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施恩需謹慎,小心引火上身

施恩需謹慎,小心引火上身

聽一個朋友說,他每天路過地鐵站都會給乞討的人零錢,一半都是1元。

後來有一次身上剛好沒零錢了,就沒給,這個乞丐就一直跟著他,他說,我昨天給你了,今天沒零錢了,就不給了,明天給。

這個乞丐很不客氣的說了一句,你昨天還吃飯了呢,今天怎麼還吃?

這是什麼道理?難道這還是我朋友的過錯了?

網友啊哈也有聽說過類似的事情。

@啊哈:我去年在理髮店,聽一個經常做義工的女士說了一間寒心事,她們一行六個人去山區給一戶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家庭捐款送愛心。

結果到了之後那家的爺爺就要求說:你們必須幫我把房子重建一下,蓋三間正房。這個女士說:我們也只是工薪階層,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呀,只能幫你們蓋兩間偏房,修修正房。

結果老頭當即表示,既然你們不能給我蓋房,那就別修了,免得影響別的有錢的捐助者給我蓋房。

最後老頭把他們幾個人轟出來了!

古話說得好:斗米養恩,擔米養仇

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

如果你持續這樣下去,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並且記恨一輩子!

就好比接受救濟的人,習慣了之後往往認為救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自然不會考慮自己去干點什麼,靠自身的勞動來獲得食物。

如果你後來發現他已經恢復了勞動能力,你不救濟他了,他就會對你記仇。

這是因為,對方把原本你愛心資助的東西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對別人的幫助,讓其形成了依賴,由感激變成了理所當然,以至於最後成仇。

最讓人心寒的是叢飛事件。

叢飛原名張崇,他是一名音樂人,但對社會來說最知名的標籤是「愛心人士」「高貴的義人」,他用自己演出的錢,從1994年8月開始進行了長達11年的慈善資助,一生參加400多場義演,累計捐款300多萬,資助183名貧困學生。

但上帝有時也會打瞌睡,如此善良的叢飛沒有得到眷顧,結果查出了胃癌。

叢飛患病需要花費高昂的費用,此時大家將目光聚焦到叢飛曾幫助的人身上。

他所幫助的那些人,有的已經有了很高的收入。

但事實是,那些被幫助的人幾乎都選擇了沉默。

唯一發聲的人群是那些沒收到繼續捐贈的家長,但言辭卻是

「你說好供我家孩子讀到大學的,孩子剛剛讀到初中,你就不管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叢飛朋友的解釋:「叢飛現在患病,無法演出,等他身體稍有恢復,一定想辦法寄錢過去。」

受助學生家長半信半疑:他得的是什麼病?

叢飛朋友:是胃癌。

對方:噢,那你問問他,他啥時候病好出來掙錢?

老話說,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這些受資助的孩子,是否印證了這句話。

我是一個善良的人,

我也是個不成熟的人,

我沒經歷過社會的殘酷,

人間的黑暗,

沒嘗過什麼世態炎涼,

人間的冷暖,

我保持著簡單到幼稚的想法,

很容易感動,

很容易流淚;

也就;

很容易受傷。

馬丁·路德·金曾說過:到頭來,我們記住的,不是敵人的攻擊,而是朋友的沉默。

也是很精闢了。

我為什麼要解剖這個事情呢?

我想告訴大家幾個生活的哲學。

第一、你的善良必須有所鋒芒。

網友毛西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以前有一很好的朋友,從讀書開始,我們一起吃一起逛街都是我付錢,上班後,因為我的工資較高,我們出去也是我買單,後來她不管想要什麼,直接就發微信,我要xxx,給我買。後來我辭職了,她又找我買東西,我說沒錢,她居然在朋友圈裡說,多年的朋友,抵不過錢,抵不過一件東西。我當時真的無比氣憤,直接拉黑,十多年的情誼,到此結束。

幫忙是人情,不幫是本分。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忙就應滿懷感激,不卑微,但不是盛氣凌人。沒有任何人擁有幫忙你的義務,更不要說,那些聽起來就已經很可笑的過分要求。錦上添花尤為容易,但是雪中送炭最為難得,你所產生的不滿,就應從自身尋找原因,而不是毫不講理地掉頭埋怨願意幫忙你的人。

我們需要成為善良的人,但你的善良,務必有點鋒芒。

第二、每一個人,都應學會拒絕,適當拒絕。

電影《無問西東》里一個小細節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Robert對於當時救濟的一個孩子認了乾爹後,那個孩子的家長不斷地朝robert索取利益,要求他解決孩子的戶口,上學,學區房問題。

Robert說:「我不熟認了一個孩子,我是攤上一個親戚。」

過分善良,可能換來的不是感激,而是無休止的麻煩。就像農夫與蛇,好人未必會有好報,既然已經明白真面目,就不要抱有不實際的期盼。

不能夠冷漠到冷眼看他人赴死,但也不代表,所有的困難都要施以援手。

每一個人,都就應學會拒絕,適當拒絕。

再者,做善或施恩,講究「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雪中送炭是解決對方的燃眉之急,所謂的救急不救窮,也是這個意思。就像是一個人餓得奄奄一息,你這時候的一碗泡麵,或一瓢清水,他都能感激你一生一世。但當一個人已經吃得酒醉肉飽之時,你端上美酒佳肴,熱情伺候,只會令人陡生厭惡,哪有什麼感激而言?施恩行善,切忌「錦上添花」。

很多人以為行善施恩,幫助他人一定是好事,但這只是一廂情願而已。因為做善施恩也有其微妙,倘若你不懂其中緣由,也會令人陡生煩惱、痛苦和糾結。

從前有這麼倆鄰居,和尚和屠夫。屠夫和和尚都要早起,一個誦經一個殺生。屠夫一日對和尚說,你若早起,請叫醒我來殺豬。和尚應允了並和屠夫說,你若早起,請叫醒我誦經。但是兩人死後和尚去了地獄,屠夫上了天堂。

佛祖曰:屠夫叫和尚誦經,和尚叫屠夫殺生。

這則小故事,以前我看不懂,現在大約懂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鹿女 的精彩文章:

TAG:小鹿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