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捨命不舍財」的朝廷

「捨命不舍財」的朝廷

對於亡國之君,通常認為是不理朝政,胡鬧,殘暴造成的,對他們的遭遇,人們一般不會覺得他們可憐,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卻博得了大家同情,就連後世追謚的廟號「懷」「毅」「威」等辭彙也沒有任何貶義。

崇禎皇帝之所以被人同情,是因為在他在位期間亡國是非常冤枉的,崇禎皇帝非常的勤奮努力,在整個大明王朝里只有開國皇帝朱元璋可以和他媲美。同時,又能任用賢能,剷除閹黨。但是明朝先前的皇帝大多不務正業,把國家糟蹋的不成樣子了,到了他手裡已經無力回天了。

可是完全是因為這些原因嗎?我認為也不盡然,眾所周知崇禎皇帝生性多疑,崇禎在位十七年,更換了五十個內閣大學士,殺了兩個內閣首輔,七個總督,十一個巡撫。甚至規定,打仗敗了就把將領殺了,城池損毀了,就把當地的主管官吏殺了,以至於很多將領官吏紛紛降清。

歷史上對崇禎帝的評價還有一條,就是生活節儉,可恰恰就是這一條符合我標題所說的「捨命不舍財」的守財奴了。

按說生活節儉是一個美德,就像雍正皇帝,為了充盈國庫,也是節衣縮食。可是,崇禎皇帝和雍正不太一樣,雍正是生活上節儉,可是軍國大事上從不小氣,崇禎皇帝是對自己節儉,對國家也節儉,上樑不正下樑歪,皇帝小氣,於是下面的大臣有樣學樣,對國家大事也不捨得出錢。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逼近京城,崇禎皇帝坐不住了,要調集重兵和李自成決一死戰,可是打仗就是打錢,明朝國庫里沒有錢怎麼辦?

於是,崇禎帝找來了寧遠總兵吳襄(吳三桂的父親),要調吳三桂率兵守衛京城,吳襄見狀馬上提出:從東北到北京,大軍千里馳援,需要軍費100萬兩白銀。崇禎皇帝一聽差點背過氣去,國庫早空了,哪有錢啊。可是不給錢,吳襄就不發兵,於是此事就一直拖著,幾經折騰,最終封了吳三桂為平西伯才應允出兵,可是大軍還沒走到北京,京城就已經落陷了。

遠水解不了近渴,吳三桂進京需要時間,可是李自成馬上就到,京城的安危就要依靠京城的衛戍部隊了,他們的軍費一定是要給的,於是朱元璋天天要官員拿銀子出來,可是國庫已經沒有錢了,戶部官員也沒有辦法。

這時有的大臣大著膽子給崇禎帝上摺子,要他拿出內承運庫里的私房錢應急,崇禎一聽就急了,忙給大臣們哭窮:「內帑業已如掃」,意思就是我的私房錢早就花光了。崇禎帝到底有沒有錢他自己知道,大臣們也知道。李自成攻下北京後,從內承運庫里搜出3700多萬兩白銀。

國庫沒錢,皇帝也「沒錢」怎麼辦,於是崇禎帝便下旨逼迫大臣們「集資」,於是大臣們也開始「哭窮」,一個個的都說自己清白似水,家徒四壁。這點小把戲這麼騙得了崇禎皇帝,於是他列了一個名單,讓人挨家挨戶的去收錢。

這是要身邊的人帶頭才好乾,於是崇禎讓太監去找國丈周奎,周奎家財萬貫,可是太監登門後,周奎卻極力表示家裡沒有餘錢,太監沒辦法只得回去。周皇后知道後大怒,親自叫來周奎狠狠訓斥一頓周奎迫不得已只得拿出5000兩白銀,周皇后覺得父親丟人,又偷偷給父親送去5000兩自己變賣首飾的錢,讓他捐出去,可是周奎只拿出了3000兩,剩下的2000兩自己剋扣了。

國丈帶了個「好頭」,其他人就好辦事了,首輔魏藻德「咬牙」出了500兩銀子,據說拿出錢時還哭了,是因為拿出了一筆「巨款」。

當時還有的官員為了表示自己沒錢,將自己家的房子貼上「房屋出售」的告示,其他官員也是幾百兩,幾千兩的出。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在國庫中只抄出10萬兩白銀,統治了276年的王朝只有這點錢,糊弄鬼呢,於是下令把官員全部抓來,著自己家人的腦袋落地,自己挨了一番嚴刑拷打後,都乖乖的將錢吐了出來。

國丈周奎媳婦,兒子,兒媳全當面被殺後,自己被打的快斷了氣,才拿出了50多萬兩白銀;魏藻德被夾斷十指拿出了幾萬兩白銀,最後還是被亂棍打死;那個買房子的官員被一頓「大刑伺候」後也掏出了70萬兩白銀;短短几天的時間,李自成弄出了幾千萬兩銀子。

國家危難之際,不眾志成城,一致對外,而是從上到下只想著自己,真到了城破國亡的時候,家沒了,錢沒了,命也不在自己手裡了。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更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警惕!因為這些原因,你的簡歷可能會被HR直接丟棄
我們快樂,首先因為我們是痛苦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