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凄風苦雨話寒「食」……

凄風苦雨話寒「食」……

天津這幾天的天氣,一天穿羽絨服、一天穿半截袖這樣的交替,我是體會到了蘇東坡講的「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這春日真如秋天般的蕭瑟,一看時間,啊!!「那知是寒食。」「寒」以前講過了,這周就想說說「食」。

一米也。從皀亼聲。或說亼皀也。凡食之屬皆從食。(《說文解字》)許慎這裡講:「食」就是聚集的米,從「皀」發「亼」的音。或者說由「皀+亼」會意。

說真的看完這個解釋我不明白「食」怎麼來的,民以食為天,這「食」字真從天上掉下來的,說不明白?

01

這是甲骨文的 「食」,這個字直接當個圖來看上部的「亼」是一個倒「口」形要張嘴吃下面「皀」里的飯。上部的「亼」也有人認為是個蓋子蓋著下面的器皿。

02

還有這樣的,這是張著大嘴對著「皀」 在流口水。這就是人低頭進食的樣子,這個字的繁簡異體字「飤」就帶有「人」字旁強調人在進食,但是在甲骨文中已經省去了這個偏旁,直接留下「食」字。

03

小篆中「皀」的上部短撇與「亼」的橫相連,好像是「人+百+匕」的結構。

04

隸書中「皀」上部已經化「白」為「日」,下部也隨著改變。

05

楷書中化「亼」的短橫為點。

06

書聖的「食」上部寫的極為舒展,中部緊收。

07

這就是《黃州寒食帖》中的食。

「食」的寫法千變萬化,這選的兩個草書寫法一個橫向一個縱向。簡化字的「飠」部就和這草書很像,凡是帶有這個部首的都和吃喝有關。

08

講了半天「食」字,都沒離開「皀」,我故意前面留下了這個扣現在要解開謎團了。

「皀」字能查到的讀音有bī、xiāng、guǐ、jí,名副其實的多音字。《說文解字》里講這個字是稻穀香氣的意思,像是穀子在穀皮中的樣子,下面之所以是「匕」那是用來取谷做飯的工具。真的是許慎講的這樣么?

這就是「皀」,是稻穀裝在器皿中的樣子。這器皿是「簋」,「皀」是「簋」 的初文,「簋」是古人用來盛放熟食的器皿,也是祭祀的禮器。我們現在明白了「皀」的意思,再想想「食」字,就是張嘴對著鍋的樣子。「皀」字單獨用的例子未見,這個字就是給別的字當構件用的,帶這個構件的字都與飯食有關係,我下面舉兩個大家想不到的例子。

這個字,是一個人坐在「皀」旁,這是來吃飯的。這個字就是「皀+卩」,現在寫作「即」。今天我們用的「即」有很多意思,這個字有動詞、名詞、介詞、副詞不同的用法,比如:「一觸即發」就有立刻、就的意思,「若即若離」就有靠近的意思,「成功在即」就是眼下、當前的意思。我們想想坐在鍋旁邊等著吃飯的樣子,就不難理解這些引申意了。

03

這是人吃飽了,回過頭去不看鍋了。這個字是「既」。這字也做副詞、連詞用,但多與完畢、結束有關。比如:「既往不咎」就是對過去做完的不追究了,比如「東方既白」就是天已經亮了。

今天的字就講到這裡,這講「食」不及時收筆,能引出無數的話題,畢竟人離不開衣食住行。說小了是填飽肚子的事,講大了是文化,飲食習慣的差異和變革體現著社會文明。單說古代書法作品中就有太多和「食」有關係比如《苦筍帖》、《食魚帖》,這要潛心整理肯定是一部「舌尖上的書法」。

本文作者

本堂

1987年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

天津印社社員、現供職於天津市津南區文化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日課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的二哥和趙孟頫的二哥
別再搞書法創新了,你的那點小花招,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TAG:書法日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