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載人航天的發展史看西方對中國攻擊的荒謬

從載人航天的發展史看西方對中國攻擊的荒謬

摘 要

我們從航天技術特別是載人航天的發展史中可以看出,中國對於科技的重大決策始終是把科技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統一放在首位的,是真真正正實現了科技的社會價值,有力地避免了蘇聯後期為了爭奪霸權導致技術發展與社會發展相脫節的悲劇。同時,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也是為了炫耀技術搞了無數面子工程,損害了社會的發展的又一典型。西方國家在指責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之前,應該先用鏡子照照自己。

近日來,載人航天又再一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首先是中國公開了空間站的核心艙,接下來又是「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在這個過程之中,西方國家的主流媒體又紛紛指責,一方面叫囂「載人航天計劃顯示中國野心」,另一方面又鼓吹所謂「天宮一號殘骸危害地面」。筆者在這裡想簡單回顧一下世界航天事業的發展和中國載人航天道路的選擇,看一看究竟是誰的航天事業才是真正有利於人類社會發展的。

迄今為止,人類航天科技有五個標誌性的成果,一個是1957年蘇聯首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二是1961年,蘇聯首先實現了載人航天,第三是1969年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成功,第四是1971年蘇聯建立了第一個空間站,第五是1981年美國研製出了第一架太空梭。比較有意思的是,蘇聯研製出來的三個主要成果今天都仍然在應用之中,美國研究出來的兩大成果今天都已經被廢棄。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美國究竟是否真的實現了載人登月,今天還有不少人質疑。

這當然不是說自然科學也有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分。而是說,科學技術的發展並不是孤立的,而是貫穿在人類社會當中的。如果不從人類社會的角度,僅僅就科技本身來進行研發,那麼不排除走彎路的可能。甚至可以說,有很大一部分科技成果在技術上是先進的,但是在應用上對人類社會發展並沒有多少好處。

比如說,現在大多數人質疑美國是否實現載人登月成功的時候,主要的理由是,為什麼在50年以後的今天卻反而實現不了載人登月了?

支持美國成功實現了載人登月的人給出的理由是,今天在技術上也是可以實現載人登月的,問題在於,把人送上月球有什麼用呢?當時人們極力鼓吹載人登月,主要是因為一些人過於樂觀的估計了科技的進步速度,認為人們很快就可以在月球上建立生存基地,甚至軍事基地,還宣稱可以從月球上取回能源,來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然而事實上,這些美好的設想在可預期的時間內都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不光是技術難關很難解決,更重要的是經濟負擔太重。比如說,當時送上幾個人去月球就花了250億美元,摺合今天的幾千億美元,如果要是建基地的話,沒有一個國家負擔得起,開採能源的設想即使是可行的,往返所消耗的成本也遠遠高於能源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之下,載人登月就成了一個純粹的面子工程。難道再花上幾千億美元插個國旗,留個腳印,宣傳一下自己的國家科技多麼先進?這對於美國來說已經實現了,沒有必要再繼續,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當老二也沒有意思。所以載人登月自然就不再搞了。

這種觀點筆者是比較認同的,但是這些辯護者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載人登月的意義本身並不大。也就是說,不管美國是否實現了載人登月,這一計劃最終無疾而終本身就證明了這只不過是人類科技發展史上的一條歧路。

太空梭的情況也大同小異,當時宣傳的是太空梭可以多次重複利用,所以成本要比宇宙飛船低得多。然而事實上,由於太空梭的設計過於複雜,導致每一次重複利用時維護保養的成本都遠遠超出了宇宙飛船的飛行。更加要命的是,複雜的設計導致安全係數降低,於是美國總共五架太空梭就有三架出了重大事故。最終,美國也不得不廢棄太空梭,改用俄羅斯在蘇聯時代開發出來的宇宙飛船。

當然,這還僅僅是從技術應用的本身來說。更加要命的是,高科技發展的成本可能會給研發的國家與社會帶來災難。比如說,美國在70年代陷入了長期的危機和滯脹,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是除了現在普遍認可的由於出兵越南花錢太多了,搞載人登月這個面子工程花的那一大筆錢恐怕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

這倒不是說蘇聯有多聰明,恰恰相反,蘇聯後期的領導人在科技的規劃程度上面的愚蠢不下於其在意識形態上面的愚蠢。事實上,蘇聯在高精尖技術方面要比美國落後一些,但是真正可用於實際的技術並不比美國落後。比如說,蘇聯的米格25用的材料很落後,但是其飛行的速度與機動能力甚至超越了美國同時期的飛機。在這種情況之下,不盲目追求高精尖採用較實用的技術以壓低成本加大產量是同美國競爭的合理方式。像在二戰期間,蘇聯的軍工技術就比德國落後,但卻靠壓低成本增加產量拖垮了德國。

可惜的是,蘇聯後期的領導人卻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在赫魯曉夫時代就和美國拼登月,結果花的錢不比美國少,卻還沒能實現搶先載人登月。勃列日涅夫經過這個事件之後吸取了教訓,一方面把工作重點轉向開發比較實用的空間站,另一方面採取了「以地制天」,在國土防空基礎上研發導彈防禦系統。可是戈爾巴喬夫又重複了赫魯曉夫的錯誤,一方面投入巨資和美國拼太空梭,另一方面又被美國的所謂「星球大戰計劃」嚇破了膽。其實如果要是懂一點科技不可能脫離社會孤立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常識的話,就會明白這完全是美國唬人的:如果真的搞這個「星球大戰計劃」,那麼消耗的人力與物力就足以拖垮美國經濟,從而會讓蘇聯「不戰而勝」。但戈爾巴喬夫等蘇聯領導人對此一竅不通,不僅投入了巨資,而且在感覺蘇聯難以攻克技術難關之後就連連讓步,結果反倒讓美國「不戰而勝」了。

讓我們把視線再轉回中國吧。載人航天的基礎是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現在有些人宣稱日本和印度在航天技術方面並不比中國落後,如果努力投入的話可以比中國更早的實現載人航天。對於這一點,筆者是不贊成的,因為中國早在1975年就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而日本和印度是進入21世紀以後才能夠回收衛星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和印度在20世紀如果搞載人航天,只能是「神風特攻隊」模式的「送上去,回不來」。相反,當時西方普遍估計中國如果努力的話70年代末就能實現載人航天:

【1976年3月 13日,美國《新聞周刊》發表文章說:「據傳說,16世紀一位名叫萬戶的中國發明家是真正的空間旅行先驅者之一,他曾嘗試坐在一把綁有兩枚自製火箭的椅子上把自己送到空中去但是失敗了。今天,中國人在把他們古老的火箭技術運用於空間飛行方面正在取得大得多的成就。中國在過去7個月里發射了3顆地球衛星。這些空間活動在技術上的複雜程度已使許多西方專家相信,中國的宇航員在70年代末將能環繞地球飛行。」

張柏春主編;李成智著,中國航天科技創新=STUDY ON INNOVATION OF CHINESE SPACE TECHNOLOGY,山東教育出版社,2015.03,第156頁】

但是問題在於,如果當時搞的話也是重複美蘇等國比較落後的技術,而且那時中國在經濟上還不富裕,搞載人航天開銷費用太大,實際費效比還不如踏踏實實的發展人造衛星應用技術。最終,中國經過反覆權衡考慮,暫時擱置了載人航天計劃,先把力量集中到衛星與火箭發射上:

【1975年中央決定「714」工程下馬,「曙光一號」也被塵封於一張張的構思草圖中。當時周恩來總理針對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比較客觀地發表了幾點看法,主張先把地球上的事搞好,搞當時國家建設急需的應用衛星。所以,中國的載人航天項目被擱到了一邊,這一擱就是10年。

唐正芒主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巡禮,湘潭大學出版社,2015.02,第337頁】

在擱置了載人航天計劃的10年里,中國先後進行了洲際導彈和潛射導彈試驗,並且掌握了一箭多星和同步靜止軌道衛星等技術。這不僅在當時較之載人航天具有更優先的實用性,其積累的一些技術也為後來重啟載人航天打下了基礎。

863計劃實施之後,中國重啟載人航天項目。當時起主導的意見是認為太空梭優於宇宙飛船,太空梭可重複利用,更代表了國際航天最先進的潮流:美國與歐洲搞的都是太空梭,所以中國也應該搞。但是當時的錢學森就表示,載人航天不能從政績面子的角度考慮,應該從社會發展、經濟性與安全性來考慮。因此先搞宇宙飛船較為合適。錢學森的四大弟子之一李頤黎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

【歐洲開展小型太空梭憑藉的是航空技能優勢,而中國不具備這方面的優勢。美國有錢,他們現已有4架太空梭,每架回來後光維修就要半年時刻,飛翔一次就得5億美元。蘇聯也有3架太空梭,一架飛過一次,另一架正準備飛,還有一架是做試驗用的。因為沒錢,如今也飛不起了。歐空局研製的「赫爾墨斯號」小型太空梭的計劃一變再變,進展一拖再拖,經費一加再加,盟國都不想幹了,終究只好下馬。根據上述因素,我以為絕不能搞太空梭!

郭榮偉著,九天攬月:中國太空戰略發展研究,國防大學出版社,2014.10,第122頁】

最終,「神舟」系列宇宙飛船取代了原先佔主導的太空梭計劃。中國研製出的宇宙飛船不僅起點較高,直接和蘇聯最先進的「聯盟」系列宇宙飛船相當,而且還擁有了多用途和留軌利用功能,能最大限度地把經濟實用性和科技發展結合起來。在今天美國太空梭已經被放棄的情況之下,更加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這一次取捨的智慧。

在登月與空間站的計劃當中也同樣體現了中國這方面的智慧。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以後,鼓吹載人登月的聲音也不小。但實際上,如果搞一些月球科技探測的話,那麼無人飛船就完全可以實現。載人登月僅僅是大大提高了成本,實際應用的價值並不比無人登月強到哪去。相反,近地軌道的空間站相關的科技活動更多,有人與無人有著較大的差別。所以中國經過權衡,最終決定集中力量搞空間站,在短時期內不搞載人登月。現在在美國與俄羅斯空間站的後續建設都已經乏力,中國的「天宮」系列卻不斷地取得更大成就,甚至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現實情況,無疑又一次體現了中國選擇的智慧。

因此,我們從航天技術特別是載人航天的發展史中可以看出,中國對於科技的重大決策始終是把科技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統一放在首位的,是真真正正實現了科技的社會價值,有力地避免了蘇聯後期為了爭奪霸權導致技術發展與社會發展相脫節的悲劇。同時,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也是為了炫耀技術搞了無數面子工程,損害了社會的發展的又一典型。西方國家在指責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之前,應該先用鏡子照照自己。

【鹿野,察網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網 的精彩文章:

中美關係的簡明歷史脈絡——精神殖民發端的清朝篇

TAG: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