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若欲見佛,只須見己

若欲見佛,只須見己

若欲見佛,只須見己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若不識真,則不知妄。若識得真,則全妄即真。水外無漚,真外無妄。全漚即水,全妄即真。學人不識自心,而問章敬禪師:「祖師傳心地法門,為是真如心,妄想心,非真非妄心,為是三乘教外別立心?」章敬禪師反問道:「汝見目前虛空么?」[1]既然見虛空,那麼,這個見虛空萬相的,究竟是個什麼心?三世諸佛,無量教言,只是令人識得這個見天地萬物的妙明真心。佛教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我」,就是 這個妙明真心,就是這個「本真的自己」。

前佛指示此心,後佛覺悟此心,佛佛相授,如是而已。此心是佛,佛是此心,離此心外,更無別佛,離此佛外,更無別心。

此心此佛,人人皆具。此心此佛,人人皆同。釋迦佛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也就是說,一切眾生皆有這個妙明真心,這個妙明真心,人人本具,不是向外求來的。

若要見佛,莫向外求,只須回頭,見得自心。見得自心時,即是見佛時。百丈懷海禪師云:「時節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勿憶,方省己物,不從他得。」[2]丹霞天然禪師云:「阿爾自看,善巧方便,慈悲喜舍,不從外得,不著方寸。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賢,爾更擬趁逐什麼物?」[3]趙州老和尚云:「夢幻空華,何勞把捉,心若不異,萬法一如。既不從外得,更拘執作什麼?」[4]自古佛祖,皆言本自具足,向外不得一法,若有少法可得,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

問:從上相傳,從何而有?

答曰:佛佛相傳,只是覺悟自心,師徒相授,不曾傳得一法。前人指示此心,即是諸佛教化。後人悟了此心,便是續了傳承。

既然此心是佛,那麼,若欲見佛,只須見心。這個觀音的,究竟是個什麼?這個見色的,究竟是個什麼?這個起心動念的,究竟是個什麼?百般作用,更無第二人,唯此一心,是見色聞聲的人。唯此一心,是百般作用的人。佛法大事,無需多言,只將自心看得明白,勝過讀他無量閑文字。

若欲脫落娑婆世界,當須反觀自見,融入自性大海,就像河伯東遊,融入無邊的大海。融入大海時,便無了小我。無了小我,便是一個純然的大我。這時的大我,便是一個「萬相與我一體」的「我」,便是一個「萬物皆備」的「我」。我與萬相,一體如如,猶如水之與波,一體如如,這便是古德所說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便是聖者所說的「世界大同」的境界,這便是佛教所說的「極樂凈土」的境界。

這個「世界大同」的境界,這個「極樂凈土」的境界,不是物質世界,而是聖者的自心境界。物質世界,如此之大,天下之人,如此之多,豈能世界大同?豈能全是君子?即使聖如孔子,覺同釋迦,尚且不能使藍天之下大同。釋迦與孔子,尚且不能,世間英雄,豈能使藍天之下純善?豈能使世界大同?所以說,天下太平,世界大同,這不是物理世界中的事,而是心靈世界中的事。可惜,講述聖賢文化的人,卻向物質世界上說,卻向道德規範上說,說什麼天下太平,就是藍天之下,和睦相處,幸福安康,就是人人講道德,個個是君子。物理世界,豈有如此這般事?

儒家所說的天下太平,是唯心太平,是個人的修養。佛家所說的凈土世界,是唯心凈土,是個人的修養。佛家所謂,「欲凈其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我們同樣也可以說,「欲平天下,當平自心,隨其心平,則天下平。」


[1] 《景德傳燈錄》卷七。《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第二五二頁下。

[2] 《景德傳燈錄》卷九。《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第二六四頁中。

[3] 《景德傳燈錄》卷十四。《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第三一一頁上。

[4] 《景德傳燈錄》卷十四。《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第四六六頁中。

若欲見佛,只須見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修道人個個討厭妄心,要消滅它,打倒它"這樣對嗎?
母音老人:不認取真心就不可能出三界就與外道相同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