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死亡終將到來,你想好怎麼活了嗎?

死亡終將到來,你想好怎麼活了嗎?

(這是一篇書評,但也不只是一篇書評)

對於死亡這件事,中國人向來是很避諱的。

殊不知,只有明白了死的真相,才會明白生的意義。

那些經歷過生死考驗的人,後來都活的更加強大了。

(一)「未知生,焉知死」

兩千多年前,耿直BOY子路向孔子請教道:

「老師老師,我們該如何去侍奉鬼和神?」

孔子劈頭蓋臉一頓熊:

「伺候人的事兒你都還沒搞明白呢,還有心思去想怎麼對付鬼?」

子路又問:

「老師老師,那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死?」

孔子又是劈頭蓋臉一頓熊:

「活著的事兒你都還沒搞明白呢,還有心思去想怎麼死?」

耿直BOY子路不敢再問了。

自此之後的兩千多年,中國人談「死」色變。

不但不願意談論「死」,很多人還天天琢磨怎麼能永遠不死。

比如最先統一天下的嬴政同學。

頭一次取得這麼大塊的土地,嬴政更多的是對各方穩定不放心,於是下血本把高速公路修遍全國,天天乘著他六匹馬拉的豪車,去東巡西巡,南巡北巡。

當他東巡到達龍口這個地方的時候,遇見了方士徐福。

徐福說,東海有三座神山,山上住著的神仙,神仙吃著可以長生不死的仙丹。

嬴政一聽,信了。然後馬上開始一輪又一輪的天使投資,給錢給船給人,只要是徐福提出的,什麼條件都答應你。

結果嬴政還沒等來仙丹就先死在巡遊路上,享年只有四十九歲。

而徐福卻帶著五百童男童女消失在茫茫東海,留下一樁歷史疑案。

再比如重口味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

嘉靖同學剛當皇帝那幾年也算是牛人一個,先處置了不老實的太監,又懲辦了不聽話的大臣,然後大權在手,天下我有,頗有他的七世祖朱元璋當年的風範。

但是,從此之後嘉靖就迷上了長生不老,硬是把皇宮改造成了太上老君的宮殿,天天在裡面煽風點火煉製丹藥。

為了煉丹,他曾失手一把火燒了永壽宮。

為了煉丹,他動用了三十分之一的國家財政收入。

聽說露水可以延年益壽,他命令宮女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採集露水。

聽說「紅鉛」能夠滋陰補陽,他在民間採選了1080個8到14歲的女孩子,收集「紅鉛」。

「紅鉛」是什麼東西?竟然是女孩子的姨媽血,且以女孩子的人生第一次姨媽血為最佳。

為了「紅鉛」,嘉靖不惜讓宮女們服用藥物,導致很多女孩子失血過多而死。

為了保證「紅鉛」的純潔,他還要求宮女們在月事的那幾天不吃不喝,導致很多女孩子餓死。

後來,宮女們實在被逼急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她們拿一根繩子悄悄勒住了嘉靖的脖子……

但是,這幾個柔弱的女孩子在慌亂之中把繩子系了個死扣,嘉靖躲過一劫。

雖然最後這幾個女孩子失敗了,但她們寫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宮女起義運動,嘉靖也成了歷史上唯一一個差點被宮女殺死的皇帝。

而最後的最後,嘉靖正是因為吃了太多丹藥,剛到60歲就GAME OVER了。

因為他吃的丹藥里還含有砒霜、水銀、雄黃、硃砂……

除了這兩位皇帝大大,歷史上通過煉丹追求長生不老的人還有很多。

比如漢武帝劉徹、隋煬帝楊廣、唐太宗李世民、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恆、清世宗雍正爺……

除了皇帝,文藝圈裡魏晉竹林七賢的嵇康、阮籍都煉過丹,詩仙李白很認真地煉過丹,大詩人白居易煉過丹,一代大文豪蘇東坡也煉過丹(不過據說他是為了治痔瘡)。

對於平頭百姓而言,煉丹可能太奢侈了。但是每個看過《西遊記》的人,大概都曾臆想過,若是當初孫大聖在閻王老兒的生死薄上任性地畫叉叉的時候,順手把自己的名字也給叉掉就好啦!

總之,中國人總是不敢正視死亡,總是想逃避死亡。

(二)日本人如何看待死亡

與我們不同的是,日本人對死亡的思考與討論比我們深入的多。

這與日本隨時可能發生地震、海嘯、火山噴發有關係,因為隨時可能會死,所以要好好想想死亡這件事兒,倒是也蠻悲催的。

正如日本禪宗大師,世界禪學權威鈴木大拙所說:

「日本人沒有什麼特別的生命哲學,卻有死亡的哲學。」

日本人認為,一個人從生到死沒有絕對的距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個人從生到死不過是自然的簡單輪迴,死就是一扇門,當死神來臨時,人就是通過這扇門到另一個世界去。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寫道:

「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因此日本人從不畏懼死亡。

日本人普遍相信生死輪迴,死不要緊,往生很快就會回到現世。

所以那些彪悍的日本武士分分鐘敢把腸子掏出來給你看,所以有不計其數的日本人淡定地走進日本自殺聖地——富士山下的青木原樹海。

大概每一個日本人選擇死亡的那一刻,腦海中都有一句「我一定會回來的」飄過。

在這樣的生死觀念中,催生出一系列災難題材作品和與生死文化有關的作品。

比如外星人侵略地球一定先攻擊日本,世界毀滅一定從日本開始,奧特曼打小怪獸時毀掉的東京市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三圈。

比如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入殮師》——一部深刻探究死亡話題的影片。

再比如日本作家湯本香樹實這本很簡單卻又很不簡單的小書:《夏日庭院》——

死亡本是沉重的話題,但當我們通過三個熊孩子的眼睛去看,就變得一點兒都不沉重了。

木山、山下、河邊三個熊孩子是同班死黨,關係鐵到就連上廁所也要搭伴一起。

因為山下去參加了奶奶的葬禮,他們對死亡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一探究竟。

怎麼才能真正的看到死亡呢?心機BOY河邊想到一個好辦法。

他發現郊區的一個破院子里,有一個看起來八十多歲的獨居老爺爺,於是對小夥伴們說:

「咱們去監視那個老爺爺吧,看看他是怎麼一個人死掉的!」

從此之後那位孤單的老爺爺身後多了三個跟屁蟲。

好小子,真有你的!真想替老爺爺道一聲「草泥馬」!

出乎意料的是,老爺爺死的沒那麼快。

更出乎意料的是,三個熊孩子的身影很快就被老爺爺發現了。

但是經過一番你來我往的交流,他們成了好朋友,熊孩子們慢慢忘了他們最初的目的。

老爺爺人生最後一段旅程因為有三個熊孩子的陪伴而更加精彩。

那年夏天,他們在老爺爺的庭院里做了很多事情,留下很多快樂的記憶,他們看到了生命中最美的風景。

正當他們沉浸在夏日庭院里快樂的時光中,老爺爺卻在不知不覺中走到了生命盡頭……

(三)未知死,焉知生

當我們探究「死」的時候,終究是在探討該怎麼活。

「死」能給我們帶來什麼,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經歷過死亡的考驗的人,後來都活的更加強大了。

因為天災,李連杰經歷了死亡的考驗。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發生8.9級地震,引發生海嘯。

當時李連杰正與全家人在馬爾地夫度假,海嘯來臨時他正帶著女兒在海邊散步。

也許是得益於有個好身體,或者乾脆就是命大,最終李連杰帶著女兒逃出了災難,而且他的家人們都安然無恙。但是他眼睜睜看著二十多萬人喪生。

這件事對李連杰的影響是巨大的。不管你是什麼國際巨星,什麼功夫之王,在災難面前,你都像一隻螞蟻一樣脆弱。

回國後,在演藝界為這次印度洋海嘯舉辦的愛心匯演現場,李連杰當場決定發起「壹基金」。

做公益,李連杰是認真的。他自己捐出一大筆錢不說,還用自己的影響力聯合了柳傳志、馬化騰、馬雲、王石等企業界十位大牛組成「壹基金」的董事會。他願意放下身段單膝跪地,只為感謝為壹基金捐款的泰國公主。後來我國發生的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他的身影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救災現場……

李連杰說:「死亡隨時可能進入生命的過程,人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正是這場死亡的考驗開啟了李連杰人生的第二大主題。

因為人禍,胡歌經歷了死亡的考驗。

胡歌剛出道時是以小鮮肉的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的,06年他經歷了一場車禍,與他一起的好友兼助理張冕當場死亡。胡歌死裡逃生,但醫生在他臉上縫了120多針,他毀容了。

但是胡歌沒有因為毀容而停止自己的演藝事業。

在一段很長時間的沉寂之後,胡歌出演了《琅琊榜》,《偽裝者》,《大好時光》,這三部戲,部部大火。胡歌一舉拿下了國劇盛典「最佳男演員獎」、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最具人氣男演員獎」等多個獎項。

胡歌后來說:

「出車禍之前,我比較浮躁。沒有願望去真正認識自己。車禍把我撞離了原本的軌道,讓我可以安靜下來審視自己。」

是這場死亡的考驗帶來了胡歌事業的巔峰。

因為命運,史鐵生經歷了死亡的考驗。

二十一歲之前的史鐵生是個身高一米八多的健壯大小夥子。

但是在「最狂妄的年齡」,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使他住進醫院,出來後就雙腿殘疾,以後的日子只能坐在輪椅上了。

後來他又身患尿毒症,需要靠透析來維持生命,每周3次的透析,1000次針刺,讓他的血管變成了蚯蚓狀。

史鐵生一度想自殺,但最終他選擇用筆來超越生命的困境。

經歷了這場命運的捉弄,對他來說生命的意義變得更加特別。

在他的《務虛筆記》和《病隙碎筆》中,他深入思考了生與死,殘缺與愛,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他以此成為中國當代作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史鐵生說:

「死亡是一個必將到來的盛大節日。它終將到來,我們無從躲避。」

是死亡的考驗讓史鐵生找到了生命的價值。

陀思妥耶夫斯基經歷死亡的考驗,卻是因為有人給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

陀氏年輕的時候是個熱血青年,是個狂熱的革命分子。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一篇被沙皇政府和諧掉的「禁文」。

小陀同學讀完很興奮。

不光自己興奮,還想讓同志們一起興奮,於是他滿腔熱情地當眾朗讀了那篇文章,引起巨大的迴響。

結果,沙皇尼古拉知道了這件事情。

沙皇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陀氏被抓起來,沒收所有的財產、文件、書籍,判處死刑。

行刑場上,萬念俱灰的陀氏被蒙著眼睛綁在行刑柱上。恐怖、急促的鼓聲響畢,行刑士兵舉起槍,向他瞄準。然而,三分鐘過去了,槍聲依舊沒有響起。

突然,校場響起了縱馬賓士的聲音,一個宮廷侍從武官來到刑場,吹響了停刑的信號,陀氏被解下來。

接著,檢察長宣讀了沙皇的特赦令:「陀思妥耶夫斯基,改判發配西伯利亞服苦役4年。」

其實沙皇早就決定「赦免」陀氏,但又覺得直接放了他太便宜他了。於是他吩咐,「赦免」必須在死刑儀式結束、發出最後一道口令「開槍」之前才能宣布。

在得知自己不用去死的那一瞬間,陀氏究竟是對沙皇尼古拉感恩戴德呢,還是在心裡默默問候了一下沙皇的祖宗十八代呢?我們不得而知。

但我們知道的是,陀氏的人生道路自此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監禁、死刑、流放、苦役、兵役,陀氏的一生承受了無窮無盡的苦難,但苦難最後都變成了他的財富。他創作出《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地下室手記》、《白痴》等重要作品,成為世界級的文學大師。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

「誰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會成為新人。誰能戰勝痛苦和恐懼,他自己就能成為上帝。」

是這次死亡的考驗讓陀氏的靈魂獲得一場洗禮與升華。

GIF

畢淑敏曾經說:

「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人生的意義便在於我們要努力賦予它的意義。」

其實對於活著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到底怎樣給自己的人生加上一個「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

我們之所以總是「山重水複疑無路」,只不過是因為「只緣身在此生中」

當你近距離地去接觸死亡,

當你很認真地去思考死亡,

當你很努力地去探究死亡,

你就在某種程度上跳出了「此生」,一切就都變得更加明了。

—End—

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駱駝書社 的精彩文章:

讓沈從文來告訴你,什麼才叫做「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TAG:駱駝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