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亮劍》野狼峪白刃戰,違反了一個軍事常識,導致我軍損失300人

《亮劍》野狼峪白刃戰,違反了一個軍事常識,導致我軍損失300人

1931年至1945年,中國人民進行了14年的艱苦抗戰,尤其是中國共產黨作為抗日的中流砥柱。抗日戰爭勝利後,湧現出了各種抗日影視劇,以反應那段艱苦歲月。然而現在的抗日劇有兩個通病:一是抗日神劇,將抗日英雄神化;二是犯了很多軍事常識錯誤。然而《亮劍》卻是抗日劇的一股清新劑,英雄落地化,軍事常識的錯誤也相對很少。這也是觀眾喜愛《亮劍》的原因。

但是在《亮劍》中,也有違反軍事常識的地方。我們一起來看看《亮劍》中比較精彩的一個戰爭場面,即野狼峪白刃戰。這場戰爭比較精彩,八路軍戰士和日本鬼子打白刃戰,可歌可泣。主角李雲龍帶領戰士們和敵人拼刺刀,體現了抗日英雄們視死如歸、殺敵報國的勇氣和精神。

但是仔細一看,野狼峪白刃戰卻是十分的失敗,失敗之處有三個方面。

其一:情報失敗。八路軍的情報說是日本鬼子有一個小隊,但是實際打起來,卻是兩個中隊的鬼子,相差了10幾倍。這就是開戰前,偵察不利。

其二:戰術失敗。情報失誤,還有情可原,誰也不能保證情報百分百的準確。但是戰術的失敗,卻是不應該的。既然八路軍事先得知有鬼子經過野狼峪,為何沒有在峽谷兩側埋伏?為何在沒有峽谷中間埋上地雷?整個伏擊戰中,完全沒有火力準備。如果在野狼峪戰役中,先用地雷爆炸,再讓埋伏在峽谷兩側的士兵扔手榴彈,一頓狂轟濫炸之後,再與鬼子進行白刃戰,不是傷亡少多了嗎?

其三:傷亡比例誇大。野狼峪白刃戰,死亡了300多個鬼子和300多個八路軍,死亡比例接近是1:1。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和日寇拼刺刀是比較吃虧的,而且開始的刺殺技術不如日軍。因為日軍喪盡天良,用活人練習刺刀,而且刺刀加工水平也不如日軍。一般來說,三個日軍丁字派開,一般可以輕鬆對付六七個中國士兵。

野狼峪戰役,為了體現主角李雲龍及八路軍戰士的勇猛,硬生生將一場伏擊戰搞成了白刃戰,這是違反軍事常識的。所以《亮劍》也未能脫離神劇的俗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朱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希特勒自殺前,他大喊6個字,字字飲恨
張學良活了101歲,晚年自評8個字,字字誅心

TAG:老朱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