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洲科技創新合作前景更開闊 特約

亞洲科技創新合作前景更開闊 特約

袁志彬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研究員、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

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設置了「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開放的亞洲」「創新」和「改革再出發」4個板塊、共60多場正式討論,緊扣現實需要,引發各方高度關注。另據報道,今年的論壇年會上,中國將推動對外開放再擴大,並推出一系列新的改革開放重要舉措。可以預見,未來隨著中國開放發展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亞洲國家之間的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領域和空間將會越來越大。

科技創新是支撐服務國際間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建設、人才合作與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國際間開放合作的橋樑和紐帶。如在「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中,其中亞洲國家43國,約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的三分之二。如果亞洲國家能夠很好地進行科技創新合作,就會有力支撐「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落實。

首先,可以共同開展重大研究計劃。亞洲各國自然地理條件複雜、生態系統多樣,在全球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中佔有重要位置。因此,可以結合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牽頭髮起的「第三極環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TPE)研究計劃,吸收更多的亞洲國家參與。從地理的視角看,亞洲的核心區是以青藏高原為主體的第三極向西擴展,涵蓋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興都庫什、天山、伊朗高原、高加索、喀爾巴阡等山脈的泛第三極地區。泛第三極包括中國、尼泊爾、印度、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伊朗等?20?多個亞洲國家和地區,面積約?2000?萬平方公里,人口多達?30?多億。

通過「第三極環境計劃」,可以從亞洲核心區域甚至全球尺度上深入認識亞洲地區的資源環境問題,引領亞洲地區有關國家的資源環境科學研究,加強亞洲地區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抗災、減災等災害風險的管理能力,進而為應對全球性重大挑戰提出有效政策建議和系統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可以探索組建亞洲地區綠色發展聯盟。

其次,建議成立亞洲科技合作聯盟。亞洲各國通過建立科技合作聯盟不斷深化和拓展實質性的科技合作,具體可以通過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和創新平台、開展科技園區(中國在這方面有豐富經驗)合作和技術研發、聯合培養人才、加強科技人才的交流等方式,促進相關技術創新的擴散、轉移和產能合作。不斷深化和創新「項目-人才-基地」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合作發展模式,共同建設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具有高水平研發能力、人才集聚、示範引領的創新平台。當前,尤其要加強亞洲各國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共同建設數字亞洲。

第三,加強知識產權方面的合作。知識產權對科技創新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從發達國家和我國的經濟科技發展實踐中可以發現,知識產權與創新能力呈現正比關係。因此,很有必要加強亞洲地區各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合作與協調。以知識產權為制度工具,進行技術、能源、信息、資金、勞務等資源配置,推動區域經貿分工與合作。可以通過協商建立亞洲區域性知識產權協商對話機制、爭端解決機制和相關事務合作機制等。(責任編輯 王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幫寶適綠幫好用嗎?媽媽們的放心優選
商家「賤賣」空調不願發貨 稱售貨員算錯價格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