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二胎第一年,買不到後悔葯

二胎第一年,買不到後悔葯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文|豆豆娘來源|夏天的陳小舒(id:Shu_DrChen)

備孕二胎的時候,我常常半夜不睡,在網上去搜各種被二胎毀掉生活的奇葩帖子。故事大概分為幾類:

婆家逼生且重男輕女,結果二胎又是女兒,為此和老公冷戰,婚姻岌岌可危。

養老大時老公不管不問,本想生個老二培養當爸爸的責任感,結果二胎生了雙胞胎,老公繼續不管不問,當媽的一拖三,生不如死。

媽媽全職,老公失業/投資失敗/家裡有人重病,生活水準從中產直接跌落為掙扎求生存。

意外懷孕,媽媽被迫辭職,老公經濟壓力過大,全家雞飛狗跳。

當時邊看這些狗血邊忐忑地想,我們家,應該不會因為二胎毀掉生活的。

首先我們都有很穩定的工作,懷孕時我是老師,休完產假再休暑假,可以在家呆半年,再然後可以停薪留職;孩子爹朝九晚五拒絕一切加班,收入尚可非常顧家;雙方父母健康狀況良好都能短期來幫忙;女兒4歲,乖巧懂事脾氣溫和,一直都很想再要一個弟弟或妹妹。

結果,兒子出生之後的幾個月,我的世界還是轟然崩塌了。

其實無論你瀏覽了多少吐槽的帖子,為二胎的到來做了多少功課——也還是永遠無法做好「充分」的準備。我首先無法接受的事情,就是我再也沒有自己的時間了(幾乎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我想要的「自我實現」自此付之一炬 —— 除了事業,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我覺得兩個孩子都養得不夠好,我的「當一個完美媽媽」的夢破碎了。

所以今天特別想和大家聊一聊,除了朋友圈裡那些二胎種草的帖子,二胎第一年的真實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

都說熬一熬能熬過去,

但熬過去沒那麼簡單。

二胎雞湯必說的一句話是:「雖然帶兩個孩子很辛苦,但是看到他們一起玩一起笑就覺得好滿足,一切都值了。」請問這種沒有建設意義,只能自我安慰的話說了和沒說有什麼區別。

我也曾在兩個娃躺在大床上一起抱著午睡的時候,站在床尾找角度狂拍照片曬朋友圈,還附上「二胎種草」這種不能免俗的旁白,我當時的確被那個場景感動了。但是更真實的是,我每天照鏡子都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大十歲,沒表情的時候眉間已經有了八字紋的痕迹,我睡不夠,已經有一年多沒進過美髮店和美甲店,我不知道除了聊孩子的事情之外,我還能找誰,還能聊點其他的什麼話題。

我的脾氣變得很暴躁,無法自控地因為很小的事情對女兒大吼,最開始老公會幫我向女兒道歉,但後來我連老公一起吼的時候,家裡就變成了一個戰場。

我對自己無能為力。

準備功課做了很多,

但真的沒辦法讓老大不失望。

我想帶女兒去她幼兒園同學家串門,想教她學英文,還想給她報個芭蕾班,但大部分時間都沒辦法實現。

記得我剖腹產剛生完孩子的那兩周,全家都在叮囑她不要往我身上爬,不要碰我,也不要吵那個軟綿綿在睡覺的新生兒。她因此忽然就和我有了間隙,不再黏糊我、跟我撒嬌耍賴,有一次甚至發現她在迴避我看她的眼神,當時我直接就淚奔了。

兒子三四個月的時候忽然變成了睡渣,夜裡每個小時醒一次,我和老公缺覺缺得白天實在扛不住,正好趕上幼兒園放假,我們只好把女兒送去同城的姥姥家住了三個禮拜。

這三個禮拜我們好像也沒輕鬆多少,但是當我夜裡餵奶時想到女兒找不到想要的玩具,沒有和爸爸媽媽的睡前悄悄話,周末也沒法不著家地在公園遊樂場串場子,還是仍不住傷感了。

回想起來,把女兒送走的這三周,是我生二胎最後悔的一個片段。女兒回家以後似乎變得更加懂事了,在我大聲吼「不行」的時候,她噤若寒蟬不反抗的樣子太可憐了,而且不久以前女兒明明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現在想想,當時這個小小的人兒心裡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委屈和落差。

全家總有人在生病。

輪狀病毒是會全家感染的,流感也是。有了孩子尤其有了兩個孩子以後,流行病的預告真的比明星八卦有意義一萬倍,我恨每一個明知自己生病還要接觸我家孩子的人,哪怕就是孩子的親爺爺或者親姥姥。當全家四個人輪番上吐下瀉時候,孩子真的是最可憐的。

弟弟八個月的時候得了中耳炎,剛好轉沒幾天姐姐又說自己肚子疼,在兩天中分別和我和爸爸說了好幾次,我們都沒當回事,還讓她喝熱水看動畫片玩iPad自己緩一緩,直到第二天半夜女兒開始嘔吐加發燒,我們才最終下定決定去醫院。結果是急性闌尾炎,並且已經破在了肚子里,她只是喊疼掉眼淚卻從沒有哭出聲,得知要住院竟然對我說:「媽媽對不起」,她以為自己犯錯了。女兒住院的那一個禮拜全家都在輪軸轉,我雖然真的累爆炸了,但是也真的心疼爆炸了。

說實在的,如果說生完二胎我曾經想過買後悔葯,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我覺得對不起女兒。

和老公的關係越來越像合作。

前幾天手機內存不足,不捨得刪照片,就想刪掉和老公的微信聊記錄。往回翻的時候恍然發現,我們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像是一種合作關係:

「小寶今天拉臭了嗎?「

「大寶學校讓交的手工你做了嗎?」

「小寶下午睡了多久?」

「大寶的球鞋太髒了必須要刷一下。」

「順便把昨天買的小寶的新睡袋洗一下。」

「礦泉水快喝完了,

明天路過超市搬一箱。」

往上翻很多屏,大部分都是諸如此類的對話,還有各種孩子濕疹、大便、劃傷碰傷的寫實照片。其實我自認和老公的關係很好,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我還會在孩子睡了之後掛在他身上撒撒嬌,甚至還能打開電腦一起追個劇,打兩把遊戲。但是在二寶出生後的頭幾個月,我們除了交換孩子的情況,除了我發號施令、他提各種改進意見,好像真的不再說任何「建設感情」的廢話了。

曾經熱愛收集奇葩表情包的兩個人,曾經熱衷為一切事情互懟互損的兩個人,就這樣變成了無趣的疲於應付生活的中年人。

為錢憂心。

人生第一次為錢憂心,第一次開始研究保險和理財,第一次意識到儲蓄的重要性,都是從懷第二個孩子開始的。

猶記得懷女兒的時候我嚴重孕吐(懷二寶反而沒有),全靠買買買支撐度過最難熬的日子。但等到懷二寶的時候,我已經對孩子的吃喝用度、玩具、上幼兒園、興趣班以及其他教育費用有了清楚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有了心儀的學區。「預留給孩子的錢「已經真切地成為了日常壓力,這讓安逸了十年的老公開始重新做簡歷,讓我在各大購物網站打折日的時候心如止水。

停薪留職以後,我甚至開始列excel記賬了。偶爾還會幻想,如果只要一個孩子的話,買鋼琴是不是毫無壓力,是不是可以給女兒申請國際學校,是不是可以計划下個月出國度假……

理財,算賬,也許是每個二胎家庭的必修功課。

我在很多個瞬間有後悔的情緒,但總得來說,生兩個孩子對我們家來說,就睡覺之前要刷牙一樣,是To do list裡面的必選項。

因為我小時候父母關係很不好,在他們打到要死要活的時候,在他們做了非常糟糕的事情的時候,我哥總對我說,我完完全全了解你的感受。這種理解,要比任何二胎雞湯對我來說都更重要。

至於後悔的情緒,我是這麼想的:

可能是生完第一年最後悔,一年以後不後悔,一年以後還可能斬釘截鐵地說:兩個孩子最幸福;

也有人說生二胎的 50 歲之前後悔,生一胎的 50 歲以後後悔;

我覺得比較靠譜的說法是,大多數人,怎麼選擇都會後悔,這是人的本性決定的。因為無法體驗的總是最好的。

生活可能沒那麼多狗血,因為二胎而離婚跳樓的總歸是極少數。但毋庸置疑的是,夫妻感情不好+經濟拮据+無人幫忙的家庭,千萬不要生二胎。如果有人告訴你多生一個孩子就是多添一雙筷子,肯定也是胡扯。

負責地養大一個孩子,需要面對的是夫妻雙方精力的透支(付出不是翻兩倍,實際的感受可能是——四倍?),家庭關係重整,教育費用預留,可能需要計劃多一間卧室的房子,如果沒有全職的幫手,作為女人,可能三五年內都要放棄對升職加薪的想法(大概是辭職回家)。

而且孩子的性格、養育需求也可能完全不同。第一胎的基本生活護理經驗都用得上,但教養可能是另一回事了。內向的孩子,高需求敏感的孩子,衝動易怒的孩子,都需要完全不同的策略去應對。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大女兒好吃好睡好養活,讓我大大低估了養育二胎的難度。

最後也是我最在乎的,夫妻關係真的會因為二胎而下降。因為我太累了,不想花精力和他聊其它的任何話題,因為我太累了,所以很容易升騰起怒火。我的所有的關注度都給了孩子,在老公回家的時候,我永遠在要求、在指揮,夫妻之間的關係變成了育兒重任的分配與妥協。

一地雞毛,等這鑲著金邊的烏雲散去。

小編說:

還記得生小妞之前,我的產科醫生對我說,生一個小孩大概可以滿足60%的「做父母」的願望,生兩個小孩能夠滿足80%,生三個小孩能夠滿足95%,邊際效應遞減。到最後,就很少有人會願意為了那5%再付出更多的辛苦了。( 不是科學數據哈,別太認真)

我覺得養育孩子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對女性來說還多少有些耗費健康,儘管也會帶來很多快樂。很難權衡辛苦多,還是快樂多,但一定是辛苦的時候更多。幸福感可能是支撐我們付出的一部分動力,每一次幸福「充值」就支撐起一段時間的辛苦,剛想撂挑子不幹了,孩子又給你註上一劑愛的嗎啡。還有責任感,他已經在那裡了,除了愛他,我還能怎麼辦?我也不能把他扔下不管啊。生之前是選擇,生之後是必須。

之前和一個還沒有生孩子的朋友聊天,她說起她和她先生的遲疑,生和不生的理由在博弈。我認真想想,也給不了她任何生孩子的理由。為孩子付出的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投資在自己身上,干點什麼不好呢?所以除非是發自內心地喜歡孩子,能夠承擔起養育的責任,不然真的沒有生的必要性,更別說生幾個了。

在我有了二寶後,也先後有兩個男性朋友表示,太羨慕你生二胎了!真的很想再要一個,但是老婆大人說什麼也不要了。哈哈哈,誰累誰知道。我建議,老公要是想勸老婆生二胎,得先說好生下來自己能承擔些什麼工作。

總的來說,我還是一個理性思維的人。充分考慮了生二胎的難度後,我還是想要二寶。最終能作出這樣的決定,少不了家人和隊友的支持。感恩

-------End---------

作者簡介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號「夏天的陳小舒」,號主陳小舒是澳大利亞公衛博士,從事幼兒健康科研工作,她的公眾號在幼兒營養和常見病護理等多個領域為0~3歲孩子的父母們帶來權威、紮實的內容,推薦大家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徵文61:你知道嗎?每個自閉症孩子的父母都經歷過心酸血淚史!
只要生孩子的是女人,男女就不可能平等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