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瑜為輔佐孫策,做出了哪些貢獻?

周瑜為輔佐孫策,做出了哪些貢獻?

周瑜為輔佐孫策,做出了哪些貢獻。周瑜,生於公元前175年,卒於公元前220年。東漢末孫策、孫權的重要將領。家世官宦,與孫策同年,少相友善。建安三年(198),隸屬袁術為居巢縣長,後投孫策,時年二十四,人稱周郎,為建威中郎將。孫策欲攻取荊州,任他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此,跟隨孫策征討,助其奠定割據江東基礎,深得信任。

與孫策分娶喬公二女,策娶大喬,瑜娶小喬。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其弟繼承其位,留下周瑜,與女史張昭共同掌管軍事和行政事務,當時東吳一些山區「猶未盡從」;東吳一些大夫對孫權仍持觀望態度,「未有吾臣之固」。周瑜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團結魯肅、程普、黃蓋、呂蒙等將領,四齣征討,併網羅人才。發展生產,努力鞏固東吳的統治。

不久,曹操挾新破袁紹之勢,要孫權送子為質群臣猶豫不決。唯周瑜分析江東有利條件,堅主勿遣,並建議佔據江南,擁兵觀變,則可爭取主動,以免受制於人。保建安十一年(206),周瑜奉命督孫瑜等攻麻屯的山賊,殲其渠忡,俘獲萬餘人。不久,劉表江夏太守黃祖派部將鄧龍引兵數千人,進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周瑜率東吳兵迎擊,生俘鄧龍而歸。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率二十萬眾,號稱一百萬,直撲江南,劉表之子劉琮率水軍數10萬投降曹操。曹操順勢大敗劉備於當陽長坂坡(今湖北荊門南當陽東北),曹操兵順流而下,進逼江東,並致信孫權說:「今治水軍80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東吳群臣震恐,張昭、秦松等文武大臣皆為曹軍的氣勢所嚇倒,多數主張歸降周瑜卻列舉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糧足,臣下用命,又分析曹軍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弱點,同魯肅一起,力排眾議,堅主抵抗,為孫權所採納。與程普分任左、右督,率軍三萬,聯合劉備,共同抗曹。孫、劉聯軍與曹操的前鋒在赤壁遭遇。曹操收降的劉琮水軍久未作戰,陸軍又不習水戰,疫病流行,首戰失利,遂撤回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東北鄔林磯)。

孫、劉聯軍屯駐赤壁,與曹軍隔江對峙。變縣南共周瑜部將黃蓋獻火攻計,假降曹軍,率滿裝柴草、膏油並飾以帷幕的蒙沖鬥艦十艘,接近曹營順風放火,曹軍戰艦與岸上營砦俱曹火焚。周瑜率主力擂鼓前進,曹操遂敗而北歸曹兵燒死、溺死者不計其數。周瑜、劉備水陸並進,向南郡(郡治在今湖北江陵)方向追擊。曹操誤走華容道,人馬自相踐踏,死傷無數,曹操只好派曹仁、徐晁戍守江陵,自己退回鄴城。

周瑜與程普領兵幾萬,乘勝追擊,至江陵、與曹仁隔江對峙。周瑜決心拔掉曹軍這個據點,對曹仁發起無數次進攻。建安十四年(209)十月,周瑜在跨馬布陣時右肋中一流矢,曹仁得知,遂舉兵進攻周瑜,周瑜負痛巡營激勵將士,曹仁大驚,遂撤軍北返,周瑜因功被拜為偏將軍建安十五年(210)十二月,劉備為擴充地盤向孫權討取荊州,周瑜堅決反對,並建議軟禁劉備,以免養虎為患,他認為劉備乃天下梟雄,又有關、張兩員虎將。勢必影響東吳的發展,孫權不採納。周瑜不甘心,想出一個對付劉備的策略,當時,益州牧劉璋平庸無能,又遭到漢中張魯的攻擊,而劉備正在圖謀益州,周瑜建議孫權搶劉備之先,佔有益州,這樣把巴蜀和吳楚軍連成一片,不僅可以從西面對曹操形成包圍之勢,為將來與曹操爭雄北方創造有利條件,而且也將使劉備局促於荊州一隅地,使他難以發展,對東吳構成嚴重的威脅,孫權應允。可惜周瑜回江陵準備時箭傷複發,醫治無效死於巴丘,年僅36歲。周瑜短短的一生,以他敏銳的政治眼光和傑出的軍事才能,為輔佐孫策、孫權建立和鞏固東吳政權,做出了重大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伴娘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是怎麼取得「奉天子以與不臣」的政治主動權?

TAG:伴娘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