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短視頻時代,我們為何甘願沉迷其中?

短視頻時代,我們為何甘願沉迷其中?

近年來,以快手、抖音等為代表的短視頻應用在青年群體中日益火爆,每天晚上刷手機看視頻,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項調查顯示,有49.1%的受訪者每天花費半小時以上瀏覽短視頻,而有66.3%的受訪者表示曾在網上發布過自己拍攝的短視頻。用戶從早期的圍觀逐漸走向參與,視頻內容卻是泥沙俱下。盲目模仿、惡搞低俗、內容涉黃……漸成網路新寵的短視頻,日漸暴露其良莠並存的內容生態現狀。當下,平台如何加強審核把關,已成為一道亟待解決的現實考題。內容同質化嚴重的短視頻平台緣何火得一塌糊塗?我們又為何甘願沉迷其中?

全民刷屏 「別人的世界更精彩」

短視頻在虛擬社群中已不單純作為工具性媒體存在,它成為自我表達、情感參與、資訊分享等多重動機的承載介質。人們生產、分享短視頻是一個目的性行為過程。當下流行的大多數短視頻應用里,用戶可以上傳自己拍攝的短視頻。買菜做飯、體育訓練、舞蹈教學、家庭聚會……任何內容都可以「搬」到網上被陌生人「觀賞」。

短視頻領域的一個現象是,除了做觀眾,許多年輕人還會自發去體驗。當有人拍攝自己購買某款產品或體驗某處旅遊的視頻,往往能引發觀眾的「效仿」。比如,一些喜歡玩遊戲的人,在看到視頻里有人使用「遊戲神器」,會立即去購買試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博士研究生李雅箏認為,在物質相對充盈的生活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人,更看重對個性化趣味和對美的追求,觸媒習慣呈現碎片化趨勢。而當下短視頻的「個性、好玩」等特點剛好滿足了這代人不喜歡隨大流、追求個性化的特點。他們通過短視頻的創作分享來滿足被理解、被認可的社交需求,這種需求相較於之前的一代人可能更為迫切。

用戶沉迷 「短視頻的癮戒不掉」

從地鐵公交到工作環境或者飯館,隨處可見瀏覽短視頻內容的用戶,短視頻佔用著越來越多的生活時間。似乎,以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呈現的短視頻內容已經成為了大眾所需。

「上快手和抖音的癮戒不掉。」在視頻評論區,網友經常如此打趣。在知乎上,也能看到類似提問,「父母最近開始沉迷快手抖音怎麼辦?」的話題引發百餘名網友的共鳴。在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看來,平台內容輕鬆愉悅、適合互聯網傳播,是平台爆紅的主要原因。

安徽大學傳媒類實驗教學中心副主任、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教師岳山認為,近幾年短視頻應用之所以廣受青少年歡迎,是因為視頻內容貼近年輕人群的潮流文化,視頻平台利用和迎合年輕人碎片化的觀看需求來制定產品策略,「滿足用戶快速表達的慾望和社會化傳播需求」。

質疑不斷 「有價值的信息太少」

然而,瀏覽和錄製短視頻的消遣之餘,很少有人注意與之而來的風險。在「極限高空挑戰短視頻博主意外身亡」新聞事件後,毫無人身安全保護的跑酷、滑板等危險運動視頻,依然被重點推送和置頂顯示,跟帖評論中不少網友都表達了擔憂。

近日,有人學抖音上的熱門翻跟頭片段,還造成了幼兒的嚴重受傷。也有醫生表示,短視頻平台上的惡搞視頻還會給被拍的當事者帶來心理陰影,有人因對手機鏡頭敏感恐慌而來求醫。也有投資人士稱,在泛娛樂化時代,用戶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夠以一種娛樂化的方式講述、呈現、解決,而消磨時間的「無聊經濟」或成為永遠的創業風口。

專家支招 「健全用戶投訴機制」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王雲飛則認為,現在年輕人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短視頻某種程度上讓年輕人從海量的信息中解脫出來,既讓他們感到休閑輕鬆,也讓他們獲取想要的信息,因此贏得年輕人的青睞。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建議,除了通過必要的內容審核機制加大把關和治理,還應對視頻作者實行實名登記制、健全用戶投訴機制,做到違法違規內容可自查、可溯源、可反饋,體現和保證平台應有的自凈能力。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常江認為,一些用戶追求感官衝擊,一定程度上滋長了低俗內容的傳播空間,「但短視頻內容仍需要以符合法律規定、尊重公序良俗為底線。」

當下,短視頻平台也已意識到用戶沉迷的現象,抖音近日就宣布將上線「時間管理系統」,幫助單日使用抖音時間過長的用戶進行自我管理,累積一定時間將會有浮層提醒用戶注意休息。

來源:新華網 中國青年報 北京日報 中國青年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 人民日報

綜稿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學者倡議構建中國敘事文化學
美好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