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中國農民起義是家常便飯,為何歐洲卻很少有?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代中國農民起義是家常便飯,為何歐洲卻很少有?原因其實很簡單

縱觀中國整個歷史進程,農民起義猶如家常便飯,近的有太平天國起義,遠的有黃巾起義,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多不勝數。雖說絕大部分農民起義均以失敗告終,但一個王朝的更替,大多卻是從農民起義開始的。

在這些農民起義中,成功的案例唯有劉邦、朱元璋和李自成了吧。雖然李自成很快就被清軍滅了,但卻是他將明朝顛覆滅亡。

在中國出現如此之多的農民起義,為何歐洲卻出現的很少?

一、中國自古以來,皆是群居,相對歐洲來說,人口集中。反觀古代歐洲,地廣人稀,生產力落後,且國少民少,想要發動大規模農民起義,很難!加上古代歐洲實行的是分封制和封建莊園經濟。封地和莊園,又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國家」,相互不交流。

若真有一些農民「不知好歹」,城堡主人也會立馬派出騎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消滅。哪怕單憑一位城堡主無法消滅,他們也會讓其他城堡主前來支援,此時的聯姻作用展現無疑。

試想一下,在這種環境下,農民想要起義,難度何其之大。不過等到後來,歐洲的生產力不斷提升,莊園制度也漸漸被取締了,而前期難以見到的農民起義,也隨之多了起來。

二、古代歐洲實行精兵制,軍隊制度相對單一,並不會像古代中國一些地方,可謂是全民皆兵,再加上古代中國擁有屯田制。反觀古代歐洲,原本人口就少,所需兵力也有限,於是,部隊也就成了一種職業,並非像中國一般,是諸侯之間爭霸的利器。

精益求精,古代歐洲的騎士待遇自然也就十分豐厚。這些騎士可以說是領主他們用錢砸出來的,裝備精良、待遇豐厚,對貴族和領主自然是忠心耿耿。憑藉這身裝備,又加上長期訓練,普通的農民又如何是他們的對手,瞬間秒殺。

三、歐洲與中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宗教與皇權。在歐洲,宗教的影響力甚至蓋過了皇室,甚至一些宗教則讓信徒宣揚人生來就有罪,就應該受苦受累來消罪,也練就了歐洲人在面對壓迫時選擇了忍讓與順從。

但古代中國則不同,是以皇權至上的封建王朝,宗教影響力遠遠達不到這般。農民對於生活,要求不高,只要能吃飽飯、有地方睡,至於誰當皇帝他們不管。可一旦王朝昏庸不堪,百姓民不聊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思想便噴涌而出。在權力和金錢的誘惑下,也間接造成了農名起義的泛濫。

四、政權不同。古代中國作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它的權力主要集中在皇帝和士族官僚階層手中。一些有野心的士族則會煽動農民暴動,然後士族挺身而出,帶領他們推翻王朝,建立新政權。相比純正的農民起義,這種成功概率會大大提高。

反觀古代歐洲,他們的權力始終維持在教會和貴族手中,雙方互通有無,但對農民卻有極大的提防。可以說,教會和貴族包攬了所有的權力,與農民毫無關係,唯有被剝削。等農民參與到權力當中時,歐洲已經進入到了資本家和工人的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糖說史 的精彩文章:

此類女人在古代毫無地位,其中一個用途,隔著屏幕都覺得噁心
此皇帝執政30年,其才幹遠超諸葛亮,卻因一成語被誤解為蠢材

TAG:糖糖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