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養生、治病都不能離開常識

養生、治病都不能離開常識

攝影:魏梵

養生、治病都不能離開常識

魏 梵

我在今年新年前接診了一位急診病人,患者來時捂住腹部,身體瘦弱佝僂,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原來患者因誤聽治療建議,連續兩個月每日三餐吃紅薯,直至腹部脹痛,大便難下,小便費力,進食則吐。期間前往醫院打點滴,癥狀亦未見改善;問診中醫摩腹後排便少許,但癥狀未見改善;拍痧小腿,癥狀亦未見改善。患者病後體重減輕二十斤,自覺將死,情緒低落。

經體針與耳針綜合治療一次後,患者由佝僂體態轉為直立行走,面色紅潤,次日即大便三次,後鞏固治療兩次後囑其自我調理,無須繼續治療。

我很好奇是何種建議會吸引患者連續兩個月餐餐吃紅薯呢?幾日後我無意中在患者朋友圈看到關於「地瓜餐」的分享文案,特截屏如下:

在以上這個「地瓜餐」分享中,有名有姓的患者,有數據指標,有治療史,還有如此便宜經濟的治療手段,確實能吸引急於求醫的患者——地瓜好嗎?非常好:

紅薯,又名地瓜、白薯、番薯、甘薯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現代科學認為紅薯有抗癌、預防糖尿病、減肥等功效。

圖片來自網路

然而這個分享中卻有兩個重大漏洞——

一、多食地瓜的副作用:

一般人都知道吃紅薯有個常識,那就是吃多了容易脹氣。這是因為紅薯含有一種氧化酶,這種酶容易在人的胃腸道里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如紅薯吃得過多,易腹脹、呃逆、放屁。

二、什麼是中醫智慧:

中醫從來都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講究因人而異,無論是高血壓、糖尿病、還是痛風,中醫都必須進行四診合參,找到病因,才會施治,絕不會讓患者一個紅薯吃幾個月。

在這個「地瓜餐」中,既違背了生活常識,又違背了醫療常識。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會有不少人會認可這樣一個有明顯漏洞的治療方案、並踏踏實實的執行了幾個月之久呢?是因為地瓜便宜?還是因為急於治病?還是在信息爆炸、靠網路生活的當代,我們離常識越來越遠了呢?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過去我們的飲食習慣是吃當季的、本地的,現在我們的飲食習慣是吃新奇的、世界另一邊的;

過去我們淋了雨回家,家裡老人煮點紅糖姜水,發個汗就沒事了,現在的孩子出點汗家裡就覺得要感冒,感冒了就要打消炎針。

是什麼導致我們失去了本有的智慧呢?

常識,是一般人應具備和了解的知識——《國學詞典》。

日常生活、養生離不開常識,中醫大夫講究知常達變,這個常,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常識,一個是常態——這說明什麼,治療也離不開常識。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了非常吸引你的養生方案、治療方案,那就停一停,想一想,再好的東西,也要因人而異;再好的方案,是否背離常識?如果不能判斷,可以求助於靠譜的大夫,再做決定。等到吃出問題、吃出病,就危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