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商管理學院論語班·Day1·學員所獲·學而篇·1-3

青商管理學院論語班·Day1·學員所獲·學而篇·1-3

青商管理學院

誦讀國學經典 體悟聖賢智慧

學而第一共十六章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孔子說:「學習而經常實踐,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是很快樂嗎?沒有人了解自己,並不煩惱怨怒,這不才是君子嗎?」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有子說:「做人孝敬父母,尊愛兄長,而喜歡冒犯上級官長的,少有。不喜歡冒犯上級而喜歡造反作亂的,從來沒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工夫,根本建立好了,人道也就生髮出來。孝敬父母、尊愛兄長,就是人的根本吧?!」

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孔子說:「花言巧語,虛顏假色,這是很少有仁愛的。」

【注】《正義》包曰:巧言,好其言語;令色,善其顏色;皆欲令人說之。

來看看我們學員對三則論語的學習

何全恩

馬 功-班長

歡迎大家圍繞

「學什麼,怎麼學?」

「孝悌的意義?」

「如何求真務實?」

展開討論

覃永生

學習的目的在踐行,現實中我們學的大道理多,做的少,這次學習補上一堂人生智慧的課,我們上大學、上研究生課程只是學技能、知識。我自己來說,雖偶爾學習傳統文化,弟子規等,論語只知名,沒有系統研讀,感謝馬總搭建這個平台,有導師,有同修,進行邊學邊踐行,讓自己的後半生過的更有意義。孝敬父母,體恤兄弟姐妹,做一個有情有愛有智慧的人。

李曉屏

1.1范仲淹《岳陽樓記》: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其實與論語的君子有之道相同之意,收益匪淺。

徐傳捷

沈琰-學習委員

@李曉屏?每天多讀幾遍,不要交完作業就扔一邊了。熟讀成誦,讀順了以後,再看看能不能在理解上有所得

朱顏熙

個人感悟:

各種學習,無論是論語還是國學還是各種宗教,最終的目的都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積德行善,以人為本,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做好一切。以心為根,只有把自己的心調伏好了,才能擁有做人的資本,因為心才是根本。學習不僅能夠給人帶來智慧,更多的是思考。

馬功-班長

@李曉屏?孔子非常看重實際行動,經常告誡自己的弟子應當言行如一,力戒空談巧言。在孔子的眼中,善於花言巧語的人,表面上討好別人,暗地裡只是為了一己之私。這種人言行不一,為了自己的圖謀,可以不辭手段,簡直就是一群宵小之輩。

蘇超勇

個人感悟:

以前對傳統文化了解甚少,現在本人也在讀弟子規,感覺以前傳統文化還是注重孝道、仁義,現在大部分人盲目追求利息,學習傳統文化還是有利於我們提升綜合文化素質,感謝馬總搭建的這麼一次很好的學習平台,感恩感謝

胡宏偉

個人見解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上學工作創業可以說無時無刻我們都在學習,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交朋友要有忠義之心,為人子女要孝敬父母,為人處世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巧言令色,大丈夫在世,拿得起放得下,一定要有大格局。

常華

為什麼學?怎麼講如何學?正如西方有,中國有,個人理解,這是一部抒情的人道主義著作,今年花開去年枝,不了解論語就不能了解中國人為人行事的根據,也就不了解整部中國歷史,由無數個與生活生命切實相關的價值點組成,價值觀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由一個個價值點討論出來的,這正是學習的主旨所在。孝悌是一個漢語辭彙,只對父母還報的愛,悌,是指兄弟姊妹的友愛,孔子非常重視孝悌,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釋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我要利用這次學習機會,努力充實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積累,勤於學習,向同伴學習,學習他們的經驗,學習在不同情況下處理問題的方法,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能,新的技術,擴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餐飲和前廳的各項工作技能,只有勤奮學習,勇於創新,奮發進取,才能帶領好自己的團隊,我總結出一條做企業的領導要樹立求真務實的具體觀。

徐傳捷

也說「學而時習之」。《論語》的學習雖然以前也學習過,平時也有所涉獵隻字片語,但是靜下心來再來系統體會、學習,加之學習班的約束和導師、同學之間的探討、交流,我自己認為是一個難得的修養之旅。一則:即便自己想再學習,是不是系統?有沒有恆心?是不是會再一次被「惰性」打敗?都不得而知。加入了學習班可以在組織形式上被督促,同時也可以看到每個人不同的「論語」,相互借鑒、提升。說白了就是有人義務督促我學習,感恩學習班的付出著!(本來現在的時間午休,因為上班時間有時沒有時間「開卷有益」,因為被督促,所以午休時間用來作業);二則:學而時習之,溫故知新,會讓我對「論語」的每一句經典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對生命的頓悟而有新的感悟,從而有新的提升乃或思考,最終達到清爽、恬靜的狀態。學而時習之,就會有不一樣的、區別於昨天的明天。「十四歲的《紅樓夢》和四十歲的《紅樓夢》天壤之別」,《論語》亦然也!

覃永生

「孝悌」兩個字做好了,就是做好了人的根本,假如這兩個字做不好,再高的才華,再富有的財富,再有權力也是失去做人的根本。我從自己孩子的身上有時看到孩子給我們發脾氣,我就深感孩子的教育出問題了,只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忽略了教做人的道理,也是自己的無知和淺薄造成,今天我們學論語,就是長智慧,做榜樣,讓孩子從我們身上看到「孝悌」,讓孩子也孝敬父母,尊重長輩,愛護小輩,讓孩子懂得做人的根本,培養孩子有一顆仁愛之心,我們家長就放心了。現實生活中我們養了許多「白眼狼」,讓許多父母受罪,改變人生,從學習傳統文化做起。

牟青梅

《論語》主要是對仁、義、禮、智、信的探討,《論語》也是對後世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書,不管如何做人,只有仁、義、禮、智、信在心中,以心為根,才是人生最根本的智慧。

董福元

《論語》1--3篇學習心得

能進入該群是我特別激動,感謝「緣分」給我機會,有幸能和群友一起學習《論語》,看大家思悟分享心得,是我張了不少見識,本人以為,學習《論語》就如同修行,要有一顆虔誠頂禮膜拜之心,態度決定結果。我們對長輩對兄長要孝悌,對論語這樣的經典也要講孝悌,只要捧著一顆孝悌心學習,每個人都會達到自己理想的學習效果。

牟珈儀

在今日論語學而知篇1~3中深刻領會到學而致用的重要性,學中去實踐見證智慧的精華。在學習班能交到來自不同行業朋友並從中吸收到很有價值的見樹,是我今生一大樂事;在工作,生活中以君子的標準平和謙卑的心對待,不斷修練自己的德行,且行且珍惜。

宏娟

學習論語學而篇自我感悟:

「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理解我,但我並不怨恨、惱怒。因為別人的不了解而憤憤不平,爭吵不休,實際是缺乏氣度與自信的表現。別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諷刺,我不與之爭,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堅持,如此而已。人不知而不慍,不僅僅是一種大度,更是一種對自身所堅持之道的自信與堅守。

馬霖泉

記得若干年前大山裡的老師教我們學《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老師解釋說:兩千年前孔老夫子說了,學習一定要經常複習,才能學好記好,才能學開心,你們一天天的看似在學習,從來不複習,能記住嗎?能開心嗎?……

所以,小時候我的學習就是死記硬背,不斷地抄寫、背誦、記憶……

終於考上了縣城高中、省城大學

學中醫之後,大學老師也強調我們要多背口訣、多背湯頭、多背經典……大二見習時臨床課有些傻眼了:背的口訣、湯頭、經典用不上

幸虧有位醫古文吳正中教授點醒我們:學而時習之,學了醫學知識一定要去用、一定要去實踐,多找病人、多跟臨床大夫,就可以學而致用了,老大夫老專家是一輩子實踐而成專家教授的!

張贇

「學什麼,怎麼學?」

「學」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不同的階段會不同的需求,而對需求境界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選擇。而孔老先生講的這個「學」包含的意義就更為深廣,我個人的理解是:不僅僅是學文本的、知識性的東西,更主要的是要去思,去通過 「眼、耳、鼻、舌、身、意」所有外在感覺之後,傳導到內心而升起的感受這樣的體悟,更能將其內化成或激發出我們自己內心那顆善的種子,然後通過外在的行為方式展現出來,這個過程就完整的展現了學習的意義以及學習的次第。

「孝悌的意義?」

孝悌的意義我的理解簡單的說是:承上啟下。也就是說:對父母及祖先我們如果能夠真正與他們有很順暢的愛的連結的話,那麼這份愛的能量會自然地傳遞給我們的後代,而這樣的代代相傳則是繁榮昌盛。

「如何求真務實?」

「求真務實」其實就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因為八萬肆仟法門通往的終點就只有一個,只要你選定了一條路,信任它,堅定不移、腳踏實地的走下去,一定會到達終點。

蘇冰

學習感悟: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兩句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我們的態度很重要。對於學習,不僅要去學,要去掌握,除了知的層面,更重要的是要有行的層面。有時候行比知更重要。而且要快樂的去做,心懷快樂,無論你所實踐的是痛苦還是艱難,你都會享受其中,把它作為一大樂事。對於遠道朋友的來臨,你是從心底里的快樂。也彰顯了我們的態度。

而第三句:巧言令色者,鮮仁矣還沒有深刻感悟。

王玉清

對於「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個人的理解倒是有一些擴大了範圍,不單單在別人不了解自己時,提醒自己不生氣,在各種各樣的誤會發生時,我也提醒一下自己……不慍,咱不生氣,咱只做出自本心的事兒,說出自本心的話,他人誤會了,生氣了,且隨他去。

其實在生活中,我覺得重點在於如何讓他人知我,僅僅自己不慍,估計並不能解決問題。重要的是如何讓別人知道自己那些善的本意。如何進行更流暢的表達。

楊壽良-導師

看到大家這麼認真學習,我很感動。想給大家一些提示。請大家帶著問題來學習。

【提示一】《論語》是一部言論彙編,那麼這些有學問孔門弟子在編先賢語錄時,是隨意編訂的嗎?有沒有編寫大綱或者編寫構想?如果有,他們的主要編寫思路是什麼?這一點請大家去發現。如果把這些文字當作雜亂無章的語錄彙編,那就錯了。

【提示二】如果我們認為《論語》有一定的編寫邏輯結構的話,那麼,「學而」章主要講什麼?這些語錄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抓住了這些邏輯關係,我們就能了解這一章,也自然能比較輕鬆背誦、記憶了。

【提示三】「學而」章開始就是三個問題。要帶著這些問題來學《論語》:學而時習之、與朋友交往、善待不知自己的人。態度是:喜樂心(說、樂)、平常心(不慍)。

顏麗娜

1.學什麼?怎麼學?

我們的生命是珍貴的,在不缺知識的年代,學什麼很重要。動機,目標決定了我們的行動方向是否正確,是否可以堅持,是否能得到提升,個人認為學習是為了探所真理,與道相合,發現本心。

學的時候要不斷在生活中實踐,從而檢驗自己學的程度,有時會有偏差,也不必懊惱,其中也有值得學習的內容,最終我們都能圓融合一。

2.孝悌

是尊重生命的,由內心自覺生髮出來的,由情而發的行為,真誠的心。

也偏偏是從最親近的人開始,在生活中細細研磨,有人,事,物中的好壞對錯的呈現,可都是深深的愛,當相互放下自己,打開心時,理解對方,我們就能真正用恰當的方式去呈現愛,孝悌好深的愛的智慧,推廣開來,國家安泰。

3.如何求真務實?

全面了解自己,定位自己,相信自己,行動起來,遇困難不放棄,做調整,繼續向前。遇順境,冷靜沉穩。專註去做。

李豆毛吉

【論語學而篇心得體會】

首先感謝楊老師提點:喜樂心、平常心

學習並經常實踐,學以致用,既獲得了知識也體現了自身價值,是喜;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能與志趣相投的朋友相聚,相互鼓勵,相互幫助,是說(悅);人不知而不慍,不因別人的不理解而怨怒,是對自我有著穩定的內在評價系統,自信並淡泊心志,是平常心。

蘇冰

@楊壽良?老師,我想請教一下第三句您的理解。我也曾見到過巧言令色的人,他們很會說,很會來事,不了解的人看來,是非常有仁愛之心的呀。

覃永生

這樣的人不是仁愛,是聰明,有仁愛之心的人不會巧言令色,而是諄諄教誨!

李豆毛吉

巧言令色之人,必是工於心計的小人,他們心裡只有利益沒有仁愛。可憐我們這些心智不成熟的不善於分辯!

楊壽良-導師

@蘇冰 這一句確實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看來,那些嘴皮子工夫很厲害的人,其實是需要我們警惕的。越是包藏禍心的人,越是善於在言語上忽悠人。倒是那些看起來木訥的人,只重行動和工作,不善言辭修飾,才是可信的。如在您的企業里出現了這樣的人,天天就想著討好你,巴結你,一片歌功頌德,那你就要警惕了。

所有工於心計的人,天天都在考慮怎麼通過言語行動去實現他的目的,這樣的人是不仁的,也是可怕的,要遠離。

可惜愛聽好聽話是人性的弱點,特別是有了一定成就的人,往往愛聽好聽的,飄飄然了,聽不進去忠告和諫言,把所有的逆耳之言都當做「妄言」「妄議」而屏蔽了,這樣的領導,自然就危險了。

孔子點出的是人性的弱點。而人性最大的優點,就是「仁」。如果你有仁心,求仁行,施仁政,就會成為一個君子。

馬功-班長

《論語》以學拉開孔門的大幕,彰顯學在孔門中的位置。《論語》是奠定聖學的根本,立其根基,立其根本,而「學而」篇又是根本的根本。學而篇又以第一句前兩個字取名,表明了儒學中學的重要性,也表現了「夫子循循然善誘人。」之涵養。夫子想要告訴我們人要學習,以致終身學習,以學為快事;人要交友處世,以人和為樂事;人要自知自立,不奢求於外。聖人之道,「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一句話可以說就概括了。人生一切歸於學而至,習而得。

本篇第一句也突出了儒學的「樂」感文化!

巧言令色=狐狸,也會假以虎威,上通下達,但其尾巴漏出時,「狐臭」漫天,敬而遠之!但願我們不要為其所惑,同臭相連,甚至狼狽為奸,那就可悲至極!

董福元

昨天課程寥寥九十個字,就概括了我們學習《論語》咋樣學,學什麼,今又聞先生一席話,受益匪淺,受益匪淺

楊壽良-導師

【點題】《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什麼?是「仁」。所以,《論語》開篇,一定是先講「仁」。如果是我們來編寫這部《論語》,我們也必須這麼入手。所以,毫無疑問,《論語》的開篇「學而」,一定是講「仁」的。大家圍繞這一個基本邏輯架構和思路來學「學而章」,將這一章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整章都是講「仁」的。幾乎所有的《論語》的注本,都沒有關注到這一點,只是做了零碎的解釋,這是不對的。請大家將這一章作為一個「整體」來學習。請務必注意!這是我的獨家《論語》研究發現,請大家注意這一點。

獨家發現,首次披露,獨家發布。

微信時代的最大危害,就是時間和精力的碎片化。而利用每天的碎片時間,讀點書,思考點問題,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常看到美國的男女老少在地鐵上、公交車上讀書,而不是我們的全民看手機,便覺得在愛學習這一點上,中國就輸了。所以我們得多學習,不能浪費時光啊。

胡宏偉

贊同,在大學裡,大家的時間其實是一樣多的,有些人一有空閑就背單詞,有些人天天打遊戲,能過四級六級的除了英語特別好的,一般都是懂得利用碎片時間積少成多的。

祝存芳

【論語學而篇心得體會】

感謝楊老師:喜樂心、平常心

我們首先要好學習,且把習得的用於實踐,成為我們的習慣,記得「活到老學到老」是很開心的事。只有學習我們才會明事理。

做人要有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對待友人要熱情真誠,與人和睦相處是很愉悅的事!

人要自己去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不能外求別人來理解自己,如果自己都不理解自己,而遷怒別人不理解自己,沒有這樣的道理。

第二段告訴我們做人的根本是,尊敬父母長輩,孝敬父母做到兄弟姐妹要互相尊重愛護。孔子的這句「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把我們做人的根本說的很清楚,因為懂得孝敬父母,兄弟姐妹相處好的人,他和任何事、任何人的關係就會很好,那他的人生也會很順暢。

孔子強調做人要有仁愛之心,那些花言巧語,虛顏假色的人是沒有仁愛之心的。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懂得了,我們要時刻學習做人做事,記住做人根本,做有仁愛之心的人。

成晨

論語day1,學習心得,孝敬父母,尊愛兄長,就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做好了,人道也就生髮出來了

宋生蘭

今日學習心得:

1.君子慎獨。學習不是為了求取他人的了解,而是內心的豐盈。心無所求,澄澈如水,自然會引來真正的朋友。2.父子君臣,家國天下,孝弟是根本,沒有哪個人連基本的孝弟都沒有了還能立世成事。做人,首先要做好人家的兒女、兄弟!3.仁愛之心人皆有之。一旦帶著私心求名求利,仁義愛心就會蒙蔽懈怠甚至泯滅。花言巧語、虛情假意畢竟虛空,不難讓人識破,關鍵在於,付出傷人害己的代價,到了終是一場空,值得嗎?

蘇超勇

做人要講究最基本的孝道,孝為百善之首,只有做到了對自己的父母好,對待朋友才能好.

阿哲

學習感想:學習以後要在恰當的時候時間實踐 也就是今後要更加重視知行合一,很好的提高自己,更好的奉獻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商悅讀會 的精彩文章:

TAG:青商悅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