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生荃:抹不去的記憶

孫生荃:抹不去的記憶

咱們村——記得住鄉愁的文學平台

第1108期

抹不去的記憶

文 | 孫生荃

每當我的寶貝孫子,噘個小嘴童聲童氣的喊我爺爺時。在心裡高興之餘,又多了一份感傷的情緒。那就是讓我想起童年時爺爺的一些往事。

我的家住在遼東南部的東溝縣黑溝鄉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我離開家鄉

已有三十九個年頭了。(現在東溝縣已改為東港市)爺爺在我記憶里的故事從

來不忘,因為那是一份記憶的美好,又是一份痛徹心肺的憂`傷。

爺爺在我的記憶里,他個頭不高,穿一身退了色的黑便裝,腰上裹著一件淺蘭

色更生布小圍裙。夏天,穿奶奶做的千層底布鞋。冬天就穿豬皮靰鞡。腳脖上扎了個腿綁。頭戴一頂屬於那個時代才有的黃氈帽。總是利利索索老實厚道的一位老人。

爺爺是倒插門,成了我的繼爺。但我小時侯,從來沒人告訴過我。也沒聽誰說起過這事。可能是怕傷到爺爺的自尊和影響爺孫情感吧。但我從來沒感覺到他是我的繼爺。痛我們這些孩子,像痛他自個的眼珠,爸媽要是來氣打我們,他總是給我們說情護著我們,去批評爸媽。要是我們真的做錯了,他會心平氣和的給你講道理。儘管我小有些聽不懂,但還是知道爺爺善意的好。

小時侯,我們家很窮。沒錢買玩具。那個時侯,有錢也買不到我們愛玩的玩具。爺爺他可不讓我們落後別的孩子,變著法給我們做玩具。帶軲轆的小木車,轉出花紋還有聲的冰猴,冰爬犁,推著跑的鐵圈子,蹓蹓球,雞毛健子,木頭手槍等等。人家孩子有的,他必須讓我們也有。因為我們兄弟多,時常搶玩具打架。爺爺為我們每人訂了一個小木箱,還陪上一把小掛鎖,把自個的玩具書本什麼的都自個經管起來。他用麻紕搓成細繩竄上鑰匙,一頭系在褲腰帶上,那頭帶鑰匙的放進褲袋裡,來個雙保險。這個方法,我現在還在用。一輩子沒丟過鑰匙。只從爺爺釘完小木箱後,我們哥幾個再也沒為搶這丟那打架了。也養成了一個經管東西的好習慣。

爺爺他一生很苦。跟奶奶結婚時我們家窮的飯都吃不上。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人民公社化三級政府領導,走集體化道路。早晨,生產隊長一聲哨響,能勞動的男女都帶上自家工具去小隊部,聽從隊長分配活。就開始了一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因為爺爺是個誠實厚道,又肯出力,話語又少的一個老實人。隊長就讓他當了生產隊的飼養員。騾馬牛羊在加小駒子,差不多百十來頭牲口,都靠爺和另一位搭當飼養。整天不得閉。鍘草,粉飼料,清糞什麼都干。到年底和爸媽三個勞動力,強把口糧領回來家。誰家老力少的,口糧都領不回來。就別說余錢了。青黃不接的時侯,只好烀土豆子,青棒子苞米補濟溫飽。想花個零錢,那也是一種奢侈。有學生的人家買書本交學費雖沒幾個錢,也得靠賣雞蛋,上山挖點藥材賣給供銷社換點錢維持。

記得那個當時,家家都喝玉米小楂子粥。好人家能貼上一鍋圈大餅子。我家孩子多,經常為了吃飯打仗。爺爺在吃飯時,總是大碗大碗的喝粥和菜湯。用肚子剩下來,讓我們吃乾的,並說我們正長身體需要營養。

奶奶心痛爺爺,在小雞開張後煮幾個雞蛋或蒸碗雞蛋糕給他吃,可爺爺他總依不原吃為由分給我們吃。

爺爺他愛抽葉子煙,但從來不買。找個旮旯開個小片荒種些,雖長得一般。可也供上爸爸奶奶和他三桿煙袋鍋子抽。爺爺他喜好喝點小酒。在那當時,八九角錢一斤的散裝,他也一年不買一次。只是來客人和年節別人孝敬他的,才算是解解饞。

爺爺他在來回上班路上,總是揀拾破瓶楂子,破繩頭,廢馬掌,廢塑料布攢著。換來錢都給我們買了書本和小人書。他自個一分錯錢不化。爺爺他一天書沒念。雖不識字,可他非常重視學習,在我念書時,他就總跟我說:〃老四啊,好好念書。長大當個一官半職的,讓爺亨點清福!"眼神里充滿了鼓勵的愛和期望。我們哥六個,在當時如此困難的境況下,四人讀完高中,兩人讀完初中。我們家的念書熱,被親屬和鄰里笑話。我們在冬季上學時,爺爺他總是抽時間梳些苞米窩子墊在鞋裡。生怕我們腳底板著涼生病,影響學習。到現在,我們哥幾個沒有一個得著涼的病。

在我十三歲那年冬天的一個傍晚,外面下著大雪。生產隊長招集社員開會,實際是一次為爺爺獻血的動員報名會。在當時,人聽到抽血,覺得這是天大的事,抽完還不得死啊?!在這種認識下,故沒一人報名。獻血救命的會泡了湯。我和爸爸一家人急的團團轉。鄉衛生院來到大隊的電話響個不停。怎樣去回答呢?!爸爸陷入了哽咽的痛苦中。有一種叫天天不迎,叫地地不靈的無耐。我們只好默默的為爺爺祈禱,祝他病情能有好轉。爺爺的病,純是因勞力過度,再加上吃不好,睡不好,營養不足導致的肝硬化復水住進了鄉衛生院。當時,我還小沒人告訴我爺爺住院的事。結果在獻血未成的第七天早晨,噩耗傳來。生產隊用最棒的四匹馬大馬車,將爺爺的遺體拉回了家。看到爺爺僵硬的軀體,靜靜的躺在堂屋正中的門板上,一家人,淚奔了!!!天塌了。連裝老衣服,也是借錢買布現做的。爸爸請隊里最好的木匠,硬將在下屋放了多年的老楊木,做成爺爺的壽棺。全村人都來幫忙和送別。把爺爺送到他生前自選的墳地,柳師付家後山一個朝陽避風的山窩子里。

就在那天晚上,爺爺的真實身份才告訴了我們這些晚輩。因為他沒進老孫家祖墳,這是個疑點。就這樣在爺爺入土為安後,公開了他的秘密。但我們現在也不承認這是事實。

至於為爺爺獻血一事,當時我幼小的心中確實埋下了仇狠的種子。但今天,我已理解了當時山裡人對獻血一些知識上的誤解。致使這樣一個結果的發生。

爺爺去逝後,爸爸和我們這些晚輩,從沒因他是繼爺而怠慢。在祭祀中,總是走到他的墳前,扣頭脆拜,燒紙送燈,淚流滿面。

爺爺的一生。他的音容與品質從來沒在我們心中消失過。他為人處事的一言一行,對我們兄弟走向社會影響很大。爺爺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又沒有走遠。他將一個人的高貴品質留給了後輩。他永遠是我的親爺爺。他象一棵長青松綠在我們心中。

一個人的一生,不一定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一個人的品質比任何東西都珍貴,都讓人無法忘懷。

我崇敬一個人的驚天動地。更崇敬一個人他一生的高貴品質。爺爺的品質,影響了我們一生。我們像他一樣善待他人,關心和愛護身邊的人,勤勞吃苦,尊老愛幼,支持下一代的學習和生活。現在,我們哥六個,十二個孩子中,八個大學生,其中有四個考上研究生。我們的所作所為與爺爺的言傳身教不無關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我們繼承爺爺的品質,在教育和影響下一代人。

這正是:

山村小河日夜流淌

訴不盡爺爺恩情長

靈魂歸天善愛猶在

青山巍峨永銘緬懷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繼爺,以致緬懷!

編輯 香如故 果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咱們村 的精彩文章:

李建美:年的那些事
志華:且敬夫君一杯酒,惟願夫君順安好

TAG:咱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