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這個刷單窩點如何被查!

揭秘!這個刷單窩點如何被查!

浙江省金華市市場監管局稽查支隊執法人員近日在金華市豐亭東路1268號一家網路科技公司內,當場查處網路刷單行為。經初步估算,該公司近一個月的刷單流水近千萬元。

當天,該公司刷單人員已被控制隔離,執法人員正在進一步搜集保留網路刷單證據。

GIF

據介紹,今年年初,金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線索,發現金華某網路科技公司在大規模刷單。執法人員從一家網店的交易記錄和QQ聊天記錄中獲取線索,逐步關聯到這家公司。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排、取證,金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稽查支隊執法人員決定進駐位於金華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的作案窩點。

這家公司的場地有上百平方米,內有數十台電腦。執法人員在現場提取大量經營數據,其中包含涉嫌與刷單炒信相關的文檔、表格以及聊天記錄等,還有大量組織虛假交易的智能化硬體設備。

在執法檢查過程中,執法人員打開了刷單記錄,有網店僱用該公司刷一單,付出的傭金是6元,郵寄多以空包裹形式「送達」,其中可能還涉及泄露個人隱私。

從該公司自製系統網路記錄情況看,這家刷單公司提供給賴以刷單的物品有視頻監控、麥芽茶、電飯煲、運動服等各式產品。據負責該案的金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稽查支隊工作人員介紹,據初步證據顯示,這家網路科技公司從2015年開始從事為電商刷單炒信活動,相關員工10多人,近1個多月涉及刷單的流水金額高達1千萬元這家公司先讓店家按比數支付刷單傭金,通過購買大量手機卡,模擬買家手機客戶端真實購物流程,而後通過發空包裹來完成刷單任務。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揭秘刷單產業鏈:從提示到暗語 隱蔽手段躲監管

從發布需求到墊付資金從快遞作單到好評截圖,刷單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從「提示」到「暗語」,從假聊到發空郵包,刷單平台採用隱蔽手段躲避平台監管;

破壞數據真實性、衝擊信用體系、侵犯知情權,電商平台和消費者都是刷單的受害者。

「質量這麼爛的衣服,店裡的好評是怎麼來的?」近日,小張在網上買了一件銷量好且好評高達4.9分的黑色T恤,過水之後,不僅脫色嚴重,還一直掉黑色纖毛,根本沒法穿。仔細瀏覽後,她才發現,原來很多好評的內容如出一轍,甚至不同買家曬的照片是在同一場景下拍攝的。

「刷單套路深,網購需謹慎。」在網購時代,因摸不著、看不到實物,消費者大多依靠評價信息去判斷產品質量,這給了不良商家和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他們利用刷單的方式為網店提高虛假銷量和信譽度。這不僅擾亂了電商平台的正常經營秩序,還破壞了商業信用的體系。

刷單形成產業鏈

「說白了,刷單就是找『托』,用虛假購物把你的店炒起來。別人都這麼干,你不幹,生意就沒法做。」小任是一家銷售職稱考試題庫軟體網店的老闆,剛開始時,她請朋友們幫忙刷單,後來花錢找專業的刷單團隊操作。

她透露,相較於高昂的電商平台推廣費用,「幾元錢就能買好評、一兩千元就能升鑽」的刷單,得到了許多網店的認可和推崇。

不僅僅是網店,手機APP推廣、文章點擊量、餐廳點評……幾乎所有能利用網路進行銷售的東西,都有刷單的影子存在。而且,從發布需求、刷手接單,到墊付資金、快遞作單、代為簽收,再到完結交易、好評截圖,刷單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在QQ群搜索中輸入「刷」或「好評」,可以看到大量涉及淘寶、攜程、大眾點評等平台的刷好評群,而且都是成員接近2000人的超級大群,其中一個群的群文件中還儲存著很多操作技巧文件,如《注意這七點刷單安全方可無憂》《刷單最低報價表》《淘寶新規商家刷單要小心》等。

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巴巴識別信用炒作相關網站179個,發現若干社交軟體中專門從事信用炒作的群組5060個。

刷手的「隱身術」

在刷手的操作指導中,後台會特意提示「嚴禁在阿里旺旺聊天中提到平台、刷鑽、刷單等忌諱字眼」「同一淘寶號刷單保證『月不過20,周不過5』」。這些所謂的「提示」,就是為了躲避平台監管。

刷手在後台註冊完成綁定認證後,即可到任務大廳接任務。「手機、真簽、審核、實名、停留」「商保、江西省、客服聊天」……任務內容除了會標明刷手所需墊付金額和懸賞豆豆數,還會使用一些「暗語」。不同的「暗語」表示不同的刷單手法。例如「商保」要求刷手必須在網站購買300元的商業保險,「審核」意為接單後必須加商家QQ號進行審核,「客服聊天」則是需要跟商鋪客服進行假聊。

搶接任務並通過商家審核後,刷手即可進行付款,付款頁面有商家所提要求的具體操作流程,比如在淘寶首頁搜索關鍵詞、隨機點開相應數量寶貝鏈接進行比貨、按要求時間在頁面停留等,界面操作說明清晰明了。

完成相應操作,走完發貨、收貨、評價等流程,待商家審核無誤後,刷手便可得到所墊付的本金和傭金,佣金費用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類似的刷單行為是被明令禁止的,各大電商平台也在不斷加大對刷單行為的打擊力度。然而,在利益驅使下,各類刷單平台也在不斷轉換運作方式,分工更細,操作更隱蔽,假聊、購買快遞單號、發空郵包等手段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監管靠法律也靠技術

商家靠刷單賺好評,最終損害的是消費者的利益。有調查稱,超過3成的消費者因信了「刷出來的好評」而吃過虧。

網路刷單炒信在法律規制上多有違反。

一是違反了《網路交易管理辦法》。網路刷單炒信行為違反了《網路交易管理辦法》第四條「從事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應當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商業道德和公序良俗」和第十四條「網路商品經營者、有關服務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應當真實準確,不得作虛假宣傳和虛假表示」,及第十九條第一款第四項「不得以虛構交易、刪除不利評價等形式,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業信譽等不正當競爭方式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等規定。

二是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網路刷單炒信行為客觀表現為通過虛構交易方式進行虛假宣傳,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規定的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行為。

三是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廣告法》。《廣告法》第四條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

從網路刷單炒信行為部分案例實踐中可以看出,執法部門多根據《網路交易管理辦法》第五十三條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進行處罰,罰款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下,不能有效震懾違法經營者。業內人士建議可依據以下法律進行探索:

一是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處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第(六)款「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同時,行政處罰機關應當將處罰信息記入被處罰主體的信用檔案,並向社會公布。

二是可以依據《廣告法》進行懲處。《廣告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布廣告,責令廣告主在相應範圍內消除影響,處廣告費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廣告費用無法計算或者明顯偏低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依據第五十六條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承擔民事責任。

三是對刷單炒信行為每案必罰,每案必公示。對刷單炒信者進行行政處罰後,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和《工商行政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暫行規定》,案件要在企業名下進行公示。建議對刷單炒信的企業,可以在平台對其進行特別標註,及時提示消費者,對個人刷單炒信的記入個人信用記錄。

四是網路刷單炒信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參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的《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三條規定,「利用互聯網銷售偽劣產品或者對商品、服務做虛假宣傳,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另外在《電子商務法》的立法中也要明確設立對網路刷單炒信行為的規範規定和懲戒條款,其他涉及網路交易管理的行政法規和規章也做相關的詳細規定。

有專家認為,因刷單行為的技術性和隱蔽性,技術可能才是這一違法行為的終結者。也有專家建議,應儘早建立起對電商的徵稅體系,與交易數據進行對接,才能有力打擊刷單行為。

來源:綜合紅盾矩陣、工人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工商報 的精彩文章:

國辦印發《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葯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 從包裝到產品確保仿製葯質量
聯手了!江蘇、山東兩省工商部門建立網路市場監管戰略協作機制

TAG:中國工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