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起跑線》觀後感

《起跑線》觀後感

起跑線

 起跑線

王梓潼 

00:00/03:26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讓子女不輸在起跑線上,可謂操碎了心。

印度電影《起跑線》,喜劇帶來的歡笑中含著淚,講述的正是拉吉與米塔為了女兒皮婭上名校費盡心思的故事。

中產階層是很尷尬的存在:他們積極地湧入上流階層,卻不為上流階層所待見;同時,他們又瞧不起貧困階層,尤其是貧困階層出身的中產階級。

拉吉和米塔就是這樣的典型,米塔逼著著丈夫搬離舊市區,擺脫往日的生活習性;同時辦聚會,禁止女兒說印度語、只說英語,想法設法地把女兒送進得理文法學院——排名第一的學校。一開始兩人報培訓班,一家三口都接受培訓,為了皮婭的面試,但這種方法失敗了。在中介蠱惑下,便想以貧困生的身份送皮婭進入名校。兩人不惜搬到貧民區,過了一個月的苦日子,裝窮來獲得貧困生資格。最後皮婭如願進入了名校,卻擠佔了貧民區里希亞姆的兒子的名額。心虛的拉吉和米塔資助希拉姆的兒子所在的公立學校,被希拉姆發現後還去找校長認錯。認識了校長的醜陋面目後在家長面前揭露校長和教育的弊端,並讓女兒轉到了公立學校。

中印兩國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人口大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的稀缺,類似的國情下有類似的矛盾。我們國家的父母也高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幼兒教育的名校名師爭奪戰打得不可開交,以至於需要我們的政府出台政策來打壓培訓班和給學生減負。

父母確實辛苦,為孩子上個名校爭破了頭。英語整得比漢語還重要,作業、補習班、培訓班一大堆。尤其是現在素質教育的普及,子女受的負擔更大。從今年起,江西今年取消了中考,代之以學業水平考試。那意味著綜合素質要求的更高,所學更多更雜。

很慶幸自己上學早,雖然也被要求好好學習,通過大學來改變命運,但遠沒有讓父母操那麼多心。普通中學讀了就讀了,普通高校上了就上了。以前曾有改變普通的機會,最後還是被自己拒絕了。

電影中的中介雖然可恨,給吉拉出了佔據貧困生名額的餿主意,但有些話還是挺在理的:那些貧困生去了名校能幹嘛呢?呆個一兩年就出來了,不能適應環境,去了也白去。就在二中與二本院校,才有適合我的生活環境,和少數幾個人爭排名,在大多數人面前有點自信。而不是在一中和一本大學默默無名、普普通通。

但這種起跑線的理論如何破?誰都知道贏在起跑線上不一定能笑到最後,但哪個父母敢放任孩子自由,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起跑線想法的深入人心,也有它的好處:父母重視自己和周圍的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他們對孩子負起責任,以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人品性格的塑造。而有些父母卻在教會孩子「機不離身」和粗魯的舉止。

父母所期盼的是子女長大了能超過自己,而不是和自己做著一樣的事;還有,能有他們經驗之外的能力與見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懷念公公(八)公公婆婆的愛情
霍金去世 愛因斯坦的誕辰成為了他的忌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