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戰時期蘇聯援華始末

抗戰時期蘇聯援華始末

美英等國在抗戰中對中國的幫助,當然需要我們中國人民的感謝。但是,同樣不能忘記的是,在抗戰開始最困難的階段,願意幫助我們的,不是美英法等西方國家,而是蘇聯這個被長期妖魔化的社會主義國家。

前幾天,陳納德將軍遺孀陳香梅女士逝世,關於70多年前美國「飛虎隊」援華抗戰之事,又被不少紀念文章提及。確實,70多年前的那場抵禦外侮之戰爭之所以能取得最後勝利,既是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的結果,也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援助分不開。正因此,我們應該感謝當年美國政府和人民對於中國抗戰的支持。但同時,也別忘了,在抗戰初期,幫助中國人民渡過戰爭最艱難階段的,不是美英,而是蘇聯。

從蘇聯低價購買的部分轉盤機槍

抗戰前夕,中日兩國,一個是亞洲最早實現近代化的工業國,另一個則還是貧窮落後、軍閥割據的農業國。不論從經濟、還是軍事上,兩國之間都有巨大的差距。因此,要想抵抗日本對華侵略,中國人民除了要有不怕犧牲的精神和正確的戰略戰術之外,也必須依靠外力來彌補軍事上的差距。

按道理來說,作為對美英天然親而一貫敵視共產主義的國民政府,在這時候,理應尋求美英的幫助。然而,可惜的是,20世紀30年代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綏靖主義和孤立主義盛行。雖然隨著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政府侵華腳步已經加快,但是當時的英法等國並沒有認清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本質,秉持著綏靖主義的思路,寄希望於通過滿足他們對於弱國的領土需求,來尋求短暫的和平,甚至將法西斯國家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在歐洲,他們在二戰爆發前夕,犧牲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在亞洲,則是犧牲中國東北的利益。而對於美國來說,當時是孤立主義盛行,對於日本的侵略,也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甚至通過對日本輸入大量的軍用戰略物資,來賺取巨額利潤。所以,從主觀上來說,英法美等國,在抗戰前夕以及抗戰初期,是不可能援助中國的抵抗的。

另外,從客觀上來說,20世紀30年代頭幾年的英法美等西方社會,正經歷經濟大蕭條時期,自顧尚且不暇,根本不可能向中國提供大規模戰略物資援助。

因此,早在抗戰前夕,當時的國民政府,就將尋求援助的對象,鎖定為剛剛完成兩個五年計劃的新興工業強國——蘇聯。而此時的蘇聯,對於英法等國企圖將戰爭禍水引向自己的企圖,是看的比較清楚的,特別是在與英法等國的談判失敗以後。因此,感受到東西雙線壓力的蘇聯,也迫切希望中國能夠獨自拖住日本的侵略腳步,以緩解蘇聯在東線的戰爭壓力。中蘇雙方戰略利益高度重合,自然一拍即合。為此,在地方層面上,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蘇聯就曾向馬占山等部提供軍火支援,以希望尚在東北堅持抵抗的東北軍余部能夠抵抗住日本的侵略。甚至,在這些抵抗力量失敗後,還開放國邊境,允許馬占山、蘇炳文等抗日部隊退入蘇聯境內進行安置。蘇炳文將軍還應邀到過莫斯科,蘇聯政府甚至為其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在國家層面上,1932年12月12日,中蘇兩國宣布恢復中國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一度中斷的外交關係,並就對日雙邊軍事合作問題開始進行接觸。1935年10月9日,孔祥熙會晤了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正式提出希望蘇聯能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的要求。1936年年底,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明確向國民政府表示:「蘇聯同意締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根據這項條約,蘇聯將貸款給中國,用以購買蘇聯的軍事裝備。」那麼,這筆貸款是多少呢?一開始是5000萬美元。

所以,現在自詡為民主自由的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們,在抗戰前夕,根本沒打算援助中國的抗戰。反倒是蘇聯,出於自身戰略利益考慮,在七七事變之前,就已經在籌劃支援並部分實質性介入中國的對日抵抗鬥爭。


蘇聯專家在指導中國軍人操作T-26坦克

「七七事變」爆發後,西方列強繼續坐山觀虎鬥,甚至縱容日本的侵略。當時的美國,通過向日本輸出石油、廢鋼廢鐵等大量戰略物資,大發戰爭橫財。據統計,1932-1939年,日本年度進口鋁的18%、鉛的45%、石油與石油產品的75%、銅的90%、廢鋼鐵的70%來自美國。此外,美國在1938年,還慷慨地給了日本一億兩千五百萬美元的貸款。而英國,則將自己掌控的中國海關收入,轉入日本人控制的銀行,甚至默許日本租借本國船隻,來對華增兵。

好在,今天在網路上被妖魔化為獨裁可怕、民主公敵、赤色瘟疫、惡貫滿盈的蘇聯,向中國伸出了援手。1938年3月,蘇聯向中國提供了第一筆5000萬美元貸款。隨後,在38年6月和39年6月,又分別向中國提供貸款5000萬美元和1.5億美元(最後一筆錢,隨著衛國戰爭爆發,沒有全部落實到位)。這些錢,被用來以低於市場價20%以上的優惠價格,購買蘇聯的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包括大炮、坦克、彈藥、飛機等。需要說明的是,蘇聯對華貸款的年利率僅為3%,而抗戰中後期美國對華貸款,年利率則高達5%至6.5%。另外,考慮到中國政府的財力有限,蘇聯允許中國以茶葉、桐油、礦物金屬等原材料來抵債。可見當年蘇聯援助中國抗戰之誠意。

可以說,在全面抗戰頭幾年,蘇聯的對華援助,對於中國軍隊戰鬥力的迅速提高,起了很大的幫助。據統計,1937年至1942年這五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82輛T-26坦克,1526輛各種車輛,1190門各種口徑火炮,9720挺輕重機槍,50000多把步槍,以及近2億發機槍步槍子彈和187萬發炮彈。現在網路上有人說,蘇聯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中國的,都是淘汰落後的殘次品,這是不對的。就以T26坦克來說,這是20世紀30年代在蘇軍中大量裝備的現役坦克,甚至一直到了衛國戰爭時期,還是蘇聯的主要坦克裝備。還有大量提供給中國的伊-16戰鬥機,出自「殲擊機大王」波利卡爾波夫之手,是1934年才問世的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可收放起落架單翼戰鬥機,即使到衛國戰爭期間,仍然是蘇聯空軍主力戰鬥機之一。而通過這些蘇聯武器裝備,中國軍隊至少組建了18支蘇械師,其中就包括1938年組建的中國第一個全機械化師——第200師。這支部隊就是全蘇械裝備武裝起來的現代化軍隊,甚至裝備了不少蘇聯T-26坦克。另外,取得崑崙關大捷的第五軍,也是大量裝備了蘇械武器裝備的「蘇械軍」。還有,被日軍成為「支那第一軍」的74軍,其下轄的第51師、第57師和第58師,全是蘇械師。可以說,這些蘇械部隊,是抗戰前期國民黨軍隊中,為數不多的可以和日軍正面硬剛而不落下風的部隊,可見其戰鬥力之強悍。


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的部分戰機

除了提供武器裝備,應中國政府要求,抗戰時期,蘇聯還向中國派出了大量的軍事人員。這些軍事人員中,就包括了朱可夫、崔可夫、日列加夫等後來在衛國戰爭中大放異彩的蘇聯將領。而最值得一說的,就是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

中國抗戰開始後,購買了大量的蘇聯戰鬥機、轟炸機和教練機。可是,由於缺乏飛行員,因此,蘇聯政府決定派出所謂的志願人員(其實大多為現役軍人)組成援華志願航空隊,直接參加對日作戰。1937年10月,蘇聯阿拉木圖經蘭州到漢口的航線通航。當月下旬,第一批蘇聯志願航空隊員,包括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共計254人到華。這些志願航空隊員到中國後,立刻投入到對日作戰當中,並先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和武漢會戰等大中型戰役25個。

1938年4月29日,抗戰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在武漢上空爆發。中國空軍部隊和蘇聯志願航空隊以19架伊-15戰鬥機和45架伊-16戰鬥機為主力,迎戰日軍28 架九六式艦上戰鬥機和18 架96 式陸攻轟炸機。經過近半小時的激烈空戰,共擊落日機 21 架,其中96 式陸攻轟炸機10架,九六式艦上戰鬥機 11 架。而我方也損失12 架戰鬥機,5名飛行員犧牲。

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的另一次壯舉,則是轟炸台北松山機場。1938年2月,我得到情報,日軍從義大利購買的大量先進軍機,正在台北松山機場進行組裝。為此,我空軍與援華志願航空隊經過周密安排,決定派出飛機,由蘇聯志願航空隊指揮官雷恰哥夫親自指揮,於2月23日長途奔襲松山機場,創造了當時中國空軍長途轟炸最遠的紀錄。關於這次戰鬥的詳細內容,網路上有很多相關文章,再次不再累述。小記者只想介紹兩點:第一,這次行動,是在無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進行的。稍微懂些軍事常識的朋友就會知道,長途奔襲敵後方重要機場,而又沒有戰鬥機護航,轟炸機很容易成為敵方飛機的活靶子。可見當時中蘇兩國空軍飛行員冒著多大的危險,來執行這樣一項任務。第二,這次行動,一共投下了280顆炸彈,炸毀日軍12架飛機、10棟營房和3座機庫,松山機場在一個月內無法使用,日軍基地指揮官被勒令自殺。而我轟炸機隊,沒有一架被敵人擊落。

當年日本報紙報道的關於松山機場被襲擊之新聞

當然,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的輝煌戰績遠不止這些,據統計,先後在中國參加過作戰的蘇聯志願飛行員有700多名,擊落和炸毀日軍飛機539架,同時也有200多名志願飛行員犧牲。

另外說句題外話,這些志願隊員們,並沒有從中國這裡領取一分錢薪水和獎金的。而另一支更加著名的援華航空隊——美國飛虎隊,則是定期從中國政府這裡領取薪水——地勤人員是500美金一個月,普通飛行員是600美金一個月,小隊長是650美金一個月,中隊長則是700美金一個月。另外,每擊落一架日本飛機,中國政府獎勵500美金。當然,小記者在這裡無意貶低飛虎隊對於中國抗戰的貢獻,只是想說明,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為保衛中國領空做出的貢獻,不亞於飛虎隊,我們不應該厚此薄彼。


蘇聯對華援助,並沒有貫穿於抗戰始終。1941年4月13日蘇聯與日本簽訂中立條約,中蘇關係急轉直下。6月22日,蘇德戰爭的爆發,更使蘇聯政府無暇顧及中國戰場,蘇援也隨之徹底中斷,援華志願航空隊也被召回蘇聯國內參加衛國戰爭。

而縱觀蘇聯對華援助,其意義主要在於兩點:第一,通過接受蘇援,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中日兩國之間,尤其是一線作戰部隊之間的實力差距,提高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對於中國熬過前期抗戰最困難期,實現戰略僵持的目標,是有巨大的積極意義的。第二,蘇聯在英美法拒絕對華援助的時候,就向中國伸出了友誼之手。姑且不論其目的何在,至少從客觀上為世界樹立了一個典範,對於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人話的小記者 的精彩文章:

貨賣兩家 兩伊戰爭 中國軍工產業的強心針
抗戰時期 中國軍隊擊斃軍銜最高的日軍軍官是誰?

TAG:說人話的小記者 |