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以衝突再起 「以暴制暴」動蕩難安

巴以衝突再起 「以暴制暴」動蕩難安

巴以地區局勢進入極度敏感期,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發地區動蕩。

衝突再起 各方發聲

據英國廣播公司3月31日報道,30日起,上萬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帶舉行示威,一些示威者向邊界隔離欄另一側的以色列士兵投擲石塊、燃燒瓶等,以色列士兵則回以實彈和催淚瓦斯,致使至少16人死亡、上千人受傷。

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表示以色列應對此負全責,而以色列軍方則稱他們只是向試圖破壞邊界防護欄的巴勒斯坦人「定向開火」。

事後,土耳其、伊朗等伊斯蘭國家均發聲譴責以色列的行為。其中,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指責以色列在加沙的行為是「非人道攻擊」、「不正當使用武力」,並要求立即停止「武力行為」。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30日發表聲明說,必須要對事件進行「公正和透明」的調查,並呼籲有關各方不要採取任何可能導致進一步傷亡的行動。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31日也發表聲明指出,以色列在衝突中使用實彈必須成為安理會調查的一部分。

4月1日,美國對安理會提出的「獨立而透明」調查表示反對,此後以色列也對調查表示反對。

背景複雜 各有居心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此次衝突有近期、中期、長期三層背景。

近期來看,本次衝突起於巴勒斯坦發起「土地日」遊行,抗議以方拒絕讓巴勒斯坦難民回到被侵佔的故土,並紀念1976年3月30日死於以軍槍下的6名巴勒斯坦人。中期來看,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遷移美駐以大使館,使「阿拉伯之春」後被邊緣化的巴以矛盾出現升級。而從遠期來看,由於巴以問題得不到公正的和平解決,加沙地區民眾反以情緒日愈加深。

在孫德剛看來,以色列明顯反應過度,是有意為之。「內塔尼亞胡在國內目前面臨貪腐醜聞與2019年大選的壓力,他希望通過巴以衝突轉移國內注意力,獲得以色列公民和其他右翼黨派的支持。」孫德剛說。

美以兩國是傳統盟友,親以親猶的特朗普政府不遺餘力地支持以色列,孫德剛感到毫不意外。此外,美國猶太人在美國政治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擁有強大的遊說力量和影響力。

聯合國與歐盟努力保持中立,但對巴勒斯坦略帶同情。「近年來,歐盟從本來的親以轉向更加中立的態度,也表現了美歐關係的微妙變化。」孫德剛說。

而巴勒斯坦缺乏報復以色列的實力與手段,只能通過譴責以色列,喚起國際同情,施加輿論壓力。「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從道義上、情感上與利益上都堅定地支持巴勒斯坦,但由於缺乏對巴勒斯坦伸出援手的實質力量,只能進行口誅筆伐。」孫德剛說。

七十載後 去向何方

此輪遊行將持續到5月15日,恰逢以色列建國70周年、巴勒斯坦「災難日」、美駐耶路撒冷使館開館,同時還是今年齋月入齋前一天。

面對如此「巧合」,孫德剛認為,地區局勢進入極度敏感期,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發地區動蕩。

近年來,「巴以問題由於長期被大國忽視、擱置,逐漸走向邊緣,『以暴制暴』逐漸取代和平談判,巴以問題和平解決難度更大、希望愈發渺茫。」孫德剛分析道。

孫德剛認為,東耶路撒冷歸屬問題、定居點問題與巴勒斯坦難民問題成為橫亘其中的「三座大山」,使巴以問題始終難以取得進展。

此外,巴以在政治統一、軍事實力、經濟發展、文化影響上都不成均勢,難以平等姿態坐下對話。「以色列認為,恐怖襲擊近年來不斷下降,形勢對以有利,而巴勒斯坦則認為人口的不斷上升將給自己帶來優勢,雙方都認為時間站在自己這一邊。」孫德剛說。

長遠來看,孫德剛表示,解鈴還須繫鈴人,巴以和平的鑰匙終究是把握在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手裡。但是如果雙方都不願意重回談判桌,解決巴以衝突,依然前路漫漫。(人民日報海外版 林光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俄前間諜病情堪憂 分析人士:其生命關乎國際局勢
文在寅對安倍罕見強硬表態 日本被批得「體無完膚」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