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計害三賢,姜維詐降復國為何沒能成功?原因有四點

一計害三賢,姜維詐降復國為何沒能成功?原因有四點

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不顧朝中大部分人的反對執意伐蜀,雖然有些波折,但是在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江油之後,一切都水到渠成了,姜維大軍被鍾會拖住無法回援,成都的劉禪在大都數朝臣的勸說下投降鄧艾,蜀漢正式滅亡。於此同時,遠在劍閣的姜維當時手中兵力大概還有5萬左右,在面臨鄧艾和鍾會前後夾攻以及劉禪投降的情況下姜維率軍向鍾會投降。

然而姜維的投降並非是真投降,而是一場假意投降卻試圖復國的幕後活動,姜維的計劃是這樣的:先投降鍾會,利用鍾會和鄧艾的矛盾使得兩人相爭,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借鍾會之手除去鄧艾,然後利用鍾會的野心勸說鍾會謀反擁蜀地自立,最後就是姜維和蜀國舊部殺鍾會從而完成復國壯舉。開始很成功,鄧艾被殺,鍾會也謀反了,但是最後卻功虧一簣,鍾會死於亂軍之中,姜維自殺,這就是所謂的「一計害三賢」(姜維假投降害死了自己和鄧艾鍾會二人)。

回過頭來分析下,從一開始來看,姜維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姜維其實是在賭博,為何這麼說?我們來分析下姜維詐降復國為何沒能成功?

第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鍾會部將丘建告密引起士兵嘩變導致失敗,實際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鍾會大軍都是魏人,司馬昭對此就看得很准「魏人得而思歸,必不從會而反」,即使當時丘建不告密,等士兵得知鍾會謀反,只要有一兩個軍官振臂一呼,鍾會部下絕大部分肯定倒戈,一樣沒有成功可能。

第二,和鄧艾長期領兵,在軍中根基和威望較高不同,鍾會是典型的官二代,之前主要偏向出謀劃策,實際領兵作戰機會並不多,在軍中資歷遠不能和鄧艾相比(只是可惜了許褚的兒子成了鍾會立威的犧牲對象)。雖然司馬昭三路伐蜀以鍾會的兵力最多,實力最強,但是他對部隊的控制能力遠不能和鄧艾相比。實際上,如果姜維的合作對象是鄧艾的話,那倒說不定還真有成功的可能性,因為鄧艾手下都是跟著他長期征戰的部屬,對鄧艾的忠心也許還在司馬昭之上。

第三,司馬昭對鍾會的謀反早有心理準備,鍾會之所以倉促起事是因為司馬昭親率大軍屯兵長安,就是為了防止鍾會謀反。如果不是司馬昭大軍到來,給鍾會和姜維更多的時間準備,總比倉促之間起事要從容得多;而且起事之時部屬又不夠周密,輕易就泄露了消息。

第四,劉禪投降,蜀漢人心已散,用「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這句話來形容最恰當不過。鄧艾兵臨城下之時,蜀漢還有姜維大軍在外,為何朝中大臣大都選擇投降,連劉禪也沒多加考慮就投降了,未嘗沒有因為姜維常年征戰蜀漢疲弱苦不堪言,不想再戰的原因在裡面。有一種說法是姜維曾密告劉禪要復國的打算,結果劉禪反而告訴了司馬昭,使得司馬昭率大軍前來。所以,姜維復國如何,不復國又如何,其實結局都早已註定。

事實上,就算鍾會謀反成功,擁蜀地自立,然後姜維殺鍾會復國成功又能如何?以姜維5萬人馬控制魏軍十餘萬人馬難度極大,而且蜀漢民心軍心已失的情況下,天時地利人和姜維只佔據了地利,天時人和都不在他這邊,最終也還是會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此人乃大漢宗室,擁兵十餘萬卻被人刺殺,他若不死漢朝可能還有希望
司馬懿奪權路上的五大攔路虎,真正讓他忌憚的只有一個人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