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健康探理】營養問題

【健康探理】營養問題

導讀:本篇文章《營養問題》約2800字。

營養問題

凡是生物,都離不開營養。凡是一個健康的生命體,就一定有其健康的營養狀態。一個順其自然的人,只能有順其自然的生命。一個敢於向命運抗爭的人,必然不會順其自然,而是要主動的、恰如其分的、科學的掌握自己的命運,特別是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別人去掌握的人,特別是交給醫生的人,往往有一種對自己不太負責任的人生觀,因為你讓醫生對你負責,醫生往往又只會對各種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的疾病負責,而不可能對亂七八糟、稀奇古怪的各種病人負責,所以這在責任主體上有點錯位,所以他們才會發出曖昧的哀鳴:以病人為中心。他們要是一開始就對病人負了責,就不會這樣警告自己了。此地無銀三百兩,他們是來醫病的,不是來營養生命的,如果你沒有病,醫生拿你沒一點辦法,完全下不了手。看看那些醫生的生命狀況吧,比起你的情況確確實實也好不了多少,這就足以讓你有機會去開導開導他們,讓醫生和你一起,共同營養,共創生命的未來。

但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營養呢?因為你的每一個細胞都需要營養,細胞裡面有決定細胞是否健康、是否年輕的重要遺傳物質,即遺傳基因,它們需要營養。由於每個人的基因組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仔仔細細對基因加以檢測,就會發現你獨一無二的的基因型,也就能發現你的特殊的基因營養需要,這就是當今世界十分流行的個體化基因營養。

基因來自於爹媽,所以,只要知道你的基因狀態,基本上就可以判斷你未來的疾病和生命健康走向,因為爹媽給你的基因你是無法抗拒、只能被動接受的。所以,過去喜歡通過基因檢測預測先天性疾病,這在優生學領域應用廣泛。現在,瘋狂的科學家努力測定各種慢性病、腫瘤的基因,恨不得在娘胎裡面就把胎兒未來100歲可能得的慢性病基因全部列出來,讓小孩子一出娘胎,就開始按照基因科學家指引的疾病方向把一輩子的病一個一個變現,有的時候,算命的算不過科學家,就因為他們不懂基因。

然而,基因檢測技術確確實實可以提前發現後天習得的基因改變,也就是各種各樣的慢性病,都有特殊的基因改變,因為這些病變歸根到底還是各種細胞的病變,細胞的病變必然包括細胞內的基因共同發生改變。所以,使用基因檢測技術,就可以實現精準醫療,因為每一個人的基因型都是每一個人的,世界上絕對不會有兩個人的基因型是完全一樣的。精準醫療,嚴格意義上講,就是針對一個具體的、特殊的人。但是,用什麼來實現精準醫療呢?藥物嗎?藥物在開發之中,但願儘早有精準的藥物,目前,很多腫瘤就搞藥物敏感性基因檢測,以期儘可能提高腫瘤的療效同時降低藥物副作用,通過葯敏基因檢測實現的化學療法因此被稱為精準化療。

營養基因組是很時髦的提法,就是提高基因檢測,發現你的特殊的基因營養的需求,進行精準制導導彈般的基因營養,這當然主要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東西,因為每一個人的DNA分子是不怎麼受包括營養在內的環境因素影響的,爹媽給的總是很穩定的,健康與否,都是爹媽給定的,不會因為你吃肉還是吃素就變來變去、漂浮不定,真要是那樣,可變的DNA就太不像話了,遺傳就沒有基礎了。所以一般意義上、原則上,先天獲得的基因是不會發生變化的,這首先要恭喜你,因為你只有沒有先天的遺傳性疾病,你一輩子都可能擁有健康的DNA、健康的基因,這是我們可以輕而易舉活他個200年的理論基礎,別讓你的基因衰退。這種基於DNA分子的基因營養,那就簡單了,不外乎就是核苷酸代謝、磷酸代謝而已,需要大量的維生素是核心要點。

但是,針對DNA分子的基因營養,只能維護DNA分子不發生衰變,維持DNA分子正常就是最大的營養目標,因為個體的DNA分子是不可能變得比爹媽給的時候更好、更新奇,爹媽給成什麼樣,如果到了200歲還是那個樣子,那你肯定就能活過200歲。實際上,活了幾十歲就有希望再活另外的幾十歲,只要DNA不衰退。

營養基因組並不關心DNA本身的營養,核苷酸、磷酸和營養基因組關係不大,而表觀遺傳才是基因營養關注的重點。什麼是表觀遺傳並不是我們關心的,而是遺傳學家關心的。我們只需要知道,DNA分子上有許許多多的像基因開關一樣的東西,比如,抑制腫瘤生長的基因,如果被關上了,腫瘤就會瘋長,這個過程稱為甲基化。同樣,導致腫瘤生長的基因,如果沒有關上(沒有足夠甲基化),腫瘤也會瘋長。甲基化,就是對DNA分子的一種修飾,被稱為基因開關,這是一個表觀遺傳過程。我們許許多多的慢性病,就是和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密切相關。另外,DNA分子是需要摺疊起來的,這主要依賴組蛋白,組蛋白的乙醯化程度,因此影響著DNA分子的基因功能發揮。甲基化、組蛋白乙醯化、去乙醯化,所有這些對DNA基因功能的發揮具有重要影響的、DNA分子序列之外的生物化學過程,都屬於表觀遺傳領域。表觀遺傳的營養,就是今天我們提到的營養基因組學、精準醫療、個性化醫療,採用的營養手段主要是使用微營養素,即維生素、礦物質類。

能夠進行甲基化生物化學反應的,主要是葉酸、B12、蛋氨酸等。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微營養元素的不足總是很容易發生的,尤其是現代人自以為是的動不動就搞搞節食。下一次節食以前一定要問問自己為什麼需要節食,因為節食的後果就是拒絕營養,為什麼拒絕營養呢?長命百歲絕不是餓出來的,這話是我說的,也是基因的吶喊。

而進行基因營養、精準醫療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對特定的疾病進行的針對性的加強營養。這就很簡單了,營養學和臨床醫學的結合,常常有出其不意的「療效」,因為經過合理營養的基因、細胞,必然是健康的基因和健康的細胞,健康的細胞就會給你一個健康的人生。所以,命運被你自己改造好了,算命的就會又一次失算。

我們都知道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通過表觀遺傳學,用來同型半胱氨酸的高低就是與基因甲基化水平一致的,都是用維生素來調整的。所以,基因營養和普通營養,沒有本質差別。就以心血管的微營養為例,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微營養素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圖1 微營養素缺乏對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影響

我們該不該搞一點微營養素來補充補充呢,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對命運的把控程度。我們看看美國人都吃掉了哪些好東西。排第一位的是多種維生素,他們一年吃了57億美元。其次是運動營養品,能一邊運動一邊吃、以動促吃,一年也要花38億美元。第三位是B族維生素,這東西便宜,吃了17億美元……..

圖2 2014營養商業雜誌:基於2013的銷售報告中、最受歡迎的飲食補充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 的精彩文章:

註冊營養師告訴你如何烹調才能營養又美味
辣木籽營養究竟有多豐富?這個表你一定得知道!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