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一名偉大的管理學大師

彼得·德魯克,1909年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書香門第,1931年獲法蘭克福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1937年移居美國,終身以教書、著書和諮詢為業,是當代國際上知名的管理學家,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

曾擔任由美國銀行和保險公司組成的財團的經濟學者,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業的管理顧問。

他著述頗豐,包括《管理的實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責任、實務》、《旁觀者》等幾十部著作,已傳播到全世界130多個國家。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為全球管理者必讀的經典。

推薦序

推薦序一~六分別由海爾集團CEO張瑞敏、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趙曙明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包政、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春紅、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創辦人邵明路及遠流管理諮詢公司大中華地區首席顧問詹文明譜寫。

通過推薦序,看到這些牛人如何的膜拜彼得·德魯克,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大師中的大師。通過推薦序中高頻出現的「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善用時間」,「注重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有效的決策」等此句,已經可以一窺大師的理論精髓。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何為管理者?德魯克先生認為,在一個現代組織里,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藉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的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麼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那麼如何做到有效?第一章的結尾處提出本書的主題,即想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的習慣: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他們所能控制的時間非常有限,他們會有系統地工作,來善用這有限的時間。

2、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他們並非為工作而工作,而是為成果而工作。他們不會一接到工作就一頭鑽進去,更不會一開頭就探究工作的技術和手段,他們會首先自問:「別人期望我做出什麼成果?」

3、有效的管理者善於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他們還善於抓住有利形勢,做他們想做的事。他們不會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處上,也絕不會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少數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優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他們會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優先次序。他們知道:要事第一。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辦法,否則反倒會一事無成。

5、最後,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於做有效的決策。他們知道有效的決策事關處事的條理和秩序問題,也就是如何按正確的次序採取正確的步驟。他們知道一項有效的決策,總是在「不同意見討論」的基礎上做出的判斷,它絕不會是「一致意見」的產物。他們知道快速的決策多為錯誤的決策,真正不可或缺的決策數量並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決策。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戰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

以上5個要點應該牢牢印在腦袋,這不只是管理者有效的方法,而是任何人做任何事情能有效的訣竅,是值得銘記的內容。

接下來第二~第七章的內容分別針對以上5點展開講述,其中運用了大量珍貴的實例來證實這些理論的正確性。

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時間。文中穿插講述了通用公司前任總裁斯隆先生,羅斯福總統的機要顧問霍普斯金先生,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以及某研究所、某醫院等眾多管理者的例子,提出了時間是稀缺資源的觀點,有效的管理者與其他人的區別就是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

時間管理的步驟包括記錄時間、分析時間、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統一安排可支配的時間。

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集中他的自由時間,應該要把時間做整塊的應用,如果將時間分割開來零星使用,縱然總時間相同,也是毫無用處。

第三章我能貢獻什麼。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一個人如果只知道埋頭苦幹,強調自己的職權,那不論其職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別人的下屬,反過來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注意對成果負責的人,即使他位卑職小,也應該算是「高層管理人員」,因為他能對整個機構的經營績效負責。

在工作上比較注重貢獻的人往往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他的工作也因此而富有成效。有效的人際關係應該滿足互相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發展、培育他人四要素。

第四章如何發揮人的長處。用人時不要只想避免短處,而是要發揮其長處。所謂的樣樣皆通,實際上可能是一無是處。發揮人的長處,此處的人不只是下屬,還包括上司和自己。

那麼為什麼要發揮上司的長處?實際上,如果上級主管的能力不夠,下屬通常是無法爬升上去的。上司如果沒有升遷,下屬只好永遠屈居其下。如果有一天上司因成績不佳調職了,繼任者也往往都是來自別的部門,很少在本單位中選人提升。而且新上司到任時,也總是帶來他自己的親信。反之,如果是成功而升遷的快的主管,其下屬也最容易成功。

那麼如何發揮上司的長處?首先要了解上司,德魯克先生認為,人大致分為「讀者型」和「聽者型」兩種類型。我們面對讀者型的人侃侃而談,那是徒費口舌;面對聽者型的人送一冊厚厚的報告書那是徒費筆墨。另外,向上司提建議時,應考慮的不光是輕重是非,更重要的是陳述的先後順序,優先陳述上司擅長的領域,從而易於發揮他的長處,使得政策得以成功。

第五章要事優先。卓有成效如果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善於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要想專心一致即要擺脫已經不再有價值的過去。幫助確定優先次序的重要原則包括:重將來而不重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第六章決策的要素有效的決策具備以下五大要素。

1、要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

2、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應該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3、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後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能被接受。

4、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5、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第七章有效的決策。大家普遍認為,決策來自大家一致的意見,其實不然。有效的決策,常自多種不同而且互相衝突的見解中產生;常自多種旗鼓相當,優劣互見的方案中產生。

而決策的時機一般發生在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如果繼續保守成規,情況就會惡化,那就必須要做出新的決策。二是,遇到新的機會來臨,而且這個新的機會至關重要、稍縱即逝的時候,也必須立刻做出新的決策。

第八章 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德魯克先生在最後一章再次闡述了卓有成效的重要性,以及如果去做到卓有成效。

第一步,是紀錄好時間的使用情況。這是一件「機械性」的工作,也可以有秘書或助手來做。但只要管理者能這麼去做,他就能有所收穫,只要持之以恆,肯定能激發管理者進一步求取有效性的興趣。

第二步,管理者應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著眼於貢獻,應由技術進入到觀念;由機械性工作進入到分析方法;由效率進入到成果。

第三步,充分揮發人的長處。要做到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這基本上是一種行為的態度問題,是管理者的價值觀在行為上的體現。

第四步,「要事優先」可以與「掌握自己的時間」互為呼應。這兩條原則是實現管理者有效的兩個支柱,缺一不可。

第五步,有效的決策,重心在於合理的行動。

然而,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比卓有成效的訓練更為重要。管理者必須增進其知識與技能,必須養成各種新的工作習慣,同時拋棄舊的工作習慣。有效的管理者的自我提高,是個人的真正發展。這種自我提高應該包括從技術性細節到工作態度、價值觀、品格等各方面,包括從履行工作程序,到承擔各項義務等各個領域。

後記

總結一條讀書技巧感悟:想要讀一本書,最好是集中幾天的時間全部讀完。即便是枕邊書,至少要集中幾天的時間全書瀏覽一遍,然後再放在枕邊細細的讀其中感興趣的關鍵內容。就像探險時要先看一下地圖,如若不然,十天半個月讀一章,每次拿起來都想重新進入一個迷宮,很難把握正確的探險路線。

另外,此書我讀的電子版。電子版的圖書可以利用手機在碎片時間隨時閱讀,但是也確實存在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漏掉書中精華的弊端。通過體驗,我還是更加喜歡紙版書,不過由於個體差異,每個人的感受亦會不同。

總之,開卷即有益,讓我們的心靈一起在路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方薦書 的精彩文章:

TAG:大方薦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