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出山前的三國,是郭嘉謀略的主場

諸葛亮出山前的三國,是郭嘉謀略的主場

原標題:諸葛亮出山前的三國,是郭嘉謀略的主場


看《三國機密》,追到第12集,郭嘉終於上線了。


他的出場方式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一輛緩緩入城的牛車,掀開簾帳,一個消瘦的年輕人,留著小鬍子,懷中擁著國色美人,手中提著美酒佳釀,不著一字便盡得風流。


當然這短暫的亮相對於我來說顯然不夠過癮,我很期待這周上線的劇集中,郭嘉超群的智謀如何攪動許都風雲,揭開層層迷霧。



以往人們對於三國智者的認知,大多集中在諸葛亮一人的身上,他智慧、忠誠、勤勉、仁厚、廉潔、自律,既是謀略上的王者,又是道德上的聖人,似乎諸葛亮這種「古今完人」,就成為三國亂世奇謀之士的最佳代表。


這當然是有失偏頗的,儒家話語體系注重道德評判,故而品行高潔的諸葛亮的地位被後世不斷拔高,而同樣智謀超群的郭嘉卻因為德行的瑕疵而被掩蓋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因此,我尤其關注有郭嘉形象的三國影視題材作品,去年一部以司馬懿為主角的三國劇,劇中的郭嘉扮相便很合我意。只可惜,這個角色出場太少,還未進入劇情的核心段落便早早謝幕。


騰訊視頻獨播劇《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中,郭嘉不再打醬油,而是作為核心人物的一員參與到漢室與曹氏的博弈之中,成為這盤權力棋局上最為亮眼的一顆棋子,也是劉平、伏壽、司馬懿等組成的保漢團隊面對的最為厲害的對手。


郭嘉在《三國機密》中的出場雖然姍姍來遲,卻做了精心地鋪墊。滿寵在引西涼軍入城、撲滅董承叛亂後,透露這一安排的背後主使人正是遠在官渡前線的郭嘉。而太尉楊彪也一再叮囑鋒芒畢露的兒子楊修要小心郭嘉:「修兒,你記住這句話,這句話荀彧曾說過,陳宮曾說過,前幾日賈詡也對我說過——郭嘉從不犯錯。」


在經歷了火燒皇宮、董承之叛、王越行刺等驚心動魄的事件後,劉平一路涉險卻沒有暴露身份,滿寵的步步緊逼依然如劍在頸上,然而郭嘉一出場,一眼便看破玄機,直至要害,甚至讓披著主角光環的司馬懿都要逃出城去,氣氛陡然緊張起來,戲就更好看了。



郭嘉出身於潁川陽翟,即今河南禹州。潁川郡是三國智謀之士的搖籃,荀彧、荀攸、鍾繇、陳群、徐庶、司馬徽、戲志才等眾多謀臣名士都出自這片土地,也正是因為潁川謀士集團的襄助,曹操才得以在四戰之地的中原紮下腳跟,壯大力量,逐一消滅群雄。因而當曹操迎來漢獻帝後,就將臨時國都安置在處於潁川腹地的許都。


和荀彧一樣,郭嘉原本是袁紹帳下的幕僚,當時袁紹鷹揚河朔,無論家世、聲望、領地、軍馬都遠在曹操之上。但郭嘉並沒有看上袁紹這位主公。做謀士的,最先要會識人,郭嘉對袁紹的判斷穩准狠、他說,袁紹這個人想要效法周公禮賢下士,但卻不知道用人的道理。想的太多但缺乏見解,喜歡謀劃但又沒有主見,要跟這種人去干稱王圖霸的大業,難啊!

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然而轉投曹營後,郭嘉與曹操卻氣場相投,相見恨晚。曹操在初見荀彧的時候,還要舉個古人做例子,說他是「吾之子房(張良)也」。而對郭嘉的來奔,曹操直截了當地說:「讓我成大業的就是這個人啊!」郭嘉也興高采烈地說:「哇塞,這才是我的主公!」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曹操征戰初期有四大謀士,分別是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其中荀彧主要負責後方鎮守,程昱兼統兵之權,長期跟隨曹操在前線為軍師的是郭嘉和荀攸,荀攸的計策偏重戰術層面,郭嘉則往往著眼於戰略。



曹操起家的兗州、豫州是四戰之地,東西南北都是敵人,先打誰,後打誰,是很有講究的,戰略對了可以各個擊破,步步為營,戰略錯了則疲於奔命,損兵折將。


曹操征討呂佈於下邳,攻之不克,士兵疲憊,曹操想要退軍,郭嘉則認為應該堅持攻打呂布,果然最後攻陷下邳,擒拿呂布。


袁紹死後,袁譚與袁尚兄弟爭位,郭嘉認為,這時候如果急切進攻,二袁肯定聯手抵抗,他建議曹操假意調轉大軍南伐劉表,等待二袁自相爭鬥,兩敗俱傷後再一舉出擊,果然將之擊破。


郭嘉還對天下局勢有著精準的判斷,以至於經常做出神一般的預言。曹操與袁紹對峙於官渡時,江東小霸王孫策曾試圖奇襲許都。但郭嘉並不把孫策放在眼裡,他認為孫策在兼并江東的過程中拉了不少仇恨值,而他平時又不注意安全保衛工作,將來必定會死於匹夫之勇。果然還沒等孫策揮師北上,就被許貢門客刺殺。在對待劉備的態度上,郭嘉曾勸曹操,說劉備是人中龍鳳,應及早殺之。然而曹操沒有聽,終至放虎歸山,留下了一輩子的遺恨。


《三國機密》中郭嘉經典的「十勝十敗論」


《三國機密》中王陽明飾演的郭嘉,為這個人物賦予了更多的英俊朗逸之氣,也增添了些許放浪不羈的「痞氣」,這一點雖然在史書上也並非無征。《三國志》中提到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在陳群這種世家公卿的眼中,郭嘉的行為非常不檢點。《彧別傳》則云:「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說戲志才、郭嘉這兩位曹操的謀主都有著不太好的口碑。


至於為什麼郭嘉會品行有缺,我們無從考證,像《三國機密》中王陽明版的郭嘉那樣嗜酒如命,風流好色,還勾搭上了貂蟬,雖是腦洞大開,卻也是合理的推論。


這一版王陽明飾演的郭嘉,兼具了大智慧與真性情,可以說是影視劇中最為豐滿逼真的郭嘉形象。



如果遇上別的主公,郭嘉很可能會因為德行的瑕疵而被疏遠,可偏偏這位曹公卻是一個重才華而不重名節的主子。因為曹操少年時,也是頑劣成性,不遵禮法。

太祖少好飛鷹走狗,遊盪無度。

曹操遇上郭嘉,就是一個「壞孩子」遇上另一個「壞孩子」的故事,臭味相投,一拍即合,而且言聽計從,以大事相托。曹操說:「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只有郭嘉最懂我的心意)他們君臣之間的默契,堪稱三國時代的典範。



郭嘉為曹操獻的最後一計,名曰:「兵貴神速」。當時袁尚遠遁北境聯合三郡烏丸,曹操想要繼續征討,但手下眾人都擔心荊州劉表在後方搞偷襲,曹操疑慮未定。此時郭嘉為曹操堅定了決心,並通過準確判斷敵我形勢,讓曹軍捨棄輜重,輕軍速行,一舉擊敗了烏丸首領蹋頓,將二袁逼走遼東,為曹操統一河北立下了功勞。

等到曹操自柳城還軍,郭嘉已經沾染沉痾,不久病逝,年僅三十八歲。曹操為之痛哭。在祭奠郭嘉的表上,曹操這樣評價郭嘉的功勞:「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次年,曹操南下,在赤壁為周瑜所敗,此時的他又想起了郭嘉。面對群臣,他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後來又哀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如果郭嘉能夠多活幾年,赤壁之戰的結局或許會有另一番景象,而歷史或許也會被重新書寫。


就在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即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距離柳城千里之遙的荊州,一位叫諸葛亮的書生結束了隆中耕讀隱居的生活,踏入亂世,效力於劉備帳下。這般時間上的巧合,讓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語「奉孝不死,卧龍不出」。


諸葛亮與郭嘉這兩位三國頂尖謀士,在歷史的洪流中擦肩而過,未能交鋒,給後世留下了無盡的遐想和嘆息。


參考資料:


《三國志》 【晉】陳壽 著;【劉宋】裴松之 注引


88個三國家族的生死博弈,上演一出鼎足三分的「權力的遊戲」!


系統梳理三國豪門世家譜系,解開家族權力密碼。


馬伯庸、余世存、師永剛聯合推薦

成長新書《列族的紛爭:三國豪門世家的政治博弈》


京東、噹噹、天貓及各大書店有售。



三國月旦評


關於三國的一切,但不止於三國


由《北京晚報》文化記者成長獨立運營


轉載授權及合作請洽:


cheng-zi-yu@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城 的精彩文章:

TAG:長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