等全身重要關節,不能讓風直接吹到這些地方。

2、冠心病患者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寒冷刺激會令血管收縮、痙攣,增加心臟負擔,容易成為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元兇。前胸和後背是冠心病患者春捂的重點部位。

3、婦科疾病患者

女性的很多疾病都可以歸結到氣血淤滯上來。而影響氣血運行的,外界寒冷刺激是重要的一方面。痛經患者、平時手腳發涼的女性尤其要多加註意。

4、體質偏寒的女性

體質偏寒的女性往往有脾胃虛寒的問題。因此,患有胃炎、胃潰瘍的女性此時要避免寒冷刺激導致疾病急性發作,出現腹痛等癥狀。

飲食攻略小貼士

1、食物多樣,來點「粗」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腦中風等心腦血管患者,孕婦,肥胖人群,便秘人群,以上人群適合把粗糧作為每日主食。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粗糧含有比較多的纖維,會對腸胃功能比較差的人造成負擔。

所以腸胃功能差、有胃病的老年人,胃腸道潰瘍患者,炎症性腸病患者等,要適當少吃。

2、繽紛果蔬,加點「野」

春天來了,各種果蔬也不斷上市,深色蔬果比淺色的含有更多的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如果踏春時能採到自然生長的野菜,做成薺菜餛飩、薺菜水餃,那更是春季的一種享受。

3、一日三餐,巧安排

一日之計在早餐。早餐不能忽視、馬虎,不僅要天天吃,而且還應該吃飽、吃好。中餐不能湊合,晚餐不必吃太多,飲食適度才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菁古堂 的精彩文章:

草長鶯飛,謹防倒春寒
關於心理疾病,你知道多少?

TAG:菁古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