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鷹擊12對美軍航母威脅有限:射程短,不隱身,太易暴露

鷹擊12對美軍航母威脅有限:射程短,不隱身,太易暴露

鷹擊-12

美國在高速導彈——無論是火箭動力還是吸氣動力上,至今都是全球最先進的水平;美國在反艦導彈上更偏愛亞聲速,是出於射程、信號特徵控制、成本、維護性等一系列因素的考慮。特別是在針對高速反艦導彈的攔截能力上,美國比中國和俄羅斯都要強,強很多。

這方面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俄羅斯KH-31與GQM-163A靶彈的案例。

KH31

KH-31空射反艦導彈,是一種最大速度為高空3倍聲速、200米低空2.5倍聲速的液體燃料衝壓導彈,採用組合發動機設計。固體燃料助推器的主要結構,都被安裝在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內。該導彈分為I、II兩種型號,分別重610、700公斤;射程70公里、100公里;半穿甲戰鬥部分別重95、110公斤。

捕鯨叉

而同類的空射亞聲速反艦導彈,比如美國的捕鯨叉反艦導彈為例,全程掠海飛行射程120公里,重量556公斤,而戰鬥部重量達到222公斤。特別要強調的一點是,根據美國的實際測試結果;如果KH-31以全程低空飛行,其射程僅16海里,也就是竟然還不到30公里。

這意味著在射程上,亞聲速型號具備壓倒性的優勢,威力上也更好。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超聲速飛行的導彈,其阻力遠遠高於亞聲速型號太多了;這要消耗多得多的燃料才能克服,特別是在超低空的高速飛行過程中,氣流壓力和摩擦發熱非常劇烈,需要非常高的結構強度和材料耐熱能力。

這意味著高速導彈的製造成本非常昂貴,大量涉及到鈦合金和高難度的結構製造工藝,同時結構重量還很大。

付出這麼高的代價以後,高速導彈的突防能力並不見得就比亞聲速的好。以KH-31為例,它是典型的三代超聲速導彈,彈道規劃和機動性有限,採用的仍然是末端先躍升、然後小角度俯衝攻擊模式。

特別是在接近目標時,KH-31的飛行速度要降低到350米/秒,在末端上的速度遠比多數人想的要低。小角度的末端躍升俯衝攻擊設計,最早也被70年代的早期捕鯨叉導彈採用,但很快就根據英國馬島戰爭中的實際經驗被廢除。1982年服役的改型已經開始採用全程掠海飛行。

GQM163A

在俄羅斯時代,KH-31被出口多個國家——其中包括美國。美國以靶彈的名義大量採購了改彈進行研究和實彈攔截試驗,判定KH-31性能不足以對美國現有防空反導系統形成威脅。但是考慮到俄國、中國在這一方向上的持續投入,未來美軍將面臨更高性能的高速衝壓導彈威脅。

於是美國索性開發GQM-163A靶彈,直接模擬俄中下一代產品的可能突防設計:多種彈道可變、大扇面轉彎、高空大角度俯衝、高過載蛇形機動等等。而這類突防特徵,在當時服役的捕鯨叉中已經具備多種類型。

日本引進該靶彈用於研究俄中同類產品威脅,並研製自己超聲速導彈

GQM-163A靶彈研製成功以後,美國海軍每年要進行實彈攔截訓練科目至今。國內鷹擊-12導彈性能比KH-31有跨代性的突破提升,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是,在鷹擊-12研製成功之前,美軍就開始大量使用同級別性能的靶彈進行攔截訓練了。

這也是筆者以前強調過的觀點:對於美軍這樣的對手,反艦導彈體系需要儘可能覆蓋所有可行的技術方向。鷹擊-12不足以為中國帶來面對美國航母的致命威脅能力,中國仍然需要開發亞聲速的遠程隱身巡航導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知健 的精彩文章:

中國海軍最大任務仍是近海作戰,核動力航母價格太貴養不起
這毀滅性武器美軍167次試驗全部成功,中俄水平差太遠

TAG:候知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