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余名流事?袁枚游嶺南

大余名流事?袁枚游嶺南

核心提示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旅遊家。

(網路配圖)

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調江蘇,先後於,歷任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嘉慶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後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部分史料根據趙爾巽《清史稿》及大庾嶺的民間傳說)


遲來子

大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八月二十日,被廢黜為布衣的袁枚帶著小妾蕊仙避居到了江南西路南安府大余縣的峰山城袁屋。

袁枚是接到忘年交好友、大余縣土豪袁柱的信件後,才帶著第九個小妾蕊仙匆匆忙忙逃離金陵城小倉山隨園,坐船溯行,沿著長江、贛江、鄱陽湖、贛江、章江河而至峰山城,在大余縣的周屋碼頭下船,潛行而至袁屋的。

已經七十五周歲的袁枚精神尚佳,小妾蕊仙雖然身懷六甲,卻也能以飽滿的精神隨袁枚一路顛簸,逃難式地來到距離金陵城南京兩千里遠的大庾嶺腹地。

袁柱很是吃驚地接待了袁枚,一邊篩茶,一邊打量著蕊仙,一邊招呼著袁枚吃喝,說道:「老哥,你?你妾人身懷的確是你的?」

矍鑠著精神的袁枚很自信地說道:「嗯,那還有假?我哪能去承擔黃狗偷食、烏狗背鍋的王八事情?」

蕊仙矜持地說道:「袁柱先生不必懷疑,我雖然在揚州、江淮做妓女二十多年時間,但既然已經被隨園先生納為小妾、贖銀買身,我就忠貞於隨園先生。這腹中寶貝確實是隨園先生袁枚的種。」

「我也正是因為平生第一次要做老爹了,才不惜在小倉山跟園內所有的人都鬧翻,逃難到你這裡來避居,讓蕊仙能有安寧環境,產下下一輩!」袁枚嚴肅地看著袁柱,懇切地說,「我已經七十五足歲了,才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做爹!」

地主、土豪袁柱俯首想了想,說道:「那好,我當時寫書信給你,答應你倆到我袁屋來產子,就已經知道自己要承受的風險。既來之,則安之。希望你們安心!大宋張先張弄影八十歲了還納妾呢,東坡寫過的那故事。」

(網路配圖)

袁枚這才按照袁柱的安排,吃好飯,住下來,再去打量和熟稔袁屋周邊的環境。袁枚在袁柱的陪同下,帶著愛妾蕊仙遊玩了峰山城、大吳屋、松山背、高龍堖、東田嶺。

去峰山城的路上,袁柱給袁枚出了一幅上聯,道:「綠水本無憂, 因風皺面;」袁枚到底還是才華橫溢,要不怎能在二十三周歲時考上進士。只聽他馬上回應出了對句:「青山原不老, 為雪白頭。」個中含義,心中自明。

袁柱和袁枚身旁的蕊仙、路過的赴圩人,都為袁枚的急智而擊掌叫好。

蕊仙也忍不住出了一句上聯,要求袁枚對答,說道:「清風滿地難容我;」袁枚也立即回道:「明月何時再照人?」眾人無不為其化用王安石、王半山的詩句而撫掌高興。

遊歷大吳屋的時候,土豪袁柱看到整座村落都由竹林、溪水、肥田、樓閣、宗祠構成,田疇嚴整,屋舍儼然,顯得很有家族韻味。袁柱又忍不住出聯道:「有三分水,二分竹,添一分明月;

袁枚脫口答道:「從五步樓,十步閣,仰千年吳屋。」袁枚那睿智而不呆板的對句,令大吳屋那些圍觀的老表無不讚歎稱好。

在東田嶺,居高臨下、俯視萬里的袁枚、袁柱、蕊仙心曠神怡。袁枚主動出聯,要求袁柱對句:「天近山頭,行到山腰天更遠;」袁柱想了想,馬上也對出了句子,道:「月浮水面,撈到水底月還沉。」

返回袁屋的路上,月色正好,圓圓地掛在東山頭。

袁枚感慨道:「大庾嶺的月亮更清亮!唉,為了下一輩,我七十大幾了,到現在還在奔波。本家老弟,你說值得嗎?」

土豪袁柱說道:「老哥,我不是說你,從你二十三四歲中進士開始,如果你能一本正經地成家立業,現在你的兒孫都成群、成屋場了。」

袁柱繼續說道,你的《子不語》一書已經表明了你的心志。其實呀,你好色成性,一輩子女弟子成群結隊,你喜好的男人也不在少。你女人有兩個姓陶的,還有方聰娘、陸姬、金姬、趙姬,男人鬧出緋聞的有李郎、慶郎、桂郎、洪郎……

如果你正兒八經地成婚生子,就不會「隨隨便便」地鬧出這麼多緋聞來。唉,老哥,我不是說你,你曾經在五十一歲你的六小妾給你生過一個女兒,其他年輕小妾也給你生過兒子,但不是夭折就是腹死胎中,真是很令人扼腕嘆息的。

(網路配圖)

小妾蕊仙也忍不住說道:「隨園先生可怕的就是太隨便了。其怪異行為曾經引起過劉墉的憤怒,也讓姚鼐、趙翼、洪亮吉、錢大昕那些朋友感到不可理喻。唉!」

「唉!」月色下,步履仍然穩健的袁枚接著檢討道,「我也是該反思檢省自己了。我是不信鬼神的!不但不信,我甚至敢侮辱闢佛。我曾惡搞佛像,剝其所施衣彩十三層,叩其胸而彈之,亦自覺無禮矣!」

袁柱說道,嗯,這件事在你的《子不語》當中有記載。我奉勸你還是要信天地、信鬼神的。

不多日,他們在遊覽松山背時,袁枚深為那裡的塔樓、荷塘而感觸良多。他出了一上聯,道:「塔樓亮燈,層層孔明;」還是蕊仙腦袋瓜靈活,馬上就景寄情,對答道:「荷塘摳藕,節節太白。」

這時,從東山堖佛寺當中走來幾個和尚。那些和尚東遊西逛的,惹得袁枚有些煩躁。袁枚說道:「我們對對子,猜謎語吧?我的上聯是,——日落香殘,免去凡心一點;袁柱老弟,你對句。」

袁柱對答道:「爐熄火盡,務把意馬牢栓。蕊仙賢妹,你猜字!」

挺著肚子的蕊仙想都不想,說道:這兩個字是——禿驢。

路過的老表都讚許他們三人的機智和靈活。而那些正在東遊西逛的和尚聽到他們三人在戲弄自己,只好趕緊離開松山背,跑到寺廟裡去做自己該做的正經事。

當年的農曆十月,袁枚的第九個小妾蕊仙為袁枚產下了一子。袁柱前來道賀,袁枚興奮地說道:「這兒子遲遲來到我身邊,賢弟,你看,我叫他為遲兒吧!」

袁柱也萬分高興,給過賞金後,說道:「袁遲,袁遲,名字恰如其分,好!」

在袁遲滿了周歲之後,袁枚就帶著妾、兒,跟袁柱告辭,乘船回金陵城小倉山隨園去了。後來,袁枚在八十二歲高齡辭世,而袁遲也頗爭氣,考中了進士。袁氏一脈,得以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語善言 的精彩文章:

大余名流事:洪邁神謀略
大余名流事:蔣士銓遊歷

TAG:良語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