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翡翠文化是中國玉文化高層次的發展

翡翠文化是中國玉文化高層次的發展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玉文化。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祖先認為玉是一種的美石,它經得起歲月的洗禮。這種美而不朽的石頭,散發的光澤,令人相信美玉與天地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繫。翡翠是山川大地之精華,翡翠文化是在中國玉文化的基礎上繼承而來的。同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具有玻璃一樣感官的老坑玻璃種翡翠,是大自然賜於人類最美的石頭,歷來帝王都喜歡它,所以後人稱為 「皇家玉」。

因為真正的皇家翡翠應該是「寶石級」的翡翠——即,種水要達到玻璃種以上,極品翡翠還要起熒、起膠,剛性強。珠光寶氣、色彩純正,流光溢彩!由於資源稀缺,而非常珍貴,歷史上老坑玻璃種翡翠做為皇家貢品。據史料記載:在明朝初年,朝廷就規定緬甸翡翠作為貢品,上送中央朝廷,直到嘉靖年後斷供。清代康熙年間,緬甸老坑翡翠又恢復了作為貢品的慣例。緬甸老坑翡翠成為一種至高無上的禮品,由於這些「寶石級」的老坑翡翠珍稀與巨大經濟價值,其資源長期被皇家貴族把持,作為國家財富的儲備與富貴身份的象徵。

這些流光溢彩,色彩斑斕,種水極佳的緬甸老坑玻璃種翡翠,從制式上看大部分是翡翠飾品(如手鐲,戒面,戒指,掛件等等),但是也有部分從器型紋飾上看帶有明顯的歷史文化特徵。這些翡翠,題材眾多,工藝精湛。反映的是與其時代相對應的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歷史,也代表了當時翡翠的加工工藝和技術水平,體現了大國工匠精神。是祖先留給子孫的文化瑰寶。下面從文化及工藝的角度淺析的幾款老坑翡翠組合件,以此證實翡翠作為「皇家玉」的輝煌,(圖片有歷次民間珍寶展的展品,在此向持寶人表示感謝。)

1. 老坑玻璃種翡翠1080粒佛珠

(2015」史海遺珍」 ——清代翡翠珍寶展品)

上圖1080粒翡翠佛珠,翠綠欲滴,色澤一至,珠圓飽滿,熒光散射,大小均勻,種水上乘,尤為珍貴。

從翡翠原料上講,由於翡翠顏色多樣,每塊原石顏色都有差異,要做翡翠珠鏈,達到整體顏色均勻、統一,還必須來自於同一款原石,且料足,瑕疵少,做珠鏈絕對是最費料。從翡翠材質的稀缺性上看,加工1080粒佛珠需要很大一塊頂級翡翠,這塊頂級翡翠不是有錢就能得到的。只有皇家獨享。

從製作工藝上講:要做成珠鏈,首先需將挑好的料,切成小塊,然後手工慢慢磨成圓珠,需要把所有的珠子磨得一樣圓、一樣大,孔要直,(如果孔徑不直,穿鏈是歪的)可是非常不容易的,用特大塊頂級翡翠製成1080粒佛珠,大小一至,除了皇室絕非一般人所為。

翡翠珠鏈如此費料、製作成本高,需要壓住的資金又非常大,對於現代翡翠商人而言,這顯然是一個非常不划算的買賣。況且現代根本無此料。

從歷史文化上看。根據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這種佛珠因為太長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品。用翡翠製成1080粒佛珠,應是頂級上品佛珠。

2.老坑玻璃種翡翠套件:海上絲綢之路

(2017北京民族文化宮 中國民間收藏主題展 展品 )

上圖是一組文化氣息濃郁的翡翠雕件。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宋元時期,瓷器出口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又稱作「海上陶瓷之路」。明代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已擴展至全球:鄭和七下西洋:這是明朝政府組織的大規模航海貿易活動。

在今天世界上的各大博物館,都收藏有中國的瓷器, 在法國巴黎的吉美博物館,以收藏的中國瓷器聞名於世,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終點站,在它的托普卡皮、莎萊博物館收藏的1萬多件中國古瓷器。

自唐宋時期起中國瓷器的大量出口,是當時國家經濟的重大事件,當然是重大文化題材,於是才有表達國家意志的翡翠雕件的創作,運載滿船陶瓷的一支船隊,以翡翠的貴重與華麗,記錄下這一歷史事件。

海上絲綢之路翡翠雕件局部放大圖,雕件下部是船身,船的甲板上放置的是摞起來的瓷盤,直立的瓷瓶,以及還有船帆、船員等,形象展示了海上絲綢之路陶瓷出口船隊的宏偉壯觀盛況。

該翡翠組件為老坑玻璃種材質,綠色清純,質地明亮,種水極佳,選材至上。 其工藝亮點,船上的帆採用的是深打窪,就是將平面通過磨削手段,雕製成「凹」形,掏得較薄,表現船帆迎風鼓起。船帆深掏膛打凹地方的拋光,與船整體拋光一至,船帆表面打磨出高光, 玻璃質感強。每條船上人物,古陶瓷,形象逼真,比例協調,工藝精湛。器型上幾十條船無一重複。

製作該套組件顯然不是作為飾件用途,使用大量頂級老坑玻璃種翡翠原石,不計成本記載皇家功績,記錄中國歷史上重要事件。這是何等的氣勢與豪華,是祖先留給子孫紀實性的翡翠文化寶貴遺產,其背後厚重的歷史文化,不是隨便編個故事就能講清楚的。它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及研究價值。是以物證史的典範

3、老坑玻璃種翡翠十二生肖獸首爵杯套件

(2017北京民族文化宮 中國民間收藏主題展 展品)

老坑玻璃種翡翠十二生肖獸首爵杯套件,造型源於古西亞粟特人來通杯。來通杯就是一種獸首角狀杯,流行於古代西亞與歐洲。

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亞一帶的古老民族,從我國的東漢時期直至宋代,往來活躍在絲綢之路上,以長於經商聞名於歐亞大陸,是推動歐亞大陸上奇珍異寶挪來搬去的第一掮客。來通杯隨著粟特人的腳步傳入中國,如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獸首瑪瑙杯等都屬於來通杯家族。

老坑玻璃種翡翠十二生肖獸首爵杯套件,為老坑玻璃種翡翠製作,顏色純正,材質透亮,運用掏膛、拉絲工藝等,頭部製成十二生肖動物獸首,尾部為薄壁玉杯,拿在手上似蛋殼易碎,翡翠材質脆性較大,不易雕制,製成薄胎工藝難度極大,此件非一般工匠所為,是翡翠雕刻技藝的精美之作。

翡翠十二生肖獸首爵杯套件是一套文房陳設器,造型採用歐洲來通杯,獸首採用中國傳統文化十二生肖動物,造型創意反映了東西文化的融合,該套件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與工藝價值。

以上列舉僅從文化,器型、工藝等角度對藏品做粗淺介紹, 深層解讀斷代,還需要進一步尋找依據,包括使用現代科技手段。這些老坑玻璃種翡翠,題材豐富,材質優良,色彩艷麗,工藝精湛,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如何使翡翠歷史文化得以傳承,以物證史,不負後人,是一大課題 ,學術上需要各方面專業人士關注參與。

翡翠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古籍多有記載:漢代班固在《西都賦》中曾提到的「翡翠火齊,含耀流英」,

南北朝時期的徐陵,《玉台新詠序》「琉璃硯匣,終日隨身;翡翠筆床,無時離手。」其中「筆床」是指架筆,用翡翠做的一種文房用具。

對翡翠有明確記載的應屬宋代歐陽修的《歸田錄》,其中講述了他家中有一件材質為翡翠的「翠罌」。「罌」在古代泛指大腹小口的器皿。其家人和朋友都覺得它是碧玉的。偶然一次機會,他碰到前朝(宋真宗)的一個老太監,便拿出這件「翠罌」給他看。沒料到,老太監識得翡翠,便向他道:「這不是碧玉的,而是翡翠的。因為我在前朝皇宮的大內庫房裡見過一個翡翠盞,這種材質的玉石可以屑金。」這說明在宋代,宮中就有翡翠了。

經過了多少歷史的變遷,能夠相對完整保留下來的老坑玻璃種翡翠,已經是很難得的了(很多有故事的翡翠套件已不成套了)。如果在老坑玻璃種翡翠材質真假問題上,無休止的糾纏,爭論。就會喪失對古翡翠保護與研究的機會。

最新的科技檢測證明:這些老坑玻璃種翡翠,不僅是天然A貨翡翠,而且是寶石級的翡翠,她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傲視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縱觀翡翠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翡翠雖產於緬甸,但是發展於中國,翡翠文化是中國玉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玉文化高層次的發展。

2018年4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翠 的精彩文章:

2018中國翡翠文化高峰論壇3月24日將在北京舉行

TAG:寶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