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從商業攝影師到木勺匠人的轉型—黃強

從商業攝影師到木勺匠人的轉型—黃強

黃強

以前我把相機當作我的生命

現在木頭可能沒有生命那麼重要

但它起碼是一把柴火

把我點著了

誤打誤撞的從一個職業攝影師

變成了一個成天和木頭打交道的手藝人

人們稱呼他的方式也由強哥變成了勺子哥

「2013年的時候,我看到一段視頻講述國外一對夫妻,他們去上山撿一些廢棄的木頭做出各種各樣的小木器,這種生活就是我一直想要的後來我就做了人生中第一把勺子」

「 我當攝影師的時候拍過挺好的照片,然後我發到網上去很少人關注,後來我做了第一把勺子,第二把第三把勺子的時候,我把這個過程發到網上去,哇,好多人關注還有轉發,這件事情對我的刺激挺大的,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一個手工的東西會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呢?」

一念發動,黃強要和做攝影師的過去說再見

斷舍離當然痛苦

最終換掉電話、遠離圈子、獨來獨往

而一把木勺,是他找回自己的方式

做勺子簡單,難在找到對的木頭,為了一塊一見鍾情的木頭,上山下海是日常。

「去海邊找木頭,還是很有那種偶然性的,因為環境非常複雜,颱風刮過以後會有很多漂流木,當沒有颱風的時候,可能這些漂流木又飄到別的地方去了」

「我覺得人類非常複雜,木頭更簡單一些,我願意和木頭打交道」

木頭的過程是摻雜驚喜和失落的,如同過山車般的心情,才是樂趣所在。

「這塊木頭是在葉子下面,當我抽出來的時候,它非常漂亮,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把一些腐爛的地方處理掉後,它就像一條飛魚。這是我找到的最好的一塊木頭。」

在大山大海間找不到木頭的時候,黃強也會去木材廠看一看

「我每次看到那種很漂亮的木頭,一堆一堆的在我眼前。我一看這個木頭如果變成勺子該多好啊。其實勺子本來是在木頭裡面的,我只想把它們解放出來。」

「我每次去那個木材廠的時候心裡非常複雜,因為我進到裡面看到那種像山一樣的,各種各樣的木頭非常漂亮非常多。但是我每次去買的時候,他們不願意理我,因為他們的木頭都是一噸一噸的一車一車的賣,所以我有時候去買幾根木頭,下面的搬運工都不理我」

做木器讓黃強的生活變得簡單至極

做一把勺子的步驟很簡單,只要肯花時間用雙手去做,人人都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的勺子。

天氣好的時候,上山找木頭,大自然就是工作室

「每一塊木頭都有它自己的特點,我看到的木頭覺得它能打動我,並不是說哪個木頭好或者不好。在我的眼裡沒有好與不好的木頭,只有適合的木頭。我覺得它能被我利用就是好的木頭;我從來不是說想好一個勺子的造型我再去找木頭,我做勺子就是先有木頭才有勺子,有什麼樣的木頭就有什麼勺子。因為每一塊木頭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它自己的DNA,它們的木紋都不一樣,所以我會根據木頭本來的面貌去塑造我想要的勺子」

雖然不喜歡以前做攝影師的日子,但職業素養帶來的良好審美,為黃強做勺子打下了很好的美學基礎。

在海邊,黃強將他心愛的勺子一一呈現,用他珍貴的老式攝影機定格這一刻

「我一直想找到一塊,我一見鍾情的、最喜歡的那塊木頭,但是還沒找到這塊最好的木頭,也許這個勺子可能永遠都做不出來的,它可能只能在我的心裏面,一直可能只能在我的心裏面」

敬物惜福

和一種生活斷舍離

進入另一種生活質地需要勇氣

用雙手緩慢創造遠離人群和木頭作伴

一把小小的勺子

就是抵達內心的忠良之物

圖文來源:youku/了不起的匠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古物一世界 的精彩文章:

了不起的鐵匠蔡德全藝術展
蘇富比中國藝術品春拍 總成交額逾10億8,000萬港元

TAG:一古物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