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紅柿打了激素不能吃?嚇到你沒有?答案來了!

西紅柿打了激素不能吃?嚇到你沒有?答案來了!

最近兩年,關於「空心西紅柿是打了激素」的傳言在網上廣為傳播。帖子稱,「空心的、帶尖尖的、外表紅裡面綠的西紅柿都是打了激素的,有毒不能吃」。

這傳言讓很多人惶惶不安,

望著鮮紅靚麗的西紅柿垂涎欲滴,

卻又有點糾結,是吃呢?

吃呢?還是吃呢?

GIF

追根溯源這一傳言起自某地方電視台某節目,當時的受訪者稱,空心的西紅柿都是用了植物激素的,帶尖尖的、外面紅裡面綠的西紅柿也是用了激素的,吃了都有毒。

對此,當時包括央視網在內的多家媒體均進行了闢謠反擊,北京電視台《生活2016》也就這一問題進行了科學解讀。

1

西紅柿為何會空心?

西紅柿空心的原因有很多,跟植物生長調節劑(即人們俗稱的植物激素)沒有太大關係。

植物生長調節劑(如番茄靈)的確能促進西紅柿果實的坐果和果實膨大,如果使用濃度過高的話,可能會導致其空心。但這並不是西紅柿空心的唯一原因。

光照不足、養分供應少、受精不當、外界溫度過高、肥水施用不當等都可能會導致空心。空心是瓜果種植中經常碰到的一種生理性病害。空心西紅柿屬於畸形果實,只是形態與正常果有點不同而已,可能口感稍差,但並非有害,是可以吃的。

2

西紅柿為何會畸形?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西紅柿是否長尖並沒有太大影響。在西紅柿種植過程中,尖的、桃形的、瘤形的、帶疤的等等,都屬於畸形果。

西紅柿果實能否發育成正常果,主要由西紅柿花芽分化的質量決定。如幼苗期花序形成時遇低溫、氮肥多、水分多,花芽過度分化,果實則形成桃形、瘤形或指形;如苗齡拉長,低溫或乾旱持續時間長,果實則形成裂果、疤果或籽外漏果實;花芽細胞分裂過旺,心皮數目增多,開花後由於各心皮發育不均衡,果實則形成多心室的畸形果。

可以說,畸形果是西紅柿種植中經常碰到的一種生理性病害,也是西紅柿種植的一個技術難點。另外,現在有些西紅柿長得長尖,其實是育種家選育出來的新品種。可見,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番茄是否長尖並沒有太大影響。

3

西紅柿的顏色是怎麼形成的?

西紅柿的顏色主要受基因調控,其色澤主要與果皮的類黃酮類物質、果肉中的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類物質有關。番茄紅素是成熟西紅柿的主要色素,也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

果皮顏色分為黃色和透明兩種,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果肉顏色主要分為紅、黃、橙色3種,分別由不同的基因控制,這些基因的不同組合使成熟西紅柿果實表現出不同顏色。

在西紅柿果實發育早期,果實內色素主要是葉綠素,在後期成熟過程中,葉綠素逐漸分解,類胡蘿蔔素不斷合成。由於西紅柿果實顏色受到許多基因控制,這些基因的作用機制在於控制類胡蘿蔔素生化合成過程的不同環節,從而影響類胡蘿蔔素的組成,最終使西紅柿表現出不同的顏色。

4

使用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果蔬安全嗎?

在國際上,至今為止從未發生過因植物生長調節劑殘留而引起的食用安全事件。在我國,使用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農產品對消費者來說也是非常安全的。

一是因為與其他農藥相比,植物生長調節劑雖然納入農藥範疇管理,但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致病、防蟲、除草的農藥,其產品大多屬於低微毒性,有些甚至因為幾乎無毒而被列入不需要制定殘留限量的豁免清單。

二是由於植物生長調節劑用量微小,如過量使用反而起反作用,農民也不大可能大量使用。因此,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產品上的殘留很低。根據2015-2016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項目(果蔬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調查與產品安全性評估)對45種果蔬產品2061批次樣品的檢驗結果,21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平均殘留值僅為0.001~0.059mg/kg。

三是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膳食暴露風險很低。對以上檢驗結果的評估顯示,21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暴露量基本都在安全參考劑量的1%以下。也就是說,只有超過以上實際殘留量的100倍以上,才有可能對消費者存在風險。在國際上,判定標準也定為不超過安全劑量即為安全。

如何去除或者減少殘留?

當然如果你還是不放心,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去除或者減少殘留。

一是放置。因為農藥殘留(包括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殘留)會隨著時間延長而不斷降解,一些耐儲藏的農產品如土豆、白菜、西紅柿等,購買後可以放幾天,一方面可以使農產品繼續熟化,另一方面農藥會降解而減少殘留。

二是洗滌。農產品表面的農藥或外部的農藥殘留較易被水洗掉,因此,在烹調前將果蔬等農產品用水泡半個小時,再沖洗一下,基本就可去除表面的農藥殘留。

三是去皮,蘋果、梨、柑橘等農產品表皮上的農藥殘留一般都要高於內部組織,因此,去皮是一個很好的應對方法。

四是烹調。高溫一般可以使農藥殘留更快地降解。

有意識地對農產品

進行適當處理是可以的,

但過分擔憂和處理是沒有必要的。

只要殘留不超標,

就不會出現安全問題,

就好比我們每次呼吸

都有可能會吸進病菌,

但卻並不會引起發病。

版權聲明: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來源: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系三農 的精彩文章:

TAG:情系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