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與大轉向
雷總在讀歷史的過程中常常發現歷史的發展軌跡既有大勢所趨,也有很多意外和不確定性。有時候在關鍵的節點上,一個小人物的一句話或一件不經意的小事件就可能徹底改變歷史的走向,導向完全另一種結局。在賈南風這件事情上,她作死的結局雷總讀到一半就已經猜到,這是大勢所趨;可是她身後的局面如何卻充滿了變數,因為一個小人物的計策,最終事情導向的結局給大晉帝國及其百姓帶來了悲劇性的結果。
上篇說道賈南風設計陷害太子,將其廢為庶人,軟禁在金墉城內。由於太子在朝野的名望太高,賈南風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公憤(太子既廢,眾情憤怒),甚至天象也出現了異常。第二年三月,尉氏縣下起了血雨,顯示著有冤情;南方出現了妖星,太白星居然在白天出現,象徵著女主昌盛;中台星拆分,表示君臣不合(尉氏雨血,妖星見南方,太白晝見,中台星拆)。
面對上天的暗示以及洶湧的民情,有人勸宰相張華趕緊辭職,不要在這風口浪尖上丟了性命。老張不知道怎麼想的,幽幽地說了一句:天道幽遠,來日方長,等等看再說吧(不如靜以待之)。也不知他還要在等什麼(欲何所待也),這一等,後來就把老張一家老小的性命都給等沒了。很多大臣看到老張不作為,實在沒辦法,想來想去只好去找當時手握兵權的趙王司馬倫。
說起這個司馬倫,他可是司馬懿的兒子。論輩分,司馬炎得叫他叔,當時的傻子皇帝得喊他一聲爺爺。可為什麼大家沒辦法才去找司馬倫呢?這還得扯到幾年前西北的齊萬年造反事件。司馬倫當時被朝廷委派擔任征西大將軍,到西北去平叛。不過他水平太次,仗打得不怎麼樣,還和當地官員互掐吵了起來,無奈朝廷把他調回洛陽擔任車騎將軍。司馬倫手下有個謀士叫孫秀,此人人品很渣但腦子活絡會出主意,很得司馬倫的信任(趙王倫信用嬖人琅邪孫秀)。調回洛陽的司馬倫聽了孫秀的計策,和賈南風郭槐母女走得很近,很受賈后的喜愛(倫至洛陽,用秀計,深交賈郭,賈后大愛信之)。順便說一句,司馬倫當時乘著和賈后關係火熱,就想藉機進入國務院要一個尚書令的官做做(倫因求錄尚書事,又求尚書令),但是被宰相張華和裴頠嚴辭拒絕(固執以為不可),就此和老張結下了梁子(倫秀由是怨之),也為後來老張的結局埋下了伏筆(為倫秀殺華頠張本)。
所以當時司馬倫的臉上幾乎就明寫著「我是賈南風的人」,大家要想廢掉賈后,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找到他的。可是他又是車騎將軍掌握著禁軍的兵權,要對賈后動手必然要用到他手中的軍隊。因此要說服司馬倫一起干風險很大,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有句廣告詞說得好:一切皆有可能。為了搞定司馬倫,右都督司馬雅冒險出面去找孫秀談:老孫啊,賈后兇殘無道,廢了我們的太子,實在是人神共憤啊!如今大臣們要起事發動政變,廢了賈后。你們家趙王和賈后走得那麼近,大家都覺得廢太子的事情你們也有預謀(太子之廢,皆雲預知)。所以一旦我們發動政變,你們趙王、還有你老孫肯定逃不了被滅族的命運。與其如此,還不如和我們一起干吧(一旦事起,禍必相反,何不先謀之乎)?
這個司馬雅的身份雷總沒有查獲,但應該是司馬懿的後代。畢竟繼承了老司馬心機深沉的基因,司馬雅這番利害關係擺下來,孫秀當場就同意了。他回去和司馬倫一說,司馬倫也贊成(秀許諾,言於倫,倫納焉),並立即著手與宮中重要人物開始聯絡,作為內應(遂告通事令史張林及省事張衡等,使為內應)。一切似乎都很順利,賈后被廢、太子複位,幾乎指日可待!可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人跳了出來給司馬倫出了個主意,徹底改變了事情的走向。他就是人渣孫秀。
孫秀勸司馬倫道:老闆,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這事兒有點問題。你看哈,太子聰明剛烈,如果我們把賈后廢了,太子複位後必然不甘心受制於人;更何況我們臉上就明寫著是賈后的人,即使我們參加政變,最多就是個免於處罰,弄不好哪天犯了什麼事兒還是要收拾我們(反覆以免罪耳,若有瑕疵,猶不免誅)。你說我們冒這個風險,有什麼好處?司馬倫想想,對啊(倫然之)!老孫,你鬼點子多,你說說怎麼辦。
孫秀已經想好了,他接著說道:不如這樣,我們先別急著動手,等賈后殺了太子,然後我們再以給太子報仇的名義起事;這樣我們非但可以免了殺身之禍,說不定還能乘機執掌大權(不若遷延緩期,賈后必害太子,然後廢賈后,為太子報仇,非徒免禍,乃更可以得志)。這就像是打麻將,原來我們會點炮付錢,現在不但不會點炮,反而有機會自摸收錢,你說干不幹呢?司馬倫聽完,高興地一拍孫秀的肩膀:好你個老孫,這主意太毒了,就這麼干!
於是孫秀派人在外面放出風聲,說是宮內有人陰謀廢皇后立太子。賈后派宮女出去一打聽,發現民間早就傳得沸沸揚揚,嚇得不得了(聞之甚懼)。司馬倫和孫秀藉機勸賈謐及早除掉太子,斷了大家的念想(倫秀因勸賈謐等早除太子以絕眾望)。賈南風思前想後,終於下定決心,派出自己的小情人太醫令程據帶上毒藥,矯詔讓黃門太監孫慮去毒殺太子。
太子自從被廢后,就防著有人要投毒害他,每天都是自己親自煮飯(常自煮食於前)。孫慮一看沒法下手,就切斷了太子的食物供給,但還是有宮人每天偷偷翻牆給太子送吃的(絕其食,宮人猶竊於牆上過食與之)。孫慮只能來硬的,逼太子服毒藥。可太子自從上次被灌醉後長了記性,死活不喝。孫慮無奈最後只能用做葯的葯杵把太子給砸死了(慮以葯杵椎殺之)。做為帝國正統的繼承人就這麼慘死在賈南風的手中,賈后總算放心了,司馬倫也終於有了名正言順的動手理由。
到了約定的時間(及期),司馬倫矯詔向部下宣布:皇上有令,皇后賈南風和賈謐殺害太子,今天命令車騎將軍司馬倫率部入宮廢皇后,從命著皆封侯,不從者,誅三族!這還有啥說的,所有部下都願意聽命(眾皆從之)。於是司馬倫派齊王司馬冏帶兵入宮,在內應的接應安排下請出了皇帝坐在東堂殿內,下詔逮捕賈謐,在殿前就地處決(迎帝幸東堂,以詔召賈謐於殿前,將誅之)。賈謐臨刑前走過西鐘下大喊:皇后大姨救我(阿後救我)!但是一切已經晚了,賈謐當晚被處死(就斬之)。
當齊王司馬冏帶兵來到賈南風面前時,賈后非常吃驚:你來幹什麼(卿何為來)?司馬冏義正嚴辭:奉召逮捕皇后(有詔收後)。賈南風呵呵一聲,厚顏無恥地說道:所有的詔書都是從我這邊出的,你哪來的詔書(詔當從我出,何詔也)?司馬冏也不和她耍嘴皮子,直接把她帶走。路過上閤,遠遠看見皇帝,賈南風喊道:老公,你就這麼讓人家把我廢掉,接下來就輪到你啦(陛下有婦,使人廢之,亦行自廢矣)!可能實在是太遠了,皇帝司馬衷沒聽到,也沒理她。這個惡毒的女人利用自己的丈夫害死了無數人,包括皇帝唯一的兒子(太子)和幾個親孫子,皇帝的母親、自己的婆婆,還有皇帝的外婆等等;她還利用司馬瑋誅殺皇帝的老丈人楊駿以及權臣司馬亮,最後又略施小技把司馬瑋也收拾了;此外她還在宮裡兇殘迫害各妃子與宮女,綁架玩弄殺害小鮮肉,實在是惡貫滿盈,罪有應得!
自知大勢已去,賈南風死也要死個明白。她問司馬冏:說是幕後主使(起事者誰)?司馬冏也不藏著掖著:趙王司馬倫!賈南風恨恨地說:系狗就應該系脖子,我反而系在狗尾巴上,結果被狗咬了,早知道就應該殺了趙王(系狗當系頸,反系其尾,何得不然)!後悔也晚了。賈南風當晚被廢皇后位,幽禁於早就應該屬於她的金墉城,不久後被司馬倫送上金屑酒毒死,結束了她惡毒而罪惡的一生。
現如今賈后被廢,太子被害,司馬倫與孫秀在這場政變後不僅沒有獲罪,反而如願執掌了大權。掌權後的司馬倫非常積極上進,他又和孫秀預謀篡位,準備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倫陰與秀謀篡位)。為了除去障礙,公報私仇,他要把朝中有名望的重臣全部剷除乾淨(欲先除朝望,且報宿怨)。他們把對朝廷有功的張華、裴頠等都抓了起來,追究他們在太子被廢這件事情上不作為的責任,最後全部處斬並夷三族。事後有人抱著張華的屍身痛哭道:老張啊!我早就勸你辭職你不肯,如今果然大禍臨頭,真是命中注定啊(早語君遜位而不肯,今果不能免,命也)!一代忠臣張華,為大晉帝國辛苦奉獻,但關鍵時刻不作為,坐視賈南風廢除太子,最後被政敵司馬倫公報私仇,家破人亡,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公元300年,在剷除了賈南風和朝中重臣後,趙王司馬倫稱詔大赦天下,自封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依照當年司馬懿、司馬昭輔佐魏國的做法,成為大晉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由於人渣孫秀的計策,太子被害,帝國自此失去了正統的繼任者,歷史發展的軌跡在此發生了巨大轉向,司馬倫的上台標誌著大晉帝國真正進入了混亂與奔潰的時代。


TAG:和雷總一起讀資治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